眉山网记者 周婕妤
自脱贫攻坚项目实施以来,仁寿县禄加镇法轮村本着“授人以渔”的做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以发展产业、业主带动等方式,2014年以来脱贫53户181人,成功摘掉了市定贫困村的帽子。
禄加镇法轮村位于禄加镇以东,荣威山脉边沿,幅员5平方公里,总人口2397人,人均耕地仅0.7亩,山高田地少,村民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产业支撑,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法轮村的经济发展。
因户施策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法轮村8组的张淑英就是首批脱贫户之一。近日,记者见到涨淑英时,她正在自家的新房子里给兔子喂食,谈起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张淑英喜笑颜开。
村两委曾经多次到张淑英家走访,结合她家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发展种养殖业,丈夫谢木林还利用闲暇时间回收废旧品,增加家庭收入。目前张淑英家年纯收入能够达到3万余元。张淑英说: “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也修起了新房子,还帮助我们栽了3亩多地的春见和清见,我还搞了养殖业,生活更好了。”
借助优势 以产业+乡村游模式解决村民就近务工
为解决村里缺乏产业支撑等问题,村两委先后到多地考察。 借红星路南延线过村的优势,确立了油茶+柑橘+林下养殖+乡村游的村支柱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已成功引进业主,发展油茶树140亩,同时实现了贫困户就近务工。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村两委还积极联系帮扶单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长1.3公里投资50万元的高低压线路已竣工,投资30万元长1.2公里的产业路已投入使用。
精准部署 确定扶贫重点完善扶贫措施
“这个村的基础设施薄弱,第二是没有支柱性的产业,我们通过考察确定了适合全村种植油茶,加上红星路南沿线经过这个村,以后把乡村游这一块搞起来。”禄加镇法轮村第一书记胡建勇说,针对下一步工作,他们将制定细致有效的措施实现全方位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