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记者 张玉

美丽仁寿,人杰地灵。唐强 摄

韩驹游玩时留下的诗。
韩驹的命途坎坷,仕途艰难,他自幼好读书,凭借真才实学赢得了宋徽宗的喜爱,考取了官职,但却屡次被苏氏的事情牵连,屡遭贬谪。但无论是经历了怎样的波折,他都不畏权贵,坚持说真话,是一个值得人们钦佩的好官。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那个纷乱的时代,韩驹却成为了一名诗人,他是那样诗意而又认真地生活着。韩驹最初作诗,向苏轼学习,颇得苏辙赏识,认为他“神似储光羲”而成名。储光羲为唐代著名诗人,仕途不畅,而诗中浩气长存,深受苏辙敬重。
后来,韩驹结识了黄庭坚,又向黄庭坚学诗,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成为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作为宋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韩驹融合苏(轼)黄(庭坚)、精于曲律,著有《陵阳先生诗》四卷,《陵阳先生文集》四十卷和《陵阳室中语》等。
命途坎坷 唯书有真乐
韩驹自幼喜欢读书,长大后以善写文章著称。相传,韩驹命途坎坷,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来自家庭的温暖,他少年时期,因对父亲小妾态度不好,父亲一怒之下将韩驹逐出家门。韩驹离开家乡到开封,依靠父亲的好友内侍贾祥生活。
即使如此,韩驹没有放弃对读书的喜爱。“忆吾童稚时,书亦甚所爱。传抄春夏秋,讽诵昼连晦;饮食忘辛咸,污垢失盥洗。”韩驹在《李氏娱书斋》诗回顾少年生活,可见他读书用功之深,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韩驹还在另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就是这样,凭借着对读书真正的热爱,韩驹学到了一身好本事,也练就了一身才华。
一个偶然的机会,宋徽宗问起有何人才,贾祥将韩驹写的《题太乙真人画》一诗送徽宗,徽宗甚为惊叹。韩驹也深得徽宗喜爱,补任韩驹为将仕郎,召他进入舍人院考试,并赐他为进士出身,任命他为秘书省正字。不久后,韩驹被诬蔑是苏氏党人贬到华州蒲城县(今陕西省蒲城县),后来外调任洪州分宁县(江西分水县)知县,又召回任著作郎,负责校正皇帝的文书档案。韩驹上书认为旧撰乐章,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于是奉皇帝的命令与三馆学士一起分别编撰“朝觐”“明堂”“园坛”“方泽”等乐曲50余章,韩驹编撰得最多。
宣和五年,韩驹任秘书少监,六年任中书舍人兼修国史,很受器重。一段韩驹与当朝皇帝的对话,则足以显现韩驹的个性以及他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皇上说:“近年所撰制诰,褒扬必定溢美,贬废必定溢恶,岂是王者所言之体。而且《盘》、《诰》都还在,难道是这样的吗?”韩驹回答说:“如果仅写作制诰,则略知文墨的人都可写作,先帝设两省,难道仅是写作文书。”皇上说:“给事实际上掌管封还驳正。”韩驹上奏:“中书舍人也允许密封退还制诏。”皇上说:“从此朝廷之事有可以议论的,一概送来。”不久韩驹兼权直学士院,制诰用词简明扼要,为时人推崇。
好景不长,不久,韩驹又被苏氏的事情牵连,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宋高宗南渡后,韩驹出任江州(江西九江)知州。绍兴五年,韩驹病逝,被朝廷追赠为中奉大夫,并赐恩泽给他家三人。

韩驹草书仇字书法。

早有人对韩驹开始研究,只是,眉山研究韩驹的人很少。

韩驹《夜泊宁陵》配图。

仁寿水土养育了杰出人才韩驹。谭立新 摄
师承大家
独树一帜
韩驹的仕途非常不顺,多次受苏氏的事情牵连,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苏轼兄弟的老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受到了苏轼兄弟的指点。韩驹早年作诗学苏轼,蒙苏辙赏识,评其诗,以为“神似储光羲”,曾为之作《题韩驹秀才诗卷》绝句云:“唐朝文士例能诗,李杜高深得到稀。我读君诗笑吾已,恍然重见储光羲”。诗中把韩驹与储光羲相提品论,足见苏辙对他诗作的推崇。后来,韩驹结识黄庭坚,并也学黄庭坚作诗,成为“江西诗派”中最为突出的诗人之一。
作为“江西派”诗人的创始人黄庭坚讲究“字字有来历”,韩驹深受其影响,他讲究锤字炼句,气格流动朗畅。韩驹生活于动乱之际,有的诗作流露出旧京之思,如《送子文待制归蜀》、《次韵吉父曾园梅花》等,感情较为真挚深沉。他善于用典,很少堆砌,如《夜泊宁陵》、《登赤壁矶》、《送张右丞赴召》等都是锻造精练的作品。他的诗“密栗以幽,意味老淡,直欲别作一家。紫微(吕本中)引之入江西派,驹不乐也”(《宋诗钞·陵阳诗钞》)。周芝兰说:“大抵子苍之诗极似张文潜,淡泊而有思致,奇丽而不雕刻,未可一言尽也。”不仅如此,韩驹作诗不厌百回改,一首诗歌写好了,已经寄给了朋友,即使相隔时间久远,或者相隔千里,他都要追取更订。陆游赞扬韩驹:“先生诗擅天下,然反复涂易,又历疏语所从来,其严如此,可以为后辈法矣。”。
难能可贵的是,韩驹作诗既要学前人,又要自成一家,而他也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点。南宋人王十朋在《陈郎中赠韩子苍集》中称赞韩驹的诗:“非坡(苏东坡)非谷(黄山谷)自一家”。值得一提的是,韩驹在南渡后写过一些要求抗战、爱国忧国的作品,甚至有“逆胡未灭壮士耻,子虽年少有典型。短衣匹马肯从我,与子北涉单于庭”(《二十九日戎服按军城外……》)这样的诗句。江西诗派中其他一些诗人也有类似的内容。这说明韩驹的诗歌创作,显示了江西诗派转变的另一种契机和方向,而同时期,让很大一部分“江西诗派”的诗人都在尝试这方面创作。
当然,韩驹的影响力并不限于在他生活的年代,直到现在他还影响着许多诗人。这是因为韩驹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较大成就,诗歌理论方面,他也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诗歌创作“当先正真心志,心志正,则道德仁义之语,高雅淳厚之义自具。”近代诗人朱自清也说:“韩驹诗言志……的主张是中国历代诗论的纲领。”
【赏析】
《赠赵伯鱼》
学诗当如学参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九绝为亚卿作》
其三
更欲樽前抵死留,为君徐唱木兰舟。临行翻恨君恩杂,十二金钗泪总流。
其四
世上无情似有情,俱将苦泪点离罇。人心真处君须会,认取侬家暗断魂。
其五
君住江滨起画楼,妾居海角送潮头。潮中有妾相思泪,流到楼前更不流。
其八
妾愿为云逐画樯,君言十日看归航。恐君回首高城隔,直倚江楼过夕阳。
《夜泊宁陵》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登赤壁矶》
缓寻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头。岂有危巢尚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
经营二顷将归老,眷恋群山为少留。百日使君何足道,空余诗句在江楼。
《题湖南清绝图》
故人来从天柱峰,手提石廪与祝融。两山坡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
下有潇湘水清泻,平沙赤岸摇丹枫。渔舟已入浦溆宿,客帆日暮犹争风。
我方骑马大梁下,怪此物象不与常时同。故人谓我乃绢素,粉精墨妙烦良工。
都将湖南万古愁,与我顷刻开心胸。诗成画往默惆怅,老眼复厌京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