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奇侠隐士陈慥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8-28 10:29:45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张玉 文/图
 

苏东坡与陈慥。
 

河东狮吼。
 
【核心提示】
 
“从今天起,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真心。”相信很多人还记得电影《河东狮吼》里女主角柳月娥的这段经典台词,对柳月娥可爱泼辣的形象记忆犹新;电影里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才华横溢却十分惧怕老婆的男主角陈慥(陈季常)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这部电影虽然是在十多年前拍摄的,但至今被奉为经典,时常在各大电视台播放,里面的男女主人翁也让人津津乐道。遗憾的是,很多眉山人都不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眉山古代名人陈慥的故事改编的。
 
陈慥是北宋青神县人,陈希亮第四子,他年轻的时候想做一名侠士,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考取功名,做一番大事业,但一直没能考中。后来,陈慥隐居黄州,经常给困境中的苏东坡安慰,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传为一段佳话。更有意思的是,在男权时代的陈慥非常惧怕妻子柳月娥。每当陈慥与朋友们在家高谈阔论,正聊得起劲时,柳月娥就在厅后用竹杖敲打屏风,并高声叫骂,陈慥虽觉得没有面子,但又无何奈何,众朋友只得散席。对此,苏东坡曾写下:“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生动地描绘了陈慥惧怕妻子的形象,从此“河东狮吼”也传为了一段佳话。
 
苏东坡的终生挚友
 
陈慥年轻时,喜欢读侠义书籍,很羡慕书中西汉著名游侠朱家和郭解等人的为人。后来,陈慥因父亲陈希亮的关系结识了在凤翔府担任签书判官的苏东坡,二人情投意合,常相约骑马出游,在马上谈论古今用兵之道及成败兴亡之事。陈慥因为人豪爽侠义,乡里的侠士们也很崇拜和尊敬他。
 
陈慥年纪稍大后,在父亲的管教和影响下,开始改变志向,发愤读经史,意欲学问有成后能入仕途有所大作为。但是他一直没能交好运,屡次考试都没中。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于是人们就称他为“方山子”。
 
北宋元丰二年,苏东坡任湖州太守时,因“乌台诗案”,被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一次经过岐亭时,苏东坡正巧碰见了陈慥。东坡十分惊奇地问:“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陈慥也惊奇地看着苏东坡,问他为什么在这里。苏东坡说了自己因诗文被诬而贬官路过此地的事。
 
陈慥听后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苏东坡到他家去,东坡欣然应允了。苏东坡到了陈慥家后,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这让东坡感到十分惊讶。
 
苏东坡不禁回想: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性格开朗,喜欢喝酒舞剑,像个豪侠,而且仗义疏财,而且挥金如土。十九年前,东坡初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一次外出,曾在一座山下,看见陈慥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配着弓箭游猎西山。突然,前方有一只鹊飞起,陈慥便叫随从追逐射鹊,但都没能射中。陈慥非常生气地拍马追去,张弓搭箭,一箭便射中那只鹊。当年,陈慥时常在马上和东坡出游,在马上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谓是一代豪杰。如今才过去二十多年,他那当年英气勃勃的神情,依然在眉宇间显现,当年的陈慥真的是眼前这位蛰居山中的人吗?
 
苏东坡想到陈慥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入仕做官,到现在应该是声名显赫了。陈慥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陈慥都抛开了,偏偏来到穷僻的山野中生活,这难道是陈慥无所得才这样的吗?苏东坡不禁想到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他们往往表面假装狂放不羁,蓬头垢面,一般人都不容易见到他们,难道陈慥也是他偶然遇到的吗?苏东坡想到这些感慨不已,后来,东坡特地为陈慥作《方山子传》。
 
在苏东坡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抛开所有世俗红尘、归隐山野的隐士陈慥,殊不知,陈慥放下了世间种种俗事却没有放下东坡。苏东坡被贬黄州,五到岐亭,陈慥从他居住的歧亭七次到黄州看望苏东坡,每次往返四五百里。元丰七年春,苏东坡起程向汝州,陈慥送他直到九江,足见其情谊之深厚。
 
陈慥惧怕妻子。
 

《狮吼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杰出的喜剧作品。
 

苏东坡为陈慥写的《方山子传》。
 

古天乐饰演陈慥惧怕妻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河东狮吼”传佳话
 
陈慥一生喜欢喝酒舞剑,骑马游侠外,还喜聚宾客、蓄纳声妓。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常去陈慥家玩。陈慥的妻子柳月娥,生性泼辣、嫉妒。有时陈慥与宾客谈天谈得起劲,柳月娥就在厅后用竹杖敲打屏风,并高声叫骂,弄得陈慥和宾客十分难堪。陈慥很怕妻子,不能拿柳月娥怎么样。“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对此,苏东坡还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将陈慥惧怕妻子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河东”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是柳姓望族所居地,在此称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思是说,佛祖在众生面前讲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这里比喻柳月娥骂声之洪亮。
 
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明代戏曲作家汪廷讷创作的《狮吼记》,就是讲的陈慥惧内的故事。《狮吼记》全剧二卷三十出,剧叙宋人陈慥,字季常,家居黄州。上京探访伯父不遇,与旧友苏东坡每日携歌姬游赏。陈季常妻柳月娥生性嫉妒,遣家仆催季常速归。不久苏东坡谪黄州,与陈慥同游杏坞桃溪。柳月娥担心他们与妓女鬼混,本不准他去。陈慥作了保证,如有妓女愿受罚打,柳月娥才答应。后来柳月娥打听到,果然有妓女陪他们游逛,回来便要打他。陈怕挨打,经苦苦哀求,改为在池边罚跪。正巧苏东坡来访,陈慥急忙起身,柳月娥怒号,且打骂不已,苏东坡戏称为“狮子吼”。柳月娥觉得苏东坡唆使其夫携妓游,又来干涉自己家的事,便把他赶出去了。柳月娥还拉陈去县令处投诉,县令夫人出而袒护她。为人拥至土地神处,土地娘娘也为柳月娥作主。不久,柳月娥又将陈慥痛责时,巫婆让陈慥变成一只白羊,柳月娥惊怕,幡然省悟,为佛印禅师度脱,偕赴灵山。数年后陈慥入朝为官,授东官伴读,各得其所。
 
《狮吼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杰出的喜剧作品,其《梳妆》《游春》《跪池》《三怕》诸出,一直盛行于昆曲舞台上,令观者捧腹绝倒。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有人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河东狮吼”的故事经过一代代的加工演变,有了不少夸大的成分,但其故事的根据是存在的,无论是陈慥与苏东坡的深情厚谊,还是惧怕妻子的故事都是真实存在的,这无疑给陈慥增添了些许传奇色彩!事实证明,不走寻常路的陈慥过得非常幸福,与妻子柳月娥养育了三个孩子,都没有入仕,一起过着世外桃源的幸福生活。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