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章华醉心家乡竹文化。
肖鑫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对家乡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2007年,黄章华返回家乡青神县,开办了该县首家入驻竹编工业园区的返乡企业。他带领该县一批竹木匠和漆匠,把竹编艺术工艺门和实木门推向全国市场,助力青神县竹产业从单一竹编到多种产品发展。
外出打拼尝艰辛
返乡创业很暖心
黄章华是个地道的农村青年。20世纪9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他选择跟随父亲学习木工手艺。4年后,初出茅庐的他南下广东,在东莞某装饰公司打工。异乡打工的艰苦,练就了这个农村青年坚韧不拔与奋斗不息的精神。
“当时的工资低,条件艰苦。说是公司,其实就是用竹竿搭起的几个工棚而已。如果不努力干活就要被老板骂。正是这种环境,赋予了我吃苦的精神与日后自主创业的动力。”黄章华说。
2007年,萌生已久的创业念头支撑着黄章华返回家乡。他利用多年打工的积蓄,在青神县城开起了一家卖门的商铺。2009年,因为同学吕红中的一个电话,让黄章华决定合伙投资建厂当老板。
同年4月,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章华的实木门厂落成。“办一个工厂可不容易。第一年由于办厂经验不足、市场分析不准,着实让我们吃了不少苦。”苦干了一年以后,工厂不但没有利润,还倒亏了十多万。痛定思痛,黄章华没有退缩:“亏就亏了,新的一年用新的思维,我们继续干!”
面对新的开始,两位合伙人不断总结经验,重新定位市场。靠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自己逐渐积攒的人脉,产品很快在周边打开了销路。省内不少商家闻讯前来考察。进入2010年,该厂营销收入直线攀升。
发展特色竹产业
发展壮大受青睐
2011年,尝到了创业甜头的黄章华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在不懈努力之下,该公司的产品顺利进入陕西、云南、贵州、安徽等地。2012年,在青神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发展特色竹产业”政策感召下,黄章华决定研发竹门,将竹产业与门业有机结合。
黄章华先后投入50多万元,邀请竹编工艺大师殷超等参与技术研发,同时从成都等购买专业生产机具。2013年春节过后,该厂的竹编艺术工艺门正式投产。一经面世,订单便如雪片飞来。原来的厂区不够用了,黄章华将罗波乡新桥村高铁1号搅拌站35亩场地成功流转过来,继续扩大经营。
2015年,黄章华先后受邀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北京)门博会、第二届郑州门博会、眉山市首届创业成果展,产品受到高度评价。
如何以更优质、有创意的产品赢得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黄章华想到了“绿色生态”和“互联网+”。他开始开发客厅系列竹家具和灯笼落地竹架,并建立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面对挑战,黄章华踌躇满志。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让竹木产品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