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却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依然坚守岗位,守望平安。正月初二,眉山网“新春走基层”报道组走进仁寿县汪洋镇派出所和汪洋镇消防站,去感受他们——
汪洋派出所干警在出警现场查勘。
地处仁寿、威远、荣县和井研四县交界处的仁寿县汪洋镇,辖区工矿企业多,14万常住人口加上返乡群众,春节期间交通压力、治安形势比平时更加复杂,这让守卫辖区平安的汪洋镇派出所倍感压力。
“从集镇交通疏导、‘路怒族’纠纷到因上坟和鞭炮引发的山火救援等,派出所都要参与处理,接处警数量是平时的三四倍。”正月初一就开始值班的汪洋派出所教导员查庆彬表示,从初一到初六,他和8名值班民警吃住全在派出所,都没回过家。
已经连续5年春节值班备勤的干警陈文武表示,自己的家离得近,节假日多值班也很正常,“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同志李世清过年那天还在值班,初一早上才交班。比起他们,我这个小年轻多干点有啥?”
1987年出生的沈黎在初一早上7点便从彭山家中赶到所里接班,当天晚上接警处理了一起酗酒群体斗殴事件,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5点多。第二天中午1点多,正在值班室补觉的沈黎又接到成自泸高速车辆追尾事故引发纠纷的报警电话,他二话没说,立即和同事赶到现场。“人手少、警情多,只有大家轮流盯着。”家住都江堰的报警人程恒称,沈警官带着他反复上高速路查勘现场,调看监控视频,“很负责、很认真”。
当天下午3点,记者在汪洋镇消防站采访,急促的警铃突然响起。119指挥中心发来出警指令,消防站长罗亮迅速带着4名消防员,驾车赶往发生山火的天峨乡三坛村。十几公里的盘山路开了20多分钟,只见山火的浓烟,消防车却进不去。为此,罗亮和同事取下消防斧、消防铲和切割电锯,跑步1公里前往火场,砍下扑火的树丫、割开防火隔离带,娴熟地处理着这场森林火灾。
最终,在当地政府组织的干部群众支援下,队员们用了2个小时将山火扑灭,大家脸上全是汗水和草木烟灰。现场组织扑救的天峨乡党委副书记张孝友说,在听到消防车的警铃,看到穿迷彩服的消防队员时,心里就瞬间踏实了。
据悉,2015年11月才成立的汪洋镇专职消防站是全市首批园区、乡镇消防站,担负着仁寿县汪洋片区5个乡镇的消防火险处置和应急抢险救援任务,消防员全部从部队退伍军人中招录,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春节期间,6名专职队员全勤值班,“尽管很多队员的家就在汪洋镇附近,但大家都没能回家过年。”
“大家对部队有特殊的感情,既然穿上了抢险救援的战斗服,就要当好一个兵。”当过8年西藏武警站长的罗亮和从云南消防部队退伍的队员陈文宾表示,做专职消防员的收入肯定比不上企业,但能够为家乡群众的安全做一点贡献,也很有职业成就感。
由于食堂的师傅要回家过年,春节期间的伙食只能是值班人员自己抽空动手。大年初二,临近下班时,教导员查庆彬的爱人毛丹专程从城里赶来,准备给查庆彬和他的同事做一顿像样的晚餐,“这过年亲戚也不走了,就在这儿陪他值班,顺便给大家做几顿饭。”
当天晚上6点半,香辣沸腾的火锅鱼刚摆上桌,值班室便接到汪洋镇新华村发生山火需要支援的电话,查庆彬立马放下筷子,又带着3名干警冲了出去。4人爬上荆棘遍布的山腰,冲进火场。火光中,记者又看到了下午在天峨乡火灾扑救现场穿着迷彩服的熟悉身影。晚上7点40分,山火被扑灭,在就着手机光亮下山的队伍中,记者遇见了一脸疲惫、分管政法的汪洋镇党委副书记廖国中,他这样评价汪洋派出所和消防站这支年轻的队伍:“拉得出来、冲得上去。”
晚上8点多,回到派出所,食堂的火锅鱼已经热了2次。查庆彬和3名干警没有吃饭,而是跑到一边,凑近灯光,开始挑爬山时扎进手掌的刺。而在2公里外的消防站内,罗亮和几名队员则简单地下了一锅面,“这样简单,节约时间,大家好抽空洗个澡,抓紧休息一下。”
在派出所和消防站的值班表上,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派出所出警32次,消防站出警5次,其中重大火警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