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与妇女议论国事之权”“奴隶与妇人不许参与军政事宜”……旧西藏法典的规定,使得旧西藏藏族妇女鲜少出现在社会活动中。
民主改革前,宗吉一家12口人都是朗通庄园的农奴。宗吉11岁时就在朗通庄园当朗生,给庄园主夫人做女佣。1959年,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宗吉分到了衣服、房子和土地,从此她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变。
我在哪里发生的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1994年2月26日凌晨3点,孔繁森在日记里写下这段文字。雪山处处埋忠骨,壮志未酬誓不休。
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中国西藏网特推出8集系列片《沧桑话巨变》。
在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村党支部书记达娃正在给游客介绍珞巴族的传统服饰:头上戴的是熊皮制作的带檐圆帽,帽后的兽皮用来抵挡射来的弓箭,上衣是由牛皮或者羊皮制作的。
1953年以前,次旦一家是噶尔县境内左左本(持有西藏地方政府封地铁券文书的部落)的堆穷。1953年后,次旦一家逃往噶尔昆莎一带,在当时刚成立不久的阿里分工委的帮助下,逐渐实现温饱。1959年8月15日,噶尔新村在昆莎成立,成为噶尔县第一个基层人民政权。次旦成为噶尔新村村民,从此走上了幸福大道。
以中央对西藏的财政支持为例, 1980年至2018年中央向西藏的财政补助累计达12377.3亿元,占西藏地方财政总支出的91%。
六十载沧海桑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社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西藏发展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西藏六十年的伟大跨越,充分说明了民主改革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愿望,契合西藏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