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7-21 14:31:35
责任编辑:陈敏
梁飞(中)为工人讲解焊接技术。
眉山网记者 张丹梅 文/图
7月20日,走进位于仁寿县的中建科工(以下简称“中建”)西部制造基地的焊接工厂,一波热浪迎面扑来。梁飞在车间里来回查看,一会儿量温度,一会儿量尺寸,一会儿看工人的焊接姿势……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影响钢构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梁飞不敢有一丝懈怠。
今年49岁的梁飞是中建车间工段长兼培训中心主任,从业27年来,凭借多年过硬的焊接技术,从“门外汉”成为“金牌焊接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焊工、全国技术能手、省级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
1971年,梁飞出生于重庆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中建的一名车间工人。走出校门后,他子承父业,在1993年来到了中建,当了一名焊工。从未接触过焊工作业的梁飞,初入职时完全是门外汉。为了练习基本功,梁飞每天天不亮就到车间拿起焊枪练习,别人上班时他已经练习了一个多小时。在他看来,焊接工作说起来简单,实际情况却比培训室中更加复杂,除了勤于请教老师傅外,唯有苦练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从事焊接工作,说不苦不累是骗人的,焊接是一个很辛苦的工种,尤其是在夏天,焊接工程周围的温度很高,火花四溅,脚下的钢板烫得几乎站不住脚,就像是蒸桑拿。梁飞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扎实的焊接技巧,他迅速从“门外汉”变成专业能手。他走出了车间,穿梭于各大城市,参与了国内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工程。
中国单体钢结构用量最大的建筑——中央电视台新台址、西部最大航空枢纽——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中国中西部最大的博览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从业27载,从南到北,许多城市的典型建筑都留下了梁飞的身影。而最让梁飞自豪的一次技术突破,是在2006年,当时,中建钢构承建香港环球贸易广场龙尾项目,监理与投资都是日方公司,采用的是韩国的钢板材料,因为从未接触,建设初期的焊接合格率很低,返修量很大。梁飞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材料,在仅有一次的返修机会下,他率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完成了返修任务,让当时的日本监理刮目相看。
随着实践技能的提升,业务范围的拓展,梁飞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的短板日渐显现。他开始自学《电焊工工艺学》《管道工工艺学》等书籍。从基本的焊工基础理论,到蹲焊、平焊、仰焊等专业操作技能,他一点点“钻”了进去,如饥似渴地填充自己。随后的多年,梁飞一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并拥有多项绝活,屡屡攻克技术难题,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特别是二氧化碳气保焊技术,更是为公司节能降耗,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保障。据统计,梁飞累计为企业贡献专利3项,技术革新8项,降本增效达到了400余万元。
27年来,梁飞所焊接的钢构件大约四十万吨,相当于五十座法国埃菲尔铁塔,所用焊丝可以围绕地球一圈。作为一名行业技术能手,梁飞除了扎根在一线岗位,培养新生代焊接工人也成为他的主要任务之一。
2016年,梁飞蓝领创新工作室(成都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梁飞毫无保留地向工人传授焊接技艺,为公司培养出合格焊工600余人。其所在的焊接班组还荣获了2017年度“四川省工人先锋号”,2019年度“四川省质量信得过班组”。
如今,梁飞参与建设的工程遍布大江南北,回顾初心,他表示:“希望不断提高自身工艺技术水平,助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国家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