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6-23 10:29:43
责任编辑:赵娜娜
村支书“上电视”探讨乡村振兴。
眉山网记者 古良驹 文/图
近日,一款节目在眉山市农村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乡村振兴大家谈·村支部书记走进演播厅》节目将3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挨个请进青神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厅,用崭新平台展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共同探寻未来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年初,青神县召开全县乡村振兴三大攻坚行动推进大会,县上设主会场,各部门和乡镇(街道)、村设分会场。超过5000名群众通过电视和网络收看了大会。
全县上下携手一心,以决战决胜之势奋力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创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在白果乡,“厕所革命”工作火速推进;在高台镇,德康项目助力生猪产业发展……
捷报频传的同时,青神县清醒地认识到,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仍然有地区间不平衡的现象出现,同一个村,不同项目的工作完成情况也不一样,除了及时督查添干劲等方式,“村支书挨个上电视”成为新的加油鼓劲方式。
村支书挨个“上电视”,把一线的努力、成果展现在群众眼前
高台镇百家池村村“两委”干部学习“愚公移山”,带领村民将一片片荒山变成“花果山”,椪柑畅销全国,果树种植助农脱贫奔康经验登上央视财经频道,在全国推广。看到这些先进经验,广大农村群众备受鼓舞。
“没想到,仅仅几年时间,我的家乡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通过新媒体渠道,看到关于百家池村的那一期节目后,在外务工的刘先生相当惊讶,“我从节目中了解到,百家池村正在积极激活闲置农房,做好农宿发展,我仿佛看到了光明未来。我有资金、有技术,我决定返乡创业,为家乡振兴作出贡献。”
村支书挨个“上电视”,乡村振兴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更加浓厚
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建是走进演播厅的第一个村支书。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说起,将兰沟村党员群众如何用竹编改变生活的故事娓娓道出。“中国竹编第一村”的振兴故事,说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心坎上。
“兰沟村村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打造出‘中国竹编第一村’。我们现在出发,利用好晚熟柑橘这个‘摇钱树’,也一定能够取得和兰沟村一样的成果。”看到节目后,白果乡楼坊溪村干部如此表示。
村支书挨个“上电视”,乡村振兴的思路更加清晰
青神县瑞峰镇天池村因萤火虫成为网红打卡地。只萤火虫一季,有村民在家门口卖炸土豆,就卖了万把元钱。这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因坚持绿色发展,顺利脱贫出列。
脱贫之后,如何继续奔康?在节目探讨中,天池村党支部书记方国军说,该村将继续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正在建设天山竹海,重点打造竹里萤光项目。同时,我们还要建一个湿地公园,就在竹里萤光项目外面,预计12月完成建设。湿地公园建成后,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之前,对乡村振兴的道路,我们有想法,但不够清晰。这次‘上电视’,在探讨过程中,村‘两委’班子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未来之路,我们将扎实稳步走下去。”方国军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