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成长时评:应一以贯之地抓好感恩教育

新闻来源:未成年人网      

更新时间:2018-08-21 10:14:16      

责任编辑:赵娜娜


开学在即,央视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也将如约而至。该节目播出以来,每一期都赋予了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和震撼,笔者不得而知,但感恩教育会或多或少地融贯其中,因为它不仅是孩子们的必修课,而且是德育的重中之重,应一以贯之。

  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历来是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阶段,且不说专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单在语文教材中就安排了许多关于道德特别是感恩教育类的课文,如小学阶段有《我爱祖国》《地震》《画杨桃》,中学阶段有《游子吟》《我的故乡》《我的母亲》等,其中有感恩祖国的,也有感恩父母、老师、挚友的,以传道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影响、熏陶和净化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从小知忠孝之礼,明感恩之德,行报恩之为。

  去年9月,一则孩子拿刀要砍爷爷的视频在网络疯传。去年12月,辽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中学班主任朱某被学生捅死在教室讲桌旁边。就在前不久,笔者在朋友圈里看到又一则视频,一位六七岁的孩子不知为何,在三轮车上揪住母亲头发,声嘶力竭地和母亲厮打。上述种种,虽然只是个例,但桩桩、件件都触目惊心,值得警醒和反思。究其原因,有网络游戏之害,有父母溺爱之祸,有普法缺位之憾,更有感恩教育欠缺之失。

  感恩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孩子们对三观的正确树立,主要表现为他们只知索取、不懂奉献;只享权利,不履义务;只有自我,不管他人。无论对方是谁,无论他们是否本为善意,无论他们曾经为自己付出多少,只要违背了自己所谓的意志,影响了自己所谓的利益,阻挡了自己所谓的道路,都一律视为对自己的“大不敬”,怨而恨之,恶而仇之,甚至不知好歹,恩将仇报。若长此以往,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孩子们对于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的准确分析与判断,最终在言行上偏离道德与法律的轨道越来越远,直至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感恩教育的成效,并非完全取决于中小学课程与课文的数量,关键在于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力度和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如能重视,就会在教师调剂和课程安排上将德育课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相提并论,就会在素质与升学方面将其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考量。教师如能重视,就不应视为“豆芽科”,或者只单纯把思想政治课和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类课文简单地认为是一门“背课”,倡导只要背好就能“考”高分。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李觏认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单单以应试为目的,也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应该与时俱进,在修好自己的德行之时,言传身教,让学生既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而明事理、谨言行、走正道、践忠孝。

  感恩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也尤为重要。网上曾经传播一则名为《一个碗》的公益视频,讲的是儿子和儿媳虐待老人,孙子回家后以“上行下效”的方式反向教育父母。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和判断,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事方式和结果。家长的言行举止,总是比他人的千言万语、苦口婆心更为深刻、有效。加之当前家庭教育出现的隔代抚养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发育,以及德育的养成。同时,社会环境,特别是当今的网络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丰富视野、拓宽知识、娱乐益智的同时,也会传递一些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让涉世不深、辩识能力不强的孩子们迷而信之、效而仿之,深受其害,也让学校和家庭头疼又无奈!因此,净化网络环境、教育孩子们健康上网,是当前加强德育工作,特别是抓好感恩教育的迫在眉睫、不可懈怠的事情。

  一以贯之地抓好感恩教育,就是要切实通过上下一心和各方行之有效的努力,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感恩而行、知恩图报的道理。“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时刻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刻不忘老师的育才之恩;“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时刻不忘朋友、同事、领导的知遇之恩。“少年强则中国强”,还应该教育孩子们从小懂得感恩祖国,时刻胸怀精忠报国之志,长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是感恩教育必不可少的根本,也是感恩的最高境界。(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龙爱明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