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泽军、郭淑芬夫妻俩抽水灌溉。)
眉山网记者 梁昊 文/图
“去年11月,县农业局为我们免费机播小麦,如今我家的4亩小麦长势良好,预计到收获时年产量将超过去年2000多斤的年产量。”近日,仁寿县珠嘉镇园山村1组村民朱仕文站在植株已有90公分高正在扬花的自家麦田里,一边仔细检查小麦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一边向农技人员讨教小麦田间管理方法。
“老朱,你已经在玉米种植行内施了农家肥,再施入复合肥后旋耕或人工挖欠一次厢面,使肥料拌入土中,再灌足底水,覆盖好地膜,等气温回升后播栽玉米,这样你家的玉米会生长得更好,产量更高”。在朱仕文的田间,农技人员一边查看小麦病虫发生情况、大春播栽准备情况,一边给农户讲解小麦当前的病虫害防治、大春玉米播栽等技术。据了解,朱仕文家的小麦田由于长期坚持施用农家肥,小麦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在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后小麦的生长未受到太大影响,按目前长势预估,产量水平将是邻近麦田的2倍以上。
同样忙活在田间地头的,还有珠嘉镇踏水村5组的余泽军和郭淑芬夫妻。由于等不及渠道放水,夫妻俩便从邻近的池子里抽水灌溉自家的4分地。“我们先提前将水灌饱灌足,等气温回暖时就能及时播种玉米。”余泽军和郭淑芬的劳作理念正是来自于县农技站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旱地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大豆间套种植栽培技术:旱地规范改制、分带轮作,主攻玉米,平衡小麦和大豆生长的经验总结。

(小麦长势良好)
清明节前,珠嘉镇开始集中灌溉。在田间地头里,人们勤劳耕作,施肥、翻地、浇水、盖膜、播种、插秧等,忙得热火朝天。据了解,今年干旱较往年偏重,需充分利用水渠放水时间浇足底水。盖好地膜,选用抗旱品种,加强玉米播栽后的田间管理,才能使玉米高产稳产。
4月6日,县农业局组织了一支60多人的农技、蔬菜、果树、植保党员先锋服务队深入珠嘉镇,在该镇棚村村水稻集中育秧场进行现场指导,随后到踏水村给农户示范讲解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和小麦、油菜当前的田间管理技术。
近年来,县农业局在珠嘉等乡镇大力示范推广各粮食作物的规范种植:包括增密增肥、配方施肥、机播机收、病虫统防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2017年珠嘉镇粮食示范园区示范有小麦、玉米、大豆间套种植3600亩,水稻机插秧2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