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笑言 眉山网记者 李幸
12月22日,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仁寿县人民法院联合制作的微电影《夜话》制作完成,这部“眉州夜话”由真实案例改编,是眉山法院自编自导自演的第四部原创微电影。影片围绕当下法律热词“执行难”,以一名乡村教师的被执行经历,剖析“执行难”难在何处,影片诙谐背后发人深省。该片在各视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受到广泛好评。眉山中院推出前3部微电影有两部荣获全国法院系统十佳。
法官演“坏人”
解读“打老赖”
影片发生在一个夜晚的网约车上,从上车开始,到下车结束。“被小三”“被欠债”的倒霉女乘客,心灰意冷叫车开往水库,有轻生念头。夜色下,中年男司机担心女乘客轻生,在水库给女乘客讲述了一个“比她还要倒霉的故事”。影片就此展开。
兢兢业业、善良淳朴的乡村教师“老李”。因为一场“飞来横祸”,他家的花盆意外砸中村中无赖“吴老二”,法院因此判处老李承担吴老二的医药费24万余元。但是老李倾尽有所,到处借钱也出不起这笔赔偿款,面对法官上门执行赔款,老李近乎绝望。
“这部影片中的‘老赖’老李不仅让人恨不起来,相反,开始大家觉得法官有些不近人情。”观看过这部影片的市民梁颖表示。
对此,该片编剧钟诚解释:“我们想用‘欲扬先抑’的方式来表现法官,就如剧中法官所言‘再坏的人,法律也要保护其正当权益;再好的人,也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所以法官首先要公正执法。不过在实际办案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法官也会替被执行人考虑。就如片中法官最后没有冻结老李给女儿的大学学费,没有执行老李用来跑网约车的车辆,还给吴老二申请了法律救助款。”
该片在展现“执行难”遇到的问题同时,还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诉讼风险、执行和解、执行不能、继续执行等“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各类元素,在倡导当事人讲诚信的同时,巧妙地进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利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群众信任法院等普法知识的宣传,且让观众思考人生如何面对感情、金钱等考验,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法官爱“拍片”
讲好“法官故事”
“我们所有的演员都是眉山两级法院的干警。”《夜话》导演唐寅书介绍说,影片坚持眉山法院微电影自编、自导、自演的传统风格,全部工作由法院工作人员自主完成。
据悉,影片中无赖“吴老二”是由市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唐部扮演。片中主演“老李”则是由市法院审管办负责法院审判数据的李贤华扮演。此次,为了演好老李,李贤华外地出差赶回来,利用夜晚休息时间开始拍摄。
拍摄中有许多夜间镜头,时已入冬,天寒地冻,李贤华与来自青神法院的女主演欧阳玲玉多个夜晚,顶着寒风在岷江杭电汉阳镇码头拍摄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家,第二天仍然坚持按时上班。剧中几个五秒左右的延时镜头,都是李贤华坐在寒风中一动不动1个多小时拍摄完成的。
从2013年至今,眉山法院已连续推出4部原创微电影。前3部《我在柳江法庭的那些日子》、《达瓦里希》、《在路上》中,有两部获得全国法院系统第一届、第三届微电影大赛十佳。这些作品全部由干警自编、自导、自演,全部独立创作完成,坚持幽默有趣的亲民风格,讲述真实故事,反映社会现实,在众多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广受群众喜爱。
据悉,参与该片拍摄的导演、编剧、摄像以及剪辑等均是“电影发烧友”,不仅爱看片,更爱拍片,“对这个有热情,所以愿意花时间去学,去专研。”唐寅书说。
据了解,全市法院还成立了微电影创作小组,有编导3人,骨干演员10余人,为提升微电影品质打了良好基础。今年的微电影《夜话》,从构思、编写,到拍摄、制作,耗时近半年,每一个镜头、一句台词都经过反复琢磨、考量,力求将其打造为眉山法院微电影的精品。据悉,《夜话》将参与全国法院系统第四届十佳微电影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