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4-01-01 22:35:35
责任编辑:雷尧
时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眉山快速发展的高度;时间,也是一把尺子,丈量着眉山纵深向前的幅度。当前正值2024年初,我市各地各企业正以“拼”的劲头、“争”的勇气、“抢”的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即日起,眉山日报将推出“奋战开门红·记者一线行”专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我市铆足干劲,主动融入发展新局,奋战“开门红”的生动实践。
隆冬时节,2024年元旦节前,在位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金象),1500余名员工各就各位,活跃在厂区各地,或检修设备、或抓紧生产、或封箱运输。各厂区、各部门、各环节锚定奋斗方向、鼓足闯劲干劲,强保障、抓生产、盯重点、定方针,打出一套奋力抢抓“开门红”的“组合拳”,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川金象公司蓬勃发展。
川金象作为眉山化工行业的“老牌”企业,以生产销售化工原料、化肥为主营业务,经过50多年来的砥砺发展,该公司不仅成为中国石油化工百强企业,更是三聚氰胺行业的世界单项冠军企业,也是眉山制造强市引以为傲的重要产业支撑。
当天,走进公司A区偌大的合成氨、尿素生产厂区,100余名工人分布在厂区内的各环节,忙碌着更换催化剂、管道,清理设备,更换过滤器等。“检修设备是公司实现‘开门红’的必答题,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川金象公司生产装备部部长陈国波一边在厂区查看检修进度,一边给工人们叮嘱着注意事项。
在特种肥料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各自忙碌。
“安全生产是首位,针对检修遇到的问题,我们会一一解决,消除设备隐患,尽力做到开线零停工、零事故、零不良。”陈国波说。今年37岁的陈国波在公司做过操作工、技术员、分公司经理等职务,作为一名14年的老员工,他深知安全的重要性。14年来,每年节假日他都在岗,“我们公司是化工企业,留在公司坚守岗位心里才会踏实放心”,陈国波补充道。
据悉,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该公司各厂区从去年12月初便开始陆续停产检修,以确保整个公司各环节100%检修完毕,2024年元旦第一天各厂区便能恢复正常生产,为“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100%——这是川金象“开门红”生产的底气。这个“满分”,不仅体现了川金象大干快上的良好状态,也是公司各部门凝心聚力抓生产的重要佐证。
“我们已经有计划地对各装置进行了检修。”公司生产总监冯安华说,公司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细管控,全力以赴决战检修任务,奋力跑好检修“第一棒”。接下来,大家将紧抓“开门红”重要契机,继续加大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整个生产装置安全、环保、长周期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与停产检修的“静”相对应,厂区内已检修好的合成氨和尿素生产线正在全力以赴抓紧生产。“你看我们库房里没有一点存货,都是刚生产下线,就直接被货车拉走。”陈国波笑着说,尤其是公司的三聚氰胺、硝酸铵、硝基复合肥三大主流产品,货车每天排队装货,“复合肥都已经收了2.3亿元的预付款了。”
来到川金象公司的复合肥生产车间,公司工艺生产部部长张锐正用笔记本记录着当天原材料硫酸钾、磷酸铵等的采购数量。“目前每天采购量在1000吨左右,平时只有4、500吨。”张锐说,一天出货量大概在1000吨,多的时候出货量达1700吨。
张锐(左)与陈国波(右)正在查看复合肥生产原料。
“销售天天催,我们天天赶。”张锐笑言。走进复合肥生产车间,2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速生产,一袋袋已包装好的复合肥在机械手臂的自动化操作下,整齐码放好,4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正在进行质量检查等相关环节。库房外,多名工人师傅正忙碌装运复合肥至货车上。
徐轲是复合肥生产线的大班长之一,也是一名公司老员工,在公司工作已有13年之久,他主要负责40余名工人的管理。“现在这个季节也是肥料‘冬储’时间段,我们加速抓生产,赶进度,为来年春耕生产做准备。”徐轲说,新的一年大家全力以赴,现在生产线上24小时不停工、不停产。
能让员工们如此有底气抓生产赶订单,在张锐看来,关键在于公司在复合肥上的持续性技术创新,公司订单量才会源源不断。
工人正在运送复合肥。
据悉,近年来,川金象依托自身产业资源优势,发挥较强的技术实力,在传统优势产品硝基肥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外前沿技术企业、机构展开战略合作,创新推出新型高效肥料、液体肥等产品,并依托金象云服务平台,测土配方、科学用肥,推动技术服务落地,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我们复合肥生产线已有50多个品种,2023年完成了40.5万吨的产量,产值20余亿元。”张锐表示,2023年复合肥生产线全面完成了公司制定的方针目标,眼下,正在全力冲刺2024年45万吨的目标,全力迸发新动能,为整个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不久前,川金象发布了全球首套单线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投产的消息。这是继2009年5月24日,川金象首套单线年产5万吨装置投产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之后,再次创造的世界之最。
当天记者来到了该公司的D1区,了解这套装置的运行情况。崭新的厂区内设置有三胺控制室、玻璃钢冷却水塔、气源站、机械冷却水塔等装置,各装置发出“轰隆隆”的声响,正高速运转。
全球首套单线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生产现场。
该项目作为金象年产30万吨氰胺及碳氮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的一期,总投资25亿元,从2023年1月起开工,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眉山速度”。“公司冲刺‘开门红’,前沿技术是关键。”冯安华说,该装置采用川金象自主研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生产技术和绿色氨碳分离技术,通过公司72小时初步性能考核,平均日产三聚氰胺超过300吨,高于设计产能,单线日产能和各类消耗指标也再次刷新世界行业纪录。
一步先,方能步步先。与D1区繁忙场景相同,D2区也正在全力以赴建设年产30万吨合成氨、年产50万吨尿素、年产40万吨硝酸生产线。作为金象年产30万吨氰胺及碳氮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的二期,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6月建成投用。
据悉,该公司年产30万吨氰胺及碳氮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按一体化产业链总体规划,分三期完成建设,将打造世界首个以三聚氰胺、双氰胺、单氰胺为合成单体的“氰胺全家福碳氮新材料”绿色化工产业基地。项目正式投产后,将让四川成为继三聚氰胺之后全世界最大的双氰胺生产基地,成为双氰胺下游应用产业的集聚地。“该项目是我们公司聚力打好新年‘起步仗’的新支撑。”冯安华表示。
除了盯紧新项目外,公司特种肥料领域也是一大亮点。在特种肥料生产车间内的粉体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放眼整个车间,30余名工人分布在各个岗位,抓紧生产。作为该公司高端产品,去年该车间已实现了1.7亿元的产值。
川金象公司正全力以赴冲刺“开门红”。
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迈向2024年,眼下,川金象公司正抢抓机遇,以“开局就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劲头,铆足干劲,挖潜力、拓销路、抓订单、忙生产,全力跑好开局“第一棒”,奋力夺取2024年首季“开门红”。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