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10 08:50:32
责任编辑:李佳伦
千载文脉浸润沃土,三尺讲台托举星河。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一个教师节。
从苏门三父子的诗书传承到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薪火相传,在眉山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教师是点亮希望之光的引路人,更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2025年,市委、市政府锚定“建设全国有声誉、全省居前列的教育强市”目标,以“实干实绩比拼年”为抓手,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聚力体制机制创新、素质培育提升、保障体系优化等方面,多方发力,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为构建与“千载诗书城”美誉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注入澎湃动能。
如今,在这片孕育了苏门三父子的沃土上,一支“心怀国之大者”的教师队伍,正托举起万千学子的星辰大海。
“强市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眉山以何强师?以改革为动力,破立并举,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是回答好这一时代命题的“眉山答案”。
怎样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且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从顶层战略部署,将教师工作摆到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到完善体系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奠定坚实制度基础;再到大力弘扬风尚,让尊师重教成为全社会的文化与行动自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正在眉山落地生根。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眉山在政策架构上下深功夫,研究出台《眉山市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8年)》,以铸魂强师、学历提升、能力提升、体能提升和教师关爱“五大工程”为牵引,以系统性改革破解发展瓶颈,全面激活教师成长动能。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破立并举、多维发力。”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靶向施策破解教师职业发展瓶颈、城乡资源不均等难题,同时构建正向激励机制,让教师队伍焕发生机与活力。
这其中,思想政治建设是培养新时代“师德师风模范”、彰显教师精神底蕴的根本保障。眉山深刻把握“培育筑魂”这一核心使命,实施“铸魂强师工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校、深入教师心中。开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师德师风建设月等系列主题活动,示范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作为“千载诗书城”,在传承千年文脉、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眉山更是不遗余力。今年6月开始,市教体局举办了“传承千年文脉,践行教育家精神,筑梦教育未来”教师风采演讲比赛决赛。来自全市各县(区)的教师选手们,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讲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展现了新时代教师育人新风采。
无独有偶。在眉山市名优教师座谈会现场,政策解读与经验交流交织,氛围热烈。大家对“梯级人才培养培训机制”高度关注。截至目前,眉山已建立起国、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年投入1000余万元,覆盖新入职教师适应性培训、骨干教师进阶培训等多个层面,年培养各级各类教师3万余人次,为教师成长铺设“高速路”。此外,还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组建城乡教育联合体等方式,促进优质师资资源辐射共享,让更多教师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通过系统性选派校级领导,到成都市、重庆市等地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高中,开展以“精准配对、深度浸润”为原则,为期半年的沉浸式跟岗学习。通过参与目标学校的党政联席会议、教育教学改革研讨、课程体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营造等核心管理工作,系统学习先进学校的办学治校经验。今年春季学期以来,全市优选21名校级领导(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精准匹配至巴蜀中学、成都市树德中学、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等校跟岗学习。
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变量。学校是校验这一成果的核心载体。走进眉山各学校,教育改革的新风扑面而来。教师们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将创新思维融入教学实践,着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这种转变源于眉山对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持续推动,通过鼓励课题研究、开展跨学科教研等方式,引导教师从“如何教”向“如何让学生主动学”转变,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不少学校还引入AI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培训,助力教师掌握智能化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效率。
向好而变,生动具体。出台的政策一个接一个,改革的措施一项接一项,眉山高位谋划、系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深谙此理的眉山重点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同步发力,让教师教书育人的真本领在改革实践中淬火成钢。
为了激活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眉山先行先试引育创新,打造教师队伍高素质人才“金字塔”。具体而言,眉山以动态调整破解结构性矛盾,让优质师资在均衡流动中释放最大效能。针对学龄人口变化,我市建立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配置监测机制,通过深化“县管校聘”和学区制改革,推动教师校长跨区域、跨校际交流轮岗常态化,让城区骨干教师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多角落。
与此同时,面对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短板,69名专业教师参与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走教活动,让乡村课堂响起了歌声、绽放了色彩——孩子们跟着老师挥动画笔、唱响童谣的场景,正是教育公平最动人的剪影。
广开进贤之路,方能汇聚育人英才。眉山以开放姿态搭建引才平台,让优秀人才与教育事业同频共振。2025年上半年,从公开考试招聘到考核引进,从省属公费师范生专项招录到师范毕业生专场招聘,多元化引才渠道持续拓宽。眉山年均补充教师2000余名,逐步实现幼儿园、小学本科及以上教师为主力,中学研究生层次教师成骨干的梯队格局。”上述负责人表示,眉山更借力师范生本研衔接培养契机,与部属师范院校深化合作,让高素质人才持续汇入教育事业。
众所周知,让教师队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离不开科学评价体系的正向引导。眉山以改革思维重塑激励机制,让成长路径清晰可见、价值实现触手可及。其中,学历提升工程与体能达标工程双轮驱动,校长书记带头出操的身影,成为校园里的“奋进标杆”;中小学校长、书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系统推进,为教育管理队伍储备“先锋力量”;职称评审打破“论资排辈”,将实绩作为核心标尺。
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是眉山教师队伍建设的“金钥匙”。如今,当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眉山淬炼真功、绽放光彩,当他们教书育人的初心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效,眉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正在一页页被翻开。
在教师队伍建设征程上,眉山除了“培”“引”结合、“评”“用”结合外,还将“管”“爱”结合作为重要支撑。
“把时间还给课堂,让教师回归育人本质。”这是眉山推进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的核心诉求。近年来,眉山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打出一套精准“减负”组合拳。
据悉,眉山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通知》,如同为教育教学活动装上“过滤器”。同时,坚持进校园活动“凡进必审”,对非必要的评比、检查、展演等活动“亮红灯”。
据统计,近三年,减少进校园活动10余项,20余项活动实现科学整合,教师们从“填表造册”“迎检备展”的琐碎中解脱,得以全身心投入备课、教研与学情研判。
这种“管”的智慧,更体现在对教师权益的刚性保障上。眉山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常态化开展清欠教师工资待遇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确保教师工资收入依法足额发放。
从规范进校园活动到保障薪酬待遇,眉山的“管”始终紧扣“服务教育教学”核心,既划清了权力边界,又筑牢了职业尊严,让教师队伍轻装上阵,专注于立德树人的主责主业。
如果说“管”是为教师队伍立规矩、划底线,那么“爱”则是为教育事业添温度、增活力。在权益保障之外,身心健康关怀更见眉山温情:定期组织的健康体检为教师“把脉问诊”,心理疏导平台为压力下的心灵“松绑解压”,书法绘画室、运动场馆等活动空间则让教师在课余找到“诗和远方”。
同样,社会层面的尊师重教氛围,更让这份“爱”有了广度与深度。每年教师节,市委、市政府都会对教体工作突出集体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如同向全社会传递的“教育信号”——教师的辛勤付出值得被看见、被礼赞。
“管”与“爱”的交响,共同奏响了眉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在眉山,严格的管理为教师队伍锚定了专业成长的方向,深厚的关爱则为教育家精神的生长提供了养分。如今,越来越多的眉山教育工作者在“管”的规范中锤炼本领,在“爱”的滋养中坚定信念。
正是因为有了全市上下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托举,今年我市“强师兴教”有了新的具象化表达:2025年全市高考清北上线人数突破两位数,特优生位次、数量“双提升”,985、211“双一流”及一本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当前的眉山正以教育强市为引领,吸引更多优秀者来此耕耘,激励更多坚守者绽放光彩。未来,这支思想坚定、业务精湛、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也将成为眉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强市必先强教”的时代命题,写下更加厚重的答案。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