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走进乡村看振兴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09 08:58:03

责任编辑:李佳伦


岁稔年丰人欢笑,果实累累谷满仓。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中省各项决策部署,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设“六有”新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获得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市,所有县(区)实现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丹棱县、彭山区、青神县)和成效显著县(东坡区、洪雅县、仁寿县)全覆盖的市(州)。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市积极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有幸福感、获得感。

又是一年丰收季,近日,眉山融媒记者分别走进我市永丰村、万年村、新光村,走近村民,听他们讲述生活变迁,深入田间地头看产业变化,一线感受眉山乡村振兴脉搏。


永丰村 城乡融合绽放耀眼光芒

稻花飘香的永丰村。


9月6日,在“天府粮仓”永丰片区,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响起,四处弥漫着浓浓的稻香。

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东坡区永丰村目前拥有耕地656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4400亩。在“五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它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画卷,在稻浪涌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动人。

近年来,永丰村创新构建“田长+副田长+四员”包片联户机制,借助“天府粮仓”大数据平台,坚决遏制耕地撂荒、“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同时,在农田里设置“三区四情”耕地质量监测站,24小时自动监测地情、肥情、环情、墒情,并根据数据为种粮户提供灌溉水量、施肥等方面的定量化方案,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良种选育上,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合作10余年,在永丰村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累计引进、试种国内外优质品种600个,筛选出适宜眉山的优质高产新品种30个,推广新技术30余项。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表示,今年收集了70多个优良品种,计划筛选出2到3个,配合新技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

得益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组合拳”协同发力,2024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4600吨,与2022年相比增产17%。2025年千亩高产示范片实收测产数为亩产820.8公斤。

与此同时,围绕农耕文化与旅游元素,永丰村开发出“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线路,推出“永丰四季”高新农业研学体系,举办“开镰节”“龙虾节”“星光音乐节”等,年均旅游人数稳定在15万人以上。永丰村点位入选文旅部“四川·山水阳光 多彩民俗”线路,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03万元,较2022年增幅超300%。

“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身体健康更要‘把好关’”,是永丰村民的共识。近年来,东坡区通过在永丰村率先开展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探索出村医“镇聘村用”、区村联建中医阁、医保定点报销、基药扩类零差价销售和区域巡回派驻“五大经验”,成功打造永丰村医疗卫生服务示范样板。

“我们设立了永丰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由村干部兼任委员会主任,村医兼任副主任,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东坡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2022年至今,东坡区共组织300余名市、区专家在永丰村坐诊159次,每年为失能老人上门开展4次“健康敲门行动”。由区卫健局主办的“百医进百村、健康进万家”巡回医疗派驻服务在永丰村持续进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医院医疗服务。

如今的永丰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便携式心电图仪、丰富且实惠的药品,让村民尽享就近就医便利。而在永丰村“天府粮仓”核心示范片建设基础上,东坡区也正加快推进落实策划清单、项目清单、机制清单“三张清单”,深入推动产业、空间、要素、设施、服务“五大融合”,推动永丰村城乡融合尽快成势。

万年村 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镇

万年村集体经济玫瑰花基地。

金秋时节,从丹棱县城沿着“奔康大道”走进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一路上都是水稻成熟的味道、忙着给晚熟柑橘套袋的人群还有那漫山遍野的茶园,目之所及皆为景色。

谁能想到,短短十年间,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经华丽转身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文明村、四川省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十强村、全国首批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等诸多荣誉加身的美丽乡村。

“茶叶是我们村的重要支柱产业,等到明年开村再来看,这个小小的茶市又会热闹起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9月5日,万年村党支部书记任刚带着记者参观了该村的茶园、茶市和茶叶初加工厂等地。据他介绍,目前万年村茶叶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茶叶种植户285户,茶叶主要品种为福选9号、老川茶,年产量达到20万斤左右,产值约1200万元。

2019年村上投入70余万元修好的茶叶交易市场,不但让茶农在家门口能售卖茶叶,还有效杜绝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价格差,最大限度保障茶农利益,小小茶市每天都会云集来自雅安、洪雅和东坡等地的数十个茶商,为当地茶农带来几百上千元的稳定收入。

“万年村云多雾大、雨量充沛,有茶叶生长的天然优势,高山绿茶芽头饱满、颜色漂亮、口感纯正、品质优越,消费者都喜欢这样的茶。”2021年12月29日,四川(丹棱)中高端绿茶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发车仪式在万年村隆重举行,这是丹棱中高端绿茶首次大批量走出国门。经常到万年村采购茶叶的茶商王林仲道出了当地茶叶受追捧的缘由。

不仅有茶叶,从2021年开始,当地开始实施云朵玫瑰基地项目,从保加利亚引进大马士革玫瑰等优质品种,专注于探索玫瑰花在食品、日用、日化、医药等方面的价值。同时,该村通过建设初加工厂,不断延伸玫瑰花产业链。

据介绍,经过四年发展,目前该基地玫瑰花种植规模200余亩、品种30余个,形成集观赏、游玩、品茗于一体的多功能玫瑰基地,也是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机遇和抓手,通过引进“公司+集体+农户”运行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产增收。2024年,该基地为该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今年4月24日,以“‘趣’摘玫瑰‘香’约万年”为主题的第三届玫瑰花采摘游园暨乡村音乐季活动在万年村正式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前来赏花、品美食,以及参加亲子游戏、户外活动的游客近万人。

“下一步,我村还将通过‘以花为媒、以花带游’的方式带动乡村农旅发展,开发制作玫瑰花茶、玫瑰花纯露以及提炼玫瑰花精油等特色产品,结合我村即将建设的玫瑰花餐厅、茶酒文化民宿以及乡村土特产品销售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任刚介绍。

有山有水、有花有茶,这为万年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到此游览的游客不断增多,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也嗅到了商机,当地人任业就是其中之一。

“行者悲故里,居者爱吾庐,这是民宿起名‘万年故里’的缘由,也是我选择回乡开设民宿的初衷。”2022年,在云南开民宿的杨颖和在丹棱从事白酒产业的任业看准了万年村的文旅潜质,两位同乡好友一拍即合,共同投资,建造了一座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万年故里”民宿。

“万年故里”民宿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有5间客房,每间客房都能看到峨眉“金顶”,一幅幅绵延数里的美丽画卷在窗外展开。民宿自营业以来,接待游客上千人次。

产业发展为群众奔康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24年,万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万元,脱贫户人均收入实现1.86万元,跑赢了丹棱平均水平。

民富还要村强。近年来,万年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争取村集体经济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0元到2024年实现62万余元。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的背景下,万年村乡风文明建设也走在了全省第一方阵,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空前丰富。

近年来,万年村试点运行“道德超市”,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制定24类积分规则,引导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参与村级事务和乡村治理进行“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道德超市”内的生产生活物资,用“以德换德”的方式逐步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2020年,万年村“道德超市”被评为全国首批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四川唯一。

新光村 农文旅融合三年结硕果

游客在新光村赏花。


2022至2025年三年多的时间里,青神县青竹街道新光村坚定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通过盘活闲置院落资源,创新打造农文旅项目,并连续三年成为春季油菜花赏花打卡地,两次成为青神县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地,让这个过去无人问津的传统村落,一跃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9月上旬,走进稻谷丰收的新光村,千亩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在稻田一侧,三辆大型收割机并排驶入田间,开启了集中收割作业。

与青神县城距离仅1公里的新光村,一直是不太知名的“小透明”。村里人之前仅凭离城近,学了电工、木工进城打工,也有不错的收入。但当新一轮农业农村改革来临,看着周边同样区位的传统村落相继晋级“网红打卡地”“竹编第一村”,村里的年轻人有了新的想法。

乘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春风,新光村迎来了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

2022年,青神竹里稻香项目正式实施。该项目以聚焦粮油特色产业为主,实施粮油园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天台合作社农旅融合示范中心、农业大数据与展示控制中心、宜居乡村等项目建设,旨在建设集农业科技、高质量农产品展销、农村电商平台等为一体的现代粮油产业示范中心。

新光村位于竹里稻香项目的核心区域,围绕重大农业项目落地的重要机遇,新光村推出改革“三板斧”,让自身改革与全县农业农村改革同频共振。

“一改”改出“天府粮仓”稻花遍地香。近年来,新光村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耕地面积,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田变大田,配套完善“田、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成“天府粮仓”示范片。

“二改”改出文明乡风吹万家。新光村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成立“稻香姐妹”、群众代表宣讲队,召开坝坝会,培育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设立“村庄清洁日”“家庭整理日”“环境评比日”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成功承办青神县丰收节。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评选“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培育良好家风。全村已全面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

“三改”改出人居环境四季美。在人居环境“硬”方面的整治中,新光村“稻香里”农旅融合试验区新建林间步道、机耕道、灌溉沟渠、路灯,整治林盘、庭院等,绘制墙绘,完成绿化,实现了黑灰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站。

有了彻底的自我改革,新光村成为农文旅投资的“香饽饽”。各类投资者纷至沓来,围绕新光村“稻香里”农旅融合试验区,农文旅发展画卷缓缓展开——

通过流转、腾退等方式,新光村成功盘活闲置村集体资产和宅基地,打造了“稻香民宿”“芸薹问稻田野餐厅”等新业态,并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建成稻鱼稻虾种养示范区、油菜花海示范区、千亩稻田示范区,接待研学、观光、农事体验游客,实现村民就业与增收。

今年端午,新光村天台合作社“推窗即见田园”的民宿开始试营业。至今短短数月,已成为游客的心头好。

在不远处,已经运营近两年的“归阁·守望日落”,在“黑松露度假指南第9届年度精品民宿评选”中从全国上千家候选民宿中脱颖而出,荣获“年度精品民宿奖”。这一被誉为“民宿界奥斯卡”的奖项,再次吸引各界目光聚焦于新光村。

新光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步伐仍未停止。在离“竹里稻香”不远的新光村4组,记者看到,新光村正以稻田为基底,融合文化展示、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多元功能,打造“稻梦里”:入口设“亮相+粮食文化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与实物陈列呈现农耕文化;核心区划分六大板块,涵盖全年龄段创意运动、儿童专属游乐、村民乘凉休闲、坝坝电影与棋牌茶饮、基础健身及竹元素夜游打卡功能,进一步推进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

“项目既保留农耕文化根脉,又注入现代休闲元素。”项目负责人表示,“稻梦里”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同时吸引周边游客,为乡村旅游发展、村民增收拓展新渠道。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