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4-21 10:53:18
责任编辑:雷尧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这两棵古银杏都是雄树,人们把它们看作是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化身……”4月13日,星期天,走进四川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三苏祠,来自“苏娃讲苏府”红领巾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们微笑服务,正热心向往来市民游客热情传播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传递文明旅游新风尚,为三苏祠景区增添了一抹亮色。
凝聚力量 擦亮志愿服务品牌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学雷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三苏祠于2018年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传承和发扬三苏文化,是三苏祠的责任与担当。”三苏祠有关负责人表示,三苏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挖掘三苏文化传统精神和时代价值,全面加强志愿者建设,秉承“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让志愿者走进古祠、学校、社区,积极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
红领巾志愿者为游客讲解三苏家风故事。
自成立以来,三苏祠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累计共开展服务超1000次,服务时长达50000小时,参与志愿者共2300人次,服务对象超100000人次,先后获得“四川省最美文旅志愿服务团队”“四川省红领巾志愿服务岗”“眉山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其中“苏娃讲苏府”红领巾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红领巾讲解员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该项目在2024年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金奖、全国赛铜奖。
近年来,三苏祠持续开展系列文化主题活动。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到三苏祠开展“东坡大家讲”公益讲座,同步开通线上直播。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东坡诗词擂台赛”,累计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在闯关游戏中传播文化知识,让三苏文化走进当代,走进生活。
在三苏祠博物馆内开展文旅志愿服务、特色文化体验活动。
同时,在眉山东坡书院开设艺术公益课,包括川派东坡古琴、宋式点茶、苏轼书法、宋代瓶花初探等,让公众免费参与,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我经常带孩子来三苏祠参加特色活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体验了传统古法拓印,把我最喜欢的苏东坡诗词保存了下来。”参与过多次活动的市民刘以欣乐呵呵地说。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品质,也让三苏文化得到更多的弘扬和传承。
据悉,三苏祠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重点主要面向普通民众和青少年学生。“我们组织开展文旅志愿者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部队的‘五进’活动,并与周边的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驻地部队等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基地特色。
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当前,三苏祠文旅志愿者分为三个组:文化传播组、义务讲解组、文明旅游组。文化传播组主要以进社区、校园为主,宣传和弘扬三苏文化;义务讲解组主要为游客做三苏文化的义务讲解;文明旅游组则为游客提供志愿咨询、文明旅游的倡导和宣传。三组志愿者队伍均为了弘扬传承优三苏文化而开展专项服务。
与此同时,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也在逐渐加强。“我们建立了一支以博物馆工作人员组成的三苏文化志愿宣传、巡讲队,开展‘苏娃讲苏府’讲解培训,培养了4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开设特色讲解服务。”上述负责人介绍,他们走进学校、机关、社区,走上街头,向学生、机关干部、市民宣传三苏文化知识。此外,建立了由本市大专院校学生为主要成员的三苏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负责协助宣讲活动的开展、发放宣传资料、传播科普知识等。
志愿者为游客服务。
志愿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建立文旅志愿服务大讲堂,搭建文旅志愿者提升技能学习平台,提高文旅志愿服务质量和品质;开展“三苏家风家教进万家”、“苏娃讲苏府”、“东坡文化进校园”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三苏祠志愿服务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市民心中不断生根发芽,让三苏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来源丨眉山融媒记者 罗端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