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4-02-21 16:12:23
责任编辑:林琳
2月19日一早,来到仁寿县汪洋镇联系村的粮食种植基地,人勤春早的劳作画面在田间铺展开来。
在“冬闲”的水田里,当地村民正在收获成熟的青菜,商家的货车开进平坦的产业道路,将一车车青菜整理装车,运往周边的泡菜企业制成泡菜销售。
另一边的旱地里,孕穗期的小麦长势良好,绿油油的一片在蓝天下像油画一般。小麦旁,是整齐排列的羊肚菌种植温室大棚,村民们正穿梭期间,忙着采摘新鲜的羊肚菌。
“羊肚菌目前正是采摘时节,要持续到三月底,每亩产量能达到400至500公斤,春节期间,市场需求大,一斤羊肚菌能卖到200元。”粮食基地的业主秦嫡介绍,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好、口感鲜美、市场需求大,在“粮菌轮作”模式下,采收时节刚好与农忙时节错开,能助力“冬闲田”向“增收田”转变。
秦嫡介绍道,玉米已经育种完毕,等羊肚菌采摘销售结束,这片土地就会种上玉米,保证粮食产出。
不管是“粮食+蔬菜”,还是“粮食+食用菌”,都让这片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如何让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还得从2019年说起。
“早年我在做肥料生意,有了一定资源和财富积累后,就开始自己做农业种植。”有着浓浓故土情结的秦嫡,在2019年辞去了年薪20万的销售经理职务,怀着满腔的热情回到家乡汪洋镇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花椒和药材。
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劳动力、水源、天气、市场等问题,2年时间,秦嫡投资的农业亏了30万元。
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及相关部门了解到秦嫡的情况后,主动上门送政策,扶持秦嫡发展。
经过多方考察比较,2022年3月,秦嫡又在汪洋镇联系村流转了400亩土地,开展水稻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同时,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发展“粮食+”模式,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那片土地最初是一片撂荒地,但秦嫡看中了其靠近水源和平整的优点,当土地整理完毕后,她初次尝试套种了玉米和大豆,收获后,经过回田、肥地、晒田后,她又接连种植了水稻、白油菜和豌豆尖。
“第一年的豌豆尖销路特别好,采收时需要的人工最多,一天可达上百人。”秦嫡说,当时,当地豌豆尖批发价是每公斤2元,远销到北上广后,豌豆尖的批发价可以翻两番,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增收的好机会。
尝到“粮食+”的甜头后,秦嫡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每年都会根据市场来选择在冬闲时种植的农作物,并积极打开销售市场,真正把“粮袋子”“菜篮子”变成了增收的“钱袋子”。
为了鼓励像秦嫡这样种粮大户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模式,助力荒地变沃野,仁寿县不断加大对耕地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以一项项好政策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助力粮食安全,乡村振兴。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侨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