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十里稻花百里香系列报道④ 以智提质 重整田畴织锦绣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3-09-21 16:47:32

责任编辑:林琳


微信图片_20230918110350(1)(1).png

金秋9月,又“稻”一年丰收时。眼下,广袤的眉州大地上,140余万亩稻田迎来了“金黄”时刻。今年我市水稻单产、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可喜背后,离不开我市高标准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的高标准农田。

土地孕育五谷,田野滋生万物。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壮大新型农业主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关键支撑。去年以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投入资金8.4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高标准农田保有量127.6万亩,占比60%,全力筑牢粮食安全“耕”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我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良田美景”迎丰收。



规划引领以智提质  扎紧扎牢眉山现代农业根基

“穗大籽饱,米质又好,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9月12日,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种植大户邵国东,用结实有力的大手抓起自家即将烘干的黄谷,用力一揉,捏起一颗脱壳大米放进嘴里,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据悉,邵国东流转的450亩稻田,全部位于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内,今年通过测评,他家水稻亩产达863.4公斤。“现在种地可省事了,沟渠和管道分布在田间,旱能浇、涝能排。丰收不再靠天了。”谈到今年水稻丰收,邵国东对高标准农田赞不绝口。

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里?

高标准农田更宜机,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据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研究生尹慧来介绍,永丰村内的农田,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够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还能极大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尤其是今年夏天,天气干旱少雨,永丰村借力高标准农田,全力为水稻“解渴降温”。

当天,走进该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内,只见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良田美景”尽收眼底,不远处10余位村民正在刚收割完的高标准农田内种植蔬菜,以“稻菜”种植方式,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一田双收。

永丰村作为全省优质水稻主产区之一,是四川“天府粮仓”示范区核心样板区,该村共有耕地面积6560亩,用于水稻播种面积约600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达3340亩,在四川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四川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

“永丰村内的高标准农田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硬’支撑,为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尹慧来说,只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上,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服务才能更好地落地,实现稳产、高产。而良种、良法,也只有在良田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同样的“丰”景还体现在青神县青竹街道程家嘴村种植户刘玉军的高标准农田里。

刘玉军今年种了400亩水稻,全部属于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除了采用机械化插秧,后期植保和收割也全部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这是我第一次到这里来承包土地,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很适合机械化耕种,还可以节省种植成本……”看着稻谷丰收,刘玉军脸上挂满笑容。

据了解,包括刘玉军的承包地在内,青神县2023年共新建5000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1.3万亩。

多种粮,种好粮,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是包括邵国东、刘玉军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识。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将农田建设工程作为建设“天府粮仓”示范区六大工程之一,高标准制定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实施方案,按照“全域统筹、统一标准、集中打造”的原则,围绕“一核三带十片”天府粮仓示范区,全面启动建设永丰核心样板区、100万亩三大灌区粮食主产带和10个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集中区,确保到2027年将全市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力扎紧扎牢眉山现代农业根基。


化零为整连片建设  激活粮食丰产丰收“金链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想要实现粮食产量到粮食产能的跃升,挖掘潜力的重点就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点在东坡区修文镇岳营村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上有着清晰体现。

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东坡区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将岳营村与英雄村、三宝村和铝城社区同步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并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定高产、生态友好”的建设标准进行田型调整、渠系开挖、产业道、节水灌溉管网修建等。在政策支持下,岳营村于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6050亩,其中集中成片、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2500亩。

 高标准农田旁,机械可以直接进入田间。

9月13日,望着一大片已丰收的高标准农田,该村种植大户张春梅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我们全靠肩挑背扛,种田辛苦效益还不高。”与土地打半辈子交道的张春梅,谈起高标准农田便打开了话匣子,“节水节电、控肥增效、控药减害,不仅粮食增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我家600亩的水稻土地生产成本还降了不少。”

“我们村有21户水稻种植大户,去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投用的第一季水稻平均亩产为700公斤,今年都在800公斤以上。”该村党委书记唐其勇说,通过改造提升,村上原先零零散散的耕地变成了集中连片、平坦规整的高标准农田,“小田”变“大田”,化零为整,真正激活了村内粮食丰产丰收的“金链条”。

高标准农田承载着村民丰产高产的期望,“肩负”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作为我市唯一获得省级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的洪雅县,是我市整县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生动实践。去年,市委作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部署“在青衣江流域建设10万亩粮食产业带”重要任务后,洪雅县迅速行动并作出,着力构建‘一园一核三片N个基地’粮食产业发展格局。

而该县境内的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柳江—东岳”示范片则是该县2023年重点建设的产业示范片,涉及柳江镇、东岳镇,耕地面积9500亩,粮食种植面积8100亩。中心区包括2镇5村,耕地面积5100亩。该片区建设已于去年10月动工,历时5个月,建成了“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的2000亩高标准粮田。眼下,这片高标准农田也迎来了建设后的首次丰收。

建好了高标准农田,如何依托高标准农田做文章?作为我市旅游大县,洪雅县还突出粮旅融合发展,通过建共享粮仓,让农民多增收。该县依托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柳江古镇,一方面在推进粮食产业融合发展中,重点布局打造稻香湾稻田艺术、雅女艺术村、柳江玉屏田园景观等重点节点,以打造研学、体验、观光等新业态,做靓生态农业旅游名片,努力建设“天府粮仓”粮旅相融示范区。另一方面,采取“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实行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群众参与,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餐饮、手工制作、农特产品销售等庭院经济,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农田平整方正,机耕道笔直延伸,大小沟渠纵横交错,我市各地随处可见“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秀美田园画卷。借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正全力激活粮食丰产丰收“金链条”,带富一方百姓。


解码破题建好良田  汇聚农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良田绘“丰”景。

让每一寸土地都“流金淌银”,让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让乡村振兴“落地生根”,这是我市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战略擘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解码破题建好良田是关键之举。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方面,我市有着自己的答案。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提高标准建设良田,这是我市应有之举。“标准体系是先决条件。”据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制定了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标准,出台了《眉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并探索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建设是基础,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支撑。“市、县财政每年安排粮仓建设专项扶持奖补资金7亿元,区县自筹投入‘天府粮仓’建设资金15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述负责人称,除此之外,我市还全力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平衡融资模式,以土地流转租金和粮食产量增加作为还款来源。截至目前,已完成融资11.51亿元。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市因地制宜创新建设模式,打造具有眉山特色的高标准农田。“我们创新种粮大户‘点单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邀请种粮主体深度参与农田规划、建设、验收等关键环节,以生产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田渠路网,确保高标准农田好用、管用。”该负责人称,与此同时,我市还探索由国有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投入为主体,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新模式。

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护好、使用好。为此,我市制定了《眉山市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运行管护制度》,建立以“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管护机制,并通过引入保险公司、购买第三方服务、委托专业化机构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管护格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还开展了省级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对2.31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工程质量+灾毁损失+管护服务”保险服务,借力眉山天府星座卫星遥感技术,适时监测高标准农田利用情况,确保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可以做强农业主导产业,还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传统农业改造和产业升级,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效益,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该负责人表示,有了顶层设计作为支撑,我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逐渐焕发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光景,不仅富了农民,也美了村庄,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汇聚起农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如今,放眼眉山各地,地还是那块地,可田早已不是那片田,田地之间发生了巨变,正在进入量质双升的高速发展阶段。目之所见,我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故事正在上演。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琴 

海报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