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02 08:51:04
责任编辑:黄馨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亲临三苏祠调研,对东坡文化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 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当下落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为大雅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历来是丹棱县最厚重的底色,是丹棱人民最骄傲的荣光。千百年来,这里既传承着灿烂辉煌的三苏文脉,又书写出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大雅文化。 关于未来文化事业发展蓝图和路径,丹棱也已谋篇布局:到2025年,丹棱县文化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全面提升,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文旅人才队伍活力彰显,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成为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到2030年,文旅资源充分融合,大雅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影响力更加广泛、品牌更加彰显,全民素质更加提高,社会文明更加进步,建成全国知名的中国大雅文化名城。
位于丹棱县大雅堂公园的大雅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A
保护——让文化遗址历久弥新
文物是反映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追溯一个地方独特文化根源的关键物证。据悉,目前,丹棱县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62处,其中,丹棱白塔、郑山刘嘴摩崖造像2处国保,大雅杨氏墓、二龙庙大殿、鸡公山摩崖造像、龙鹄山松柏铭碑及摩崖造像4处省保,丹棱古城墙、丹棱武庙等10处市保,27处县保;可移动文物22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7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全县共有3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省级1个、市级7个、县级25个,目前有3个市级非遗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丹棱众多历史文物中,石刻文化最为突出,这也是我历时近30年,费尽千辛万苦编写《石头上的史书》的初衷和动力,石头会风化,但文字不会!”被称为丹棱“活字典”的万玉忠,奋战在文化战线30余年,对丹棱本土文化研究颇有建树,尤其对丹棱石刻文化有着独到见解和研究。从1984年开始,他就着手搜集丹棱石刻资料,期间,只身一人攀悬崖、涉峡谷、钻丛林、绘草图、量尺寸、抄碑文、拍照片、辨真伪,终于写成《石头上的史书》一书,成为全市第一本收集、整理最完善、最真实的丹棱摩崖石刻造像资料。
“10余万字、100余幅图,书写的是丹棱辉煌的石刻艺术,更是丹棱千百年来积淀的深厚文化。”万玉忠表示,保护文物古迹是保护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对家乡的热爱、对文化的敬仰和对石刻艺术的痴迷,让他义无反顾投入其中。
在丹棱,像万玉忠这样痴迷文化、自发保护家乡文物的文化爱好者大有人在,而丹棱摩崖石刻也只是印证丹棱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冰山一角。
“下一步,丹棱县将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善文物保护传承体系;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非遗文化资源库……”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后续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基础,在丹棱,这项工作早已起步,初见成效。
“2019年,争取国家文物补助资金157万元,对丹棱白塔开展文物本体巩固维修;2021年,争取市财政资金2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200万元,对丹棱古城墙开展本体维修加固;对郑山刘嘴摩崖造像开展保护规划编制;聘请文物看护员12名,对国保、省保等重点文保单位开展全方位巡查看护……”这是丹棱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郭爱军工作笔记中记录的近年来丹棱文物保护工作大事记的一些片段。据他介绍,近年来,丹棱县在文物保护方面举措频频,在县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加强对上争取,该县投入“真金白银”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成效十分明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把他们记录好,二是找到一个平衡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能从中受益,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丹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负责人杨家文告诉记者,丹棱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的全面、系统性的保护举措,给困难重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一剂强心针。
大雅堂正殿。
关键词B
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获新生
“《丹棱文库》的概要目前已经印制200册,文库将在11月初开始印刷,近期将与群众见面。”近日,记者从丹棱县文联了解到,作为全省首部由县级单位编纂的《丹棱文库》付梓在即,这将是丹棱文化工作的重大成绩。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丹棱文库》编纂工作基本完成,文库共收纳丹棱名人和丹棱本土传世作品41种书目、150册、约2500万字。”一直以来,面对极其繁盛的本土文化遗产,如何整理好、保护好、传承好它们,是摆在丹棱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丹棱县委、县政府于2021年与四川大学合作,启动《丹棱文库》的编纂出版工作。据《丹棱文库》编纂和出版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丹棱文库》对丹棱地区自唐五代以迄民国初年的汉文文献,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汇集和整理,以作者的生卒年代为序,采用影印方式出版。
“追求卓越、追求创新、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特点。丹棱本土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符号,《丹棱文库》的成功编纂是一个创举,这是新时代走出丹棱文化新格局的新举措,它必将助力丹棱的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事业再上新台阶。”四川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杰出研究员谭继和认为,从《丹棱文库》的编纂可以感受到丹棱县委、县政府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担当。
事实上,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丹棱县已经开展的和即将要做的工作远不止于此。据丹棱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丹棱县将深入推进校(院)地合作,建立文化资源人才库,完善合作研发机制,深挖大雅文化内涵价值。系统梳理史学文化、书院文化、家风文化等特色文化,开展古典文献发掘,编纂出版《丹棱文库》,保护开发文物古迹,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丹棱县图书馆创成国家二级图书馆,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坚持以内容提炼为核心,推动大雅堂博物馆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作为重要载体,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据介绍,大雅堂博物馆于2014年1月25日建成开放,内设一主殿和八大展厅,馆内采用传统现代多种展陈艺术手法展现杜甫的“诗”、黄庭坚的“书”、杨素的“义”,再现千年大雅堂诗书文化。截至目前,大雅堂博物馆共接待40万人次前来学习参观。丹棱县文化馆新馆于2017年1月建成开馆,馆内设置了舞蹈室、多功能培训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设施设备齐全,为“国家二级文化馆”。自2017年免费开放以来,文化馆每年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定期开设各类公益培训班,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丹棱县图书馆新馆于2019年4月正式开馆,藏纸质图书8万余册、电子图书近10万册,年订阅报刊180余种。目前在丹棱县所有乡镇分馆建设全覆盖,建成乡镇分馆5个、特色分馆6个,吸纳文化院坝和村文化室为补充,构建了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系。2021年以来,开展少儿绘本、幸福课堂等各类全民阅读推广活动180余场次,培训人数累计达6000人次,年接待读者70000余人次,共享“流动图书”4000余册。
如此种种,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重获新生。
悠悠白塔传千年。
关键词C
落地——让大雅文化成风化俗
“今天我的讲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大雅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第二部分大雅文化的影响与时代价值,第三部分推动大雅文化传承创新……”10月11日,在丹棱县委党校举办的2022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授课教师卢华杉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对大雅文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其精彩讲座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这堂课告诉了我们大雅文化的深刻内涵,明白了大雅文化与三苏文脉、东坡文化的渊源,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人生都很有帮助。”来自丹棱县委宣传部的年轻干部程欢悦说,以前对大雅文化只是停留在宏观的理解上,通过培训学习,对大雅文化的来龙去脉和现实意义都有了深刻理解,对以后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分有益。
近年来,丹棱县委始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教学培训,超前安排党校教师研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雅文化的时代价值》等相关课程,并邀请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负责人到主体班讲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大力弘扬东坡文化》专题,同时,安排主体班学员前往三苏祠开展现场教学,目前,已开展相关培训课程3次、现场教学2次,覆盖200余人次。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丹棱县仁美镇桂香村是端淑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于此的文学名人彭端淑因《为学》名篇而享誉天下。如今,当地创新开设的“淑香课堂”,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弘扬端淑家风家训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等活动近百期,极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何在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不断契合群众的精神需求?桂香村结合当地实际以文化人,让群众从牌桌走向课堂,由公共事务的“局外人”变成“主人翁”,探索十分有益。
把三苏文脉和东坡文化、大雅文化纳入县委党校培训重要内容,以本土文化名人名篇为切入培养良好家教家风,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举措,正逐步让大雅文化深入人心。
为了让以大雅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成风化俗,丹棱县还广泛开展大雅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活动,融入市民生产生活,让大雅文化实现新发展、发挥新价值;深挖大雅文化中蕴藏的廉洁文化资源,进一步梳理以“三唐”“七李”“三彭”为代表的丹棱本土乡贤优良家风家训,凝聚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D
融合——以文化力量助力发展
“喜报!丹棱县幸福古村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项目成功入围第19届精瑞人居奖,为全市首个!”连日来,一条关于全市首个精瑞人居奖花落丹棱的新闻在各大媒体刊发,以此带来的对丹棱文旅的关注度也持续高涨。
据该项目设计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立足“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吸取传统智慧,遵循原有区域的山地肌理,建筑体量秉承古村“散、小、巧”的特征,聚散有度、随地赋形,以最佳的“散点”布局,争取良好的日照和最大的空气置换率,营造出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的生态民宿聚落。同时,充分结合原住民和未来游客共同关注的幸福古村文化特质——“古、静、拙”为原乡调性,运用各种乡土元素,如生土建筑、驿站古道、农耕梯田等,延续古村的乡土性和文化性,营造浑然天成的山村意象。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后,预计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2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约0.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约10万元。
文化并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能作为一个区域、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软实力。幸福古村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项目就是这样一个为丹棱文旅事业带来流量和热度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为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下一步,丹棱县将坚持文城一体、景城融合,依托“一堂一塔”,打造丹棱城市文化地标、大雅文化研学胜地。全面实施“文旅引爆”计划,建成老峨山书院酒店等重点文旅项目,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宿”,创建一批“A级景区”,开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打造文旅休闲城。
与此同时,丹棱县将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加快融入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区域合作文旅长廊,形成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带。实施“文旅+”“+文旅”,培育发展研学经济等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提升改造长秋山旅游公路,有机串联大雅堂、老峨山、幸福古村,开发大雅堂-老峨山东坡岭等精品线路,擦亮“丹棱游村”品牌,打造跨区域的“东坡足迹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消费和可欣赏的产品。
“大雅文化与三苏文脉、东坡文化一脉相承,我们要创新性推进三苏文脉、东坡文化的丹棱表达。”在采访中,通过丹棱本土文化人士的介绍,诸多关于苏东坡与丹棱的民间传说和轶事浮出水面,他们坚信东坡文化与大雅文化有共通共融之处,抓住苏东坡这个文化大IP,创新独具丹棱特色的表达方式,丹棱文旅事业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文化的发展要求在丹棱必将落地落实。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