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10 10:31:58
责任编辑:雷尧
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和套种技术应用历史久远,是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中的瑰宝,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增产增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重要生产技术。
为确保全市完成粮食总产量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2022年,我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广泛推广粮食作物间作套种。下面跟随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到春耕一线了解我市粮食作物间作套种的方方面面——
眉山天府新区
一年好景看春耕 玉米大豆套种增效益
春回大地暖,正是春耕备耕农忙时。在眉山天府新区贵平镇的田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春耕场景。3月4日上午,在该镇中岗村9组,戴宗伟正和10多个工人忙着给已经出苗的春大豆捅膜。
“大豆株形不高,所以我每个生产单元按照’2行玉米+4行大豆’的模式栽种。现在大豆苗都已经出土了,要抓紧时间捅膜。”忙碌间隙,戴宗伟站起身看着眼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30多亩地,一棵棵绿色的大豆苗在白色地膜的映衬下分外动人,丰收的歌谣已经在春风里酝酿。
“镇上的农技专家除了经常打电话了解情况,在种植、管理等关键时候都会到地里实地指导。”戴宗伟说,他在当地流转土地60亩,去年种植的是大棚豇豆。今年利用空间差和时间差,在春大豆地里套种夏玉米,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以更好地增收。“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只要严格按照农技专家的技术指导进行耕作,增强土壤肥力,对地力损耗相对较小。而且通过标准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预计每亩大豆产量能够达到1200斤鲜豆荚,产值在3500元左右。玉米按照每亩800斤计算,收入也在900多元。”
“玉米的茎秆长得比较高,而大豆则属于矮茎植物,高杆作物间种矮杆作物,合理间套作,合理掌握间套作物生育期,使共生期缩短,使两者互不影响,达到单季同一块土地种植,实现两亩收成。”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钟约奎一边俯下身查看豆苗长势情况,一边向村民介绍。
为确保粮食稳产保供,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贵平镇结合当地实际,早安排、早部署,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2300亩,带动全镇完成10000亩。通过现场演练、指导、答疑解惑,让村民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种植技术,力争一块地挣两份钱。
今年,眉山天府新区计划在每个镇(街道)落实大豆高产核心示范片1000亩,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
东坡区
间作套种 扩面积提单产 力争完成1万亩以上
3月1日上午,在东坡区松江镇山坝村,村民们分工协作,在机器平整好的土地里撒下大豆种子,再用泥土覆盖。与往年做法不同的是,接下来还要播种玉米,实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这种做法产量高、效益好,全村已经开了推广会,把复合种植的优势向各组村民进行了宣传,引导大家积极进行带状复合种植,实现粮食增产增收。”山坝村村委会主任李涛介绍。
种植大户陈廖林在山坝村承包土地800亩,近几年一直种植萝卜,通过宣传引导和积极沟通,陈廖林将800亩土地全部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今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点工作第一年。松江镇专题研究部署,及时召开宣传动员会,统一干部思想,将工作重要性、种植技术要求、奖补政策等传达到位。同时对重点种植大户进行点对点宣传,做通思想工作,以大户为抓手,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农户进行种植。
为进一步提升农户种植水平,确保达到种植要求,镇村干部深入田间,组织重点大户、农技员、土专家开展调研和座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技术交流,了解大户在生产、用工、销售渠道等各方面所担心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及时将收集到的情况上报东坡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多方面政策支持。同时在各村选择2-3户农户作为示范户,组织农户参观学习,现场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农户精准掌握技术要求和种植规范。
“我们将持续从政策宣传、技术指导、配套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高标准超任务完成此项工作。” 松江镇镇长陈希表示。
扩种大豆是今年中央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粮食生产任务。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东坡区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力争在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7.19万亩的基础上实现粮食产量新突破,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
彭山区
多途径扩种 提高土地利用率
“左手边的土地已经种上了玉米,右手边的土地等莲白和莴笋卖完也种玉米,玉米苗已经育好了。”3月8日,天气晴朗,在彭山区凤鸣街道石家村,瑞田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宋恒旭正在柑橘园里查看套种的玉米长势,看着50多亩柑橘地里套种上的玉米已经抽了新芽,绿油油的一排接一排,宋恒旭十分高兴。
“农场里的柑橘树是今年才开始试挂果,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套种蔬菜和玉米,增加收益。”宋恒旭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像他这样的种植户在柑橘、蜜柚地里套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不仅可以遏制杂草,保障柑橘、蜜柚等种苗的生长,还能有一笔额外的经济收入。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近年来,彭山区积极探索,多渠道扩面增产,深挖粮食增产潜力。截至2021年,全区完成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扩种任务超过了20000亩。
“全区实行多点发力,服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从政策扶持上鼓励粮食生产。”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袁敬勇介绍说,自2020年起,该区先后出台《水稻扩面三年行动方案》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今年,市上也在粮食生产方面给予了相关的鼓励,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袁敬勇表示。
据介绍,2022年,彭山区计划扩面2.6万亩,其中,利用果园进行套种、间种2万亩左右(大豆14000亩、玉米6000亩)、田边地角3000亩(大豆2100亩,玉米900亩),预计可增加粮食总计7803吨。
下一步,该区还将加大粮食的种植力度,积极探索高质高效的粮食种植办法,多渠道扩种粮食作物,保障人民群众的粮食安全。
丹棱县
柑橘林下种粮油 牢牢端稳“金饭碗”
“今天这个比赛太巴适了,不但能代表家乡展示种粮人风采,还学到了不少套种的知识,也理解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意义!”
3月9日一大早,位于丹棱县的杨场镇齐彩农业产业基地已经热闹非凡,来自丹棱县各乡镇的五支代表队齐聚这里,开展2022年丹棱县果树套种大豆趣味比赛。
活动开始前,杨场镇代表队代表郑燕和其他4名同伴商量着比赛开始后的战术,她觉得这样的比赛非常有意义,“此次比赛选择在尚未挂果的柑橘幼苗行里进行,种植大豆不仅能增加群众收益,还可以固氮增肥,提高单产面积,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比赛开始后,挖窝、点豆、覆土、灌溉,每支队伍都用心用力、奋力争先。由农技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严格按照标准对每个环节进行打分。最终,来自杨场镇的代表队获得第一名,现场为获奖队伍发放了大豆种子等奖品。
柑橘行间套种大豆,只是丹棱县抢抓春耕时节全面推广套种技术的一个案例。除此之外,丹棱县还结合特色柑橘大县的实际情况,在各乡镇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套种、间种,全力扩大种粮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以前我们李子树下是没有种东西的,现在种上了大豆,每亩能增加几百元的收入,这样也利于果树的生长,把空着的土地也利用起来了!”3月初,顺龙乡几十名村民便抢抓有利时机,在李树林下套种大豆,不出几日,几百亩脆红李园实现了满种。
“县里免费发放大豆种子,另外每亩还给予50块钱的补贴。”据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彭华碧介绍,为了提高村民套种积极性,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确保大豆种得下,长得好。
除此之外,柑橘林下种植油菜也是套种的另一大途径。眼下,正值油菜盛花期,为提高油菜产量,丹棱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田间管护,确保油菜丰产丰收。据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彭树均介绍,通过加大冬闲田(土)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创新开展柑橘果园套种模式,推动油菜扩面提产。
据介绍,今年丹棱利用20余万亩的果树种植区,探索开展林下套种模式,预计今年将扩种2万余亩大豆、新增油菜面积1万亩以上。
青神县
“摇钱树”下种上“金豆豆”
3年前,蔡永胜回到家乡青神县青竹街道桥楼村,流转了150亩土地种植晚熟柑橘。虽然是种柑橘的新手,但蔡永胜心眼活、能吃苦,栽下柑橘苗不久,就在园子里套种了大豆。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年这个模式被青神县政府在全县推广,还专门出台了“林下种豆”的支持政策。
近年来,为充实群众的粮袋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果农增收,青神县开始推广林下种豆模式,并调整了特色农业扶持政策。同时,出台《青神县“扶持跟着项目走”实施办法》,对在新建、初投产柑橘园内连片种植大豆30亩以上(含)的农业经营主体,按每亩150元给予一次性补助。
“你来晚了,看不到播种了,我们的豆子已经种下去了。”在青神县桥楼村,群众告诉记者。目前,在青神县众多柑橘园,新一年第一季大豆已经在果林中种下。村民们纷纷表示,采用林下种豆模式,是为了让果林不长草、不打药,种豆还可以增加一笔收入。
如果说在已投产的果园进行林下种豆是“锦上添花”,那么在新建果园进行林下种豆则有更重要的意义。新建的柑橘种植园,果树不挂果,不投产,林下种豆,在果苗间隙种植大豆等投产周期短的农作物,能够让柑橘园持续有产出,这让群众增收“不挂空档”。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千余名种植户参与到林下种豆中。昔日群众的“摇钱树”——柑橘树下,又有了“聚财”的“金豆豆”。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 王允浩 辛凯 余毅 赵会 罗俊涵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