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4-09 10:13:12
责任编辑:任枫枫
彭山抗捐斗争谈判地(现公义镇新街)。
1925年夏,彭山县成立了首个农民协会(这也是现眉山境内首个农民协会),郭祝三因思想进步被推举为组织委员,负责公义乡农民协会工作。他以公义乡小学为据点和活动场所,不断发展会员,壮大组织。
1926年冬,郭祝霖从成都回到公义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宣传进步革命思想。
1927年,中共成都特别支部先后派遣共产党员帅世襄、李清玉,到彭山秘密考察组织发展工作。二人通过考察,并报经中共成都特别支部书记李正恩同意后,把郭祝三、郭祝霖兄弟确定为彭山第一批党员发展对象。后来,郭氏兄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8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派党员刘单如到彭山,以公义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帮助彭山建立党的组织。9月,经刘单如上报获批,彭山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彭山公义支部成立,这标志着彭山人民正式在党的领导下,踏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征程。
1928年中共彭山县委员会成立(现眉山境内的第一个县委)。正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彭山(公义)农民抗捐抗税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取得了胜利。
原彭山县农民协会所在地(现公义镇公义场社区正街77号,公义镇卫生院)。
武装抗军饷
炮打知事李应衔
“‘武装抗军饷,炮打知事李应衔’,这是彭山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的第一次抗捐抗暴斗争。”彭山区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辜欣介绍说,1928年春,四川省主席刘文辉为扩充军费,分派彭山四万三千元(大洋)军饷,此款尚未开始征收,又增派军饷三万二千元。消息一出,全县民怨沸腾,中共彭山县委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抗交军饷斗争。
郭祝三等人在公义小学召开了农会骨干、教师和外地读书回乡学生参加的会议,研究部署抗交斗争。会议决定:大造舆论,分头到各场镇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广泛发动群众抗交军饷;正告江口区区长彭希成、青龙区区长张意之、公义区区长郭仁普、谢家区区长夏仲轩等人,支持农民抗军饷行动,不要为虎作伥;郭祝霖还要求在公义区公所担任区丁的“青年互助社”成员骆少轩、陈少南、李银轩等下乡秘密串联农民参加抗交军饷斗争。
会后,党组织立即组织人员书写标语、传单,并安排人员分别到县城和谢家、新民、保胜、青龙、江口、观音等场镇张贴。
第二天,全县主要场镇(除观音外)贴满了“打倒军阀”“抗拒四万三、三万二千元军饷”等标语及传单。人们奔走相告、争相传阅。地方当局坐立难安,决定对张贴传单的人员采取抓捕行动。
第三天,黄仁杰、李文英到观音场张贴标语。由于反动当局已有准备,黄仁杰、李文英在张贴标语时不幸被捕,当即被送往青龙场驻军连部关押。当日,适逢县行政公署知事李应衔在青龙催缴军饷,准备次日将黄、李二人押解回城问罪。农民协会主要负责人郭祝三等人闻讯后,决定利用公义场赶集之机,紧急向谢家、凤鸣、观音、公义、青龙等乡的农会骨干布置任务,要他们当天回去组织农民武装,次日凌晨摸黑赶到指定地段隐蔽待命,武力营救黄、李二人。
次日凌晨,在李应衔回城必经的青龙场口到梓潼桥约五华里的成(都)嘉(定)公路两旁,隐蔽聚集了手持步枪、土枪、长矛、棍棒等武器的农民武装1000多人,个个手臂上都拴着红布条,严阵以待。当前呼后拥的李应衔乘坐青纱大轿,从青龙场踏上公路欲进城时,埋伏在公路两侧的农民武装潮水般涌出来,枪炮声和“释放黄仁杰、李文英”“反对七万五千元军饷”的呐喊声响成一片。见这阵势,李应衔连忙退回了青龙场。
“退回青龙场后,李应衔纠集青龙场豪绅,组成武装护卫队护送其回城,途中,又被农民武装打了回去。”辜欣讲述,李应衔不罢休,调动青龙驻军队伍,第三次打出青龙场。在鸡市坝,李应衔下令处决黄仁杰。黄受重伤,经群众抢救,幸免于难。途中,李应衔的轿子被土炮击中,其惊慌失措滚出轿子,混在兵丁中,仓皇逃回县城。
“在群众的武装斗争和社会舆论压力下,当局被迫释放了李文英,军饷之事也不了了之。这次事件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当局的气焰,震慑了敌人,鼓舞了民心。”辜欣说。
郭祝三大儿子郭剑鸣(1911-1998),又名郭崇新,彭山公义人。曾任彭山人民游击队队长。
农民愿为丁
武装抗交免役费
“1928年冬天,彭山党组织又在公义场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武装抗交免役费的斗争。”辜欣说,当时因为县里的土豪劣绅借办“团练”为名,要求百姓交纳免役费,引起群众不满。
郭祝三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利用农民协会组织,发动农民抗交免役费。采取的对策是:“农民甘愿当丁,不交免役费”。县行政公署毫不退让,依旧采取强硬措施命令各乡民团出动,下乡挨家挨户催捐收款。农会干部连春廷因鼓动农民拒交捐款被扣押。
郭祝三等知道连春廷被扣押的消息后,在公义小学召开了200多名农会骨干参加的动员会,号召大家不交免役费。同时,组织人员营救连春廷。营救行动尚未展开,连春廷已摆脱民团,回到公义小学。郭祝三决定先派农会代表高从俭、李泽文同民团大队长张志龙进行说理谈判。谈判中,双方言辞犀利、针锋相对,谈判破裂。张志龙觉得在众人面前丢了脸,扬言要报复农会。郭祝三见事态扩大,和平斗争已解决不了问题,遂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动员农协会成员准备武器,开展武装抗捐斗争。
举事当日,农会骨干王朝珠率100多人的农民武装包围张志龙住房,齐呼“反对苛捐杂税”“不交免役费”等口号。张志龙勾结官府豪绅,向农民武装开枪射击。愤怒的农民武装放火烧毁了张志龙的住房。
“武装抗捐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县,各乡镇农协会武装纷纷派人支援公义。到农历正月初十,聚集在公义凉风顶山一带的农民武装总数约1000人左右。”辜欣讲述,李应衔应张志龙哀求,下令调观音乡民团增援公义乡,镇压农民武装。观音乡民团大队长梁吉轩为保存实力,暗中派人与农会磋商,要农会让出祝家山,避免正面冲突。农协会为了分化敌人,集中力量打击张志龙,同意让出祝家山。梁吉轩的民团佯装攻下祝家山后,便大摇大摆地退回了公义场。
李应衔见民团无力平息农暴,下令彭山驻军营长夏海山率部上山进剿,四处扑空。中共彭山县委鉴于众多的农民队伍长期盘踞在此,诸多问题不好解决,为保存实力,决定有组织地撤退农民武装。
农民武装撤退后,党组织和农会的领导人郭祝三、高从俭、李泽文等,转移到五马山余兴斗家,编写油印传单,派人四处张贴,同敌人展开非武装斗争。不久,驻军发现山上农会还有活动,又率队上山搜捕。郭祝三等得到消息后,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嗣后,国民党县行政公署为恫吓群众,捣毁了郭祝三、郭少文、张凤武和许多农会骨干的住房,将财物洗劫一空。同时,为缓和矛盾,安抚民心,撤销了张志龙公义乡民团大队长职务,并宣布废除免役费。抗交免役费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后,彭山党组织还分别于1928年冬末和1929年夏组织农民开展了减租减息的斗争。
这些斗争的胜利不仅提高了农协会在农民中的威望,同时也教育和激励了群众,锻炼了党的干部,为党组织在公义场举行更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本稿配图均为资料图
本文部分史料由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彭山区档案馆(区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提供。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会 钟烨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