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专访眉山赴新疆采棉女工:怀念在新疆连续7年采棉花 自由自在很快乐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03-30 19:29:12

责任编辑:熊莉


最近,“新疆棉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H&M等品牌抵制新疆棉花惹众怒,遭到全网抵制。而抵制新疆棉花的理由,竟是基于所谓的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谎言。

随后,一则四年前的新疆采棉工人采访火了。受访对象是我市的仁寿籍女工,为了“打发”记者,女工称自己50岁了,叫“人不知”,并表示看镜头耽误自己时间。“时间都是金钱!”

一身江湖气的采棉大姐,被网友频频点赞,纷纷表示希望加入“被强迫”的高薪队伍。

3月30日,记者找到了在仁寿县汪洋镇秦湾村2组的采棉大姐。大姐名叫朱红娟,今年真实年龄49岁。回忆起连续7年新疆采棉的日子,朱红娟说“自由自在很快乐”。

对于“被强迫”劳动的说法,朱红娟觉得很奇怪。“哪个能强迫我?强迫的话我早就不去了。”

首次入疆:想到新疆耍一耍老公回家带娃娃

2012年,朱红娟首次到新疆采棉。说起这份经历,她坦言,比较偶然。

“当时我们镇上的周琼(音)老板在我们这儿招人去新疆采棉花,我因为二娃年纪小,一直没去。2012年,我老公没在煤场上班了,我想,让他来带娃娃,我去新疆‘耍一耍’。”朱红娟说。

去之前,朱红娟也了解了一些新疆的情况:地广人稀,挣钱比在本地多,但是很辛苦。但打动她的是,去过的人说那里很好耍。“我心想能有我在家挑粪辛苦?去的人全是我们附近的,有160多个人,大家知道我这个人比较好耍,也都喊我去。”朱红娟笑着说。

朱红娟到新疆的首站是在哈密,那边天亮得很早。朱红娟和工人们5点过起来摘棉花,晚上称完棉花回到宿舍,一般是9点了。“中间你累了就休息嘛,反正是按斤来计报酬。”朱红娟说,“所以,我们一般都要在棉花地里跳舞唱歌,回了寝室也要疯耍一下。眉山8、9月份经常下雨,但是新疆天天大太阳,很舒服。”

采棉收入:2个月挣了7000元 负担儿子大学费用

采棉花有一定技术含量,一般采棉熟手都用双手采棉,即左右手交替采棉,再把棉花放进胸前的布袋;不熟练的新手则只能单手采棉,效率大减。

朱红娟到新疆第一年,采棉技艺尚不熟练,每天摘得不多,但两个月下来,除了一些开支外,她还是挣了7000元。“当时算很高的工资了。”朱红娟说,她记得最多一天,自己摘了152斤,挣了200多块钱。

过了采棉季,朱红娟回到仁寿,老实本分的她,赚钱了就给孩子买了些好吃的,其他的都存起来,自己连一件衣服都没买。

此后,朱红娟连续七年都在新疆采棉。让她自豪的是,靠着采棉的收入,她不仅支撑起了整个家庭,还顺利供大儿子上了大学。“我大娃成绩好,在仁寿读的最好的高中,考上了中北大学。我记得第一年学费、食宿费和生活费,一次性要2万多,都是我给的。”朱红娟说。

连采7年:关心采棉工的人很多 怕形象不好想“打发”记者

“你最好看着我的镜头说。”“看着镜头耽误我时间嘛。”“就耽误你两三分钟吧。”“两三分钟?那时间都是金钱嘛。”“你来自哪个地方?”“我来自四川仁寿。”“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人不知’(笑)。”

3 月 25 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官方抖音号发布了一段 2017 年新疆一位采棉工大姐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在这段短短几分钟的采访里,采棉大姐表现得高冷又欢乐,频频用言语“单杀”记者。 

“人不知”的朱红娟反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在网友们看来,朱红娟简洁幽默的回复,这才是新疆劳动者们的真实样貌,值得点赞。

“我也是昨天(29日)下午有人告诉我,说网上我采棉花的视频火了,我因为很少看手机,完全不知道。我想了下,有点印象,是有个记者来问我,我觉得‘赖不脱’(推不掉),才随便说的。”朱红娟告诉记者,当时其实并不觉得那位记者影响到了自己,这么回答,是觉得自己当时的形象不好,不好意思出镜。

“他没有影响我,我觉得自己当时不大好看,而且本来我就不习惯照相这些。”朱红娟说。

听到国外提到的新疆“强迫劳动”的说法,朱红娟连忙摆手否认。“哪个能强迫我们工作?强迫的话我早就不去了,不可能连续去了7年。在那边两个月,有些人可以挣一万多。而且全是认识的老乡,好耍得很呢。”朱红娟表示。

“我们在新疆,很多人来关心。下火车的时候当地政府还会迎接我们,各个地方的领导还会来关心你,看你生活得如何,衣服够不够。”朱红娟补充道。

怀念新疆:家里珍藏着新疆棉花 留着给未来的孙儿

2018年之后,朱红娟因为要在家照顾生病的老人,便没有再赴新疆采棉。在仁寿,她干起了养殖,虽然还是能养活家庭,但偶尔她还是会怀念在新疆采棉的日子。

“那边的人热情好客,加上我们四川老乡聚在一起,很好耍,自由自在很快乐。”朱红娟说。在新疆的7年时间,每年回来,朱红娟都给家人朋友带回新疆棉做的棉絮。

朱红娟拿出家中珍藏的新疆棉花。

“新疆棉花真的很好,纤维可以扯得很长,弹一床10斤的被子才150元。质量好又暖和。”朱红娟说。如今,她的家里还留下了一大捆新疆棉。“我准备等我大儿子结了婚,留给我孙儿用的。”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幸 文/图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