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深度·聚焦】践行雷锋精神 传递正能量——眉山市在“雷锋月”常态化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3-30 11:34:04

责任编辑:罗思源


  走过近半个世纪,他的名字和身影从未远离。

  如今,雷锋这个名字已成为一个精神符号。3月27日,2020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出炉,眉山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项目和彭山区凤鸣街道城东社区分别上榜“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在眉山,参与志愿服务,逐渐成为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学雷锋,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一种风尚……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推进全市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共青团眉山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21年学雷锋“青春志愿”主题月活动,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纷纷走进乡村、街头、社区、校园……用行动在雷锋月里践行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

  植树活动,扮靓城市。

温馨

“我的青春会发光”

  3月21日,一场雨让眉山的气温骤降,早上8时许,街上行人寥寥。家住东坡区大石桥街道的温馨吃完手里的最后一块面包,匆匆骑上共享单车,向东坡城市湿地赶去,开始她一天的志愿服务。

  今年22岁的温馨是土生土长的眉山人,读大四的她目前正在眉山一所幼儿园实习。“因为实习的原因,每周只能利用周末时间来参与志愿服务。”温馨说,作为东坡区益家家庭教育志愿者协会的一名青年志愿者,今年是她参与志愿服务的第四个年头,她早已习惯这种忙碌又充实的生活。

  8时40分,温馨准时到达东坡城市湿地颍滨桥红领巾志愿服务岗亭。穿志愿服装、系红领巾、摆小画板……一到志愿服务岗亭,温馨就忙着指导红领巾志愿者做上岗前的准备。

  “给游客们递茶时,记得要用双手。”“上岗服务一定要注意礼仪哦。”“温馨姐姐,小画板这样写好不好?”“温馨姐姐,刚刚我的讲解怎么样?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温馨和红领巾志愿者是第一次见面,但她很快跟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9时许,东坡城市湿地的游客还很少。趁着这个间隙,温馨热心地给孩子们拍照留念。“今天正好是新一批红领巾志愿者上岗服务的日子,非常有纪念意义。”温馨说,“从项目开始创建,到现在开展了这么多批次活动,红领巾志愿服务项目报名人数已经上千人,非常受大家欢迎,也越来越火爆。”

  温馨指导红领巾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作为该项目的见证人,温馨倍感欣慰,“在红领巾志愿服务岗亭,红领巾志愿者能够帮助市民免费借书、扫码借雨伞和充电宝,还提供热水服务和文明劝导、公园讲解等服务,既方便了市民、游客,又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在长达半年的志愿服务中,温馨发现,一些孩子因为不善于表达、不自信等原因,刚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时社交能力较弱,但参加完志愿服务后,孩子们表现得更活跃了,不自信的孩子也变得自信起来,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是参与志愿服务让人感到满足的地方,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事情。”谈到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温馨眼里闪烁着光芒。

  10时10分,结束了颍滨桥红领巾志愿服务岗亭的指导工作,温馨急忙赶往老泉桥、醉月桥附近的红领巾志愿服务岗亭,继续指导红领巾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下午还有一个‘送健康进社区’活动,这会儿要把红领巾志愿者常态化服务工作做完。”温馨说。

  14时20分,温馨和东坡区益家家庭教育志愿者协会的其他志愿者一起,一边摆放“健康问诊”需要的桌椅,一边组织居民问诊。

  17时许,活动结束,温馨完成收尾工作,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

  这样“扎实”的一天,温馨早已习以为常。自从高中毕业加入东坡区益家家庭教育志愿者协会,温馨参加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哥哥姐姐陪我过暑假”、红领巾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她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会继续保持初心,努力给孩子们展现青年志愿者的责任和担当。”温馨表示。

“上瘾”

72360个小时的背后

  一手握扫把,一手拿撮箕,彭克毅不停清扫,刚刚还脏乱的客厅转眼干净不少。在他身边,还有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打扫卫生。

  3月25日一大早,彭山区幸福苑小区迎来了一支义务“清洁队”。作为彭山区友仁公益发展协会的一员,彭克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李小天家里很困难,我们特地过来给他送点生活用品,顺便打扫一下卫生。”彭克毅一边擦桌子,一边说,“尽己所能,能多帮一点就多帮一点。”

  彭克毅口中的李小天是幸福苑小区的住户,现年42岁,患有精神疾病,目前和75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因为患病,他没有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老母亲身上,生活过得很苦。”彭克毅介绍,得知他家的情况,彭山区友仁公益发展协会开展上门服务,为他送上爱心物资,并进行了家庭卫生大扫除。

  今年3月以来,该协会经过前期信息收集和整理,通过征求小区居民、物业等各方面意见,在幸福苑小区选出了需要捐助或帮扶的困难家庭30户,李小天正是其中一户。“现在的社会是真的好,谢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李小天的母亲说,这样的志愿服务,贴心又实在,“我年龄大了,家里乱糟糟的,多亏了志愿者们来帮忙打扫。”

  彭山区友仁公益发展协会开展“爱心义集”活动。

  给困难群众送温暖送关爱是彭山区友仁公益发展协会投身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作为眉山中青年网友自愿发起组建的一支民间非营利公益组织团队,自2016年成立以来,协会一直坚持‘以友辅仁、以爱济众’的宗旨,‘团结、友爱、互助、共进’的愿景,‘小小公益、人人可为’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各项公益志愿服务。如今,已完成志愿服务72360个小时,服务特殊群众3000余人次。”该协会秘书长彭麟介绍,4年多来,该协会先后在彭山周边组织开展了涵盖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残疾人志愿服务、文明倡导、爱护环境、互助式社区氛围营造等各类公益活动100余次。

  开展公益活动,看似简单,其实很耗费精力。在网上查看各种资料,学习其他团队的经验,熬夜做策划……这些是志愿服务背后的常态工作。随着协会的成长,帮扶对象从原先的几十人增加到3000多人,培训志愿者超200人,彭山区友仁公益发展协会获得了“眉山市十佳志愿服务组织”、眉山市“2020年度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我们的帮助下露出笑容,我们很满足。”彭麟说,“有一次,我们在给困难群众送温暖时,群众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他的拿手好菜酸菜鱼,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都说参与志愿服务会‘上瘾’,未来,我们会将公益坚持下去,用爱温暖每一颗心。”

行动

大街小巷飘起“志愿红”

  “种下一棵树,就种下了一个希望。”近日,共青团东坡区委开展了“青春志愿绿色同行”植树活动。青年志愿者们表示,建设祖国、绿化祖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介绍,参加志愿植树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来自东坡区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当天,他们先后种下黄花风铃木、金镶玉竹、海棠花、芙蓉花等1500余株树苗。

  义务植树扮靓城市,关爱老人义不容辞。

  “婆婆您看,剪了指甲,好看多了,做事也方便。”眉山市爱心之友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周海斌拿着指甲刀,一边同老人闲话家常,一边帮老人仔细修剪指甲。

  3月25日,眉山市爱心之友志愿者协会志愿者驱车上百公里,前往仁寿县板燕敬老院和高家敬老院,对77名孤寡老人进行关爱慰问,为他们送去了衣服、核桃奶等生活用品。

  当天,志愿者还在敬老院慰问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89岁老兵,听老人讲述当年的感人故事。“想想自己家中的老人,想想若干年后的自己,为老人撑起一片天,就是为自己种下一棵树。我们将会不定期看望生活在偏远山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眉山市爱心之友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关爱孤寡老人的行动中,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安度晚年。”

  爱老助老,志愿者用行动给老人送温暖。

  这边,志愿者们在开展助老服务,帮助老人安度晚年;另一边,志愿者们不忘开展“春风送暖”活动,关心关爱困境儿童。

  “谢谢叔叔阿姨们,这是我自己做的花,送给你们!”3月27日,彭山区江口镇泥湾社区,接过彭山区绿丝带志愿者协会送来的暖心衣物,孩子们也给志愿者们送上了自己的礼物。

  当天,彭山区绿丝带志愿者协会在该社区开展了“春风送暖”主题关爱活动。志愿者们给5名困境儿童送去暖心衣物,和孩子们聊天谈心,询问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爱心不止,脚步不停。“未来,我们将继续把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彭山区绿丝带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表示。

短评

让学雷锋成为文明新风尚

  雷锋月里学雷锋,阳春三月树新风。如今,志愿服务蓬勃兴起,构筑起一道道靓丽、和谐的城市风景。

  如何通过学雷锋活动,让“志愿红”为城市的发展增添更多文明底色,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值得我们思考。

  学习雷锋并不复杂,重要的是把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活动,正是学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的最好“注解”。

  在社区,志愿者针对居民生活环境,开展社区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安全防范、疫情防控等服务;面对孤寡空巢老人、困难学生、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志愿者精准开展关爱慰问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志愿者线上线下开展党史宣讲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五进”活动;在守护河湖上,志愿者开展垃圾清理、文明劝导、环境美化等巡河护河活动……如今,我市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诠释着城市文明的细节与厚重。

  人人都搭把手、出分力,每个人都乐行小善,在志愿服务中体现自我价值,用行动呵护细节中的文明,不仅能激发社会向上向善的道德热情,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我们的城市也将更加和谐、温暖、美好。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