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3-21 14:12:26
责任编辑:罗思源
实现资源要素同用、城市营运同体、竞争优势同构、公共服务同享,是成德眉资四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成都都市圈建设的着力方向。
今年以来,成德眉资四市紧密联系,加快融合发展步伐,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通过发布2021年首批同城化发展城市机会清单、加快完善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等,进一步推动各领域同心同向、分工协作、共建共享,共同做大主干、做强极核,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网红打卡地——眉山市丹棱县幸福古村。图据《四川日报》
A
成德眉资2021年首批同城化发展城市机会清单发布
在3月17日举行的成都市新经济企业市(州)行成眉专场活动上,2021年第一批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城市机会清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主题为“链接未来 场景共生”,旨在搭建成都都市圈新经济发展交流合作平台,共享成都新经济发展势能,探索成德眉资产业循环协作、新经济场景开发与产业落地,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手棋。
据了解,四市从政府与企业“双角度”出发,梳理整合多领域、多方面的实际需求信息,涵盖了大量细分应用场景,发布机会信息共计375条。其中成都发布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公园城市等领域的政府和企业需求信息101条。在政府需求方面,成都围绕园区建设、产业培育、信息应用等多个领域,梳理释放各种需求信息86条。在企业需求方面,成都梳理整合企业技术联合攻关、人才招募、项目建设、企业协作等需求信息15条。
眉山此次共发布政府和企业需求信息118条,涉及领域众多,预计投资超过400亿元。在政府需求方面,围绕园区运营、文化创意、平台建设三大领域,梳理释放各类需求信息107条。企业需求方面,眉山梳理整合企业人才招引、项目建设、项目投资、平台协作的需求信息11条。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共发布了三批次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城市机会清单,集中释放需求信息1525条,实现精准对接匹配,催生应用场景。
B
分三步走推进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提升
日前,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同城化办”)下发《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通过3年时间实现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全面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基本一致。
根据《方案》安排,将通过三步走的方式推进都市圈营商环境提升。首先,积极收集省、市营商环境测评成果,掌握4市营商环境现状底数;开展系统内部问卷调查,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都市圈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邀请专业机构开展都市圈营商环境建设研究,分析都市圈内部各市之间以及都市圈与先进城市和城市群之间营商环境建设的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优化提升成德眉资同城化营商环境研究》报告。其次,成德眉资4市联合发布“共同打造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宣言”,凝聚4市营商环境共建共识。最后,对标先进、查找短板、聚焦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制定专项行动方案,上报省同城化办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定并印发。
为什么成都都市圈要开展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据省同城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系列行动,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与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和城市群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部分评价指标还存在短板弱项;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行政壁垒的存在造成企业群众跨区域办事标准不一、重复跑路。
“在这次行动中,我们将以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为基本评价标尺,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保障措施,切实化解成德眉资4市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补齐短板弱项,破除企业、群众跨区域办事创业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建设投资贸易便利、行政许可便捷、要素获取容易、政策公平稳定、法治保障完善的都市圈营商环境。目标是至2021年底,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差异缩小;至2022年底,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水平趋于一致;至2023年底,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全面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基本一致。”省同城化办有关负责人说。
位于德阳市广汉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京东西南智能运营结算中心。图据《四川日报》
C
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助力牙谷企业转型发展
2020年9月成立的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是成资科技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中心致力于将成都理念、成都资源向资阳延伸,扮演着成资科技协同发展的“红娘”角色,为资阳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牵线搭桥。
在资阳高新区中国牙谷四川秀顿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三车间,两台双星真空动力混合机正在生产光固化临时冠桥树脂。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口腔产品主要用于牙齿修复时的临时佩戴,能保护牙齿不再磨损,生产技术和生产配方都来自韩国,单支零售价超过200元。目前,国内生产该产品的,只有这家公司。
在中国牙谷的四川华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条自动化的机械灌装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该公司生产的氯己定含漱液,去年销售额达到520万元。
以上两家公司都隶属于华光口腔器材(集团)有限公司,一家专门从事口腔相关设备耗材批零兼营的连锁大型企业,在中国牙谷内有9家生产经营企业和2家管理公司,产品种类占牙谷口腔制品总量的60%左右。而这些产品全都统一在旗下四川牙易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拥有62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20余项产品专利。同时,还有50余项产品专利正在申请中,是一个十足的高科技知识型企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在向研发型企业转型的路上,也面临着政策不了解、对接不到技术研发机构、技术转移转化流程不熟等短板和弱项。得知企业困难后,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派专家进驻华光口腔,开展诊断并提供培育式的服务,针对企业在申请过程中欠缺的项目进行培育、提升,助其达到国家的申报标准。2020年12月5日,华光口腔成功申报四川省口腔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启了转型研发的希望之门。
据了解,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是由成都市科技局和资阳市科技局联合建立,由成都科技服务集团运营,通过借力成都弥补资阳市科创资源少、底子差以及科技服务严重不足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以专业技术经纪人的身份为成资两地的科技型企业牵线搭桥、互通有无,有效破除政策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挖掘和培育重大协同创新项目,加速成资科技合作项目和科技成果在资阳落地转化,目前已初见成效。
经济圈动态
德阳发出首张 “跨省通办”营业执照
“在网上申请重庆的营业执照,在德阳就可以打印领取,现在办事太方便了……”3月9日,身在德阳的徐女士在德阳市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川渝通办专区”企业登记注册窗口,拿到了登记机关为“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营业执照后感慨道。这是德阳市“川渝通办专区”发出的首张“跨省通办”企业营业执照。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要求,德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托“天府通办”“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和登记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创新推出营业执照“异地互发”服务平台,实现“川渝通办”“立等可取”。申请人可通过“天府通办”“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登记,在市政务中心“川渝通办专区”打印执照,实现异地办照“立等可取”。
德阳市推出营业执照“异地互发”服务平台,实现“川渝通办”“立等可取”。图据《成都日报》
川渝政协将合力推进渝昆高铁建设
2021年,四川省政协和重庆市政协将深化协作机制,开展一系列重点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目前,川渝两地政协已经达成共识,将联合推进渝昆高铁建设。年内,围绕协同推进渝昆高铁加快建设,川渝两省市政协主席将带队开展互访考察交流,协调解决跨省市重大问题。同时,两省市政协相关专委会也将组织开展渝昆高铁建设推进情况调研,引导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今年的川渝政协联合协商议政主题确定为“助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共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联合协商议政形成的协商成果,将以综合报告形式报送全国政协和川渝两地党委、政府,供决策参考。
双方的联合调研视察考察将围绕9个议题展开,分别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库,促进川渝地区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质量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嘉陵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推动成渝地区体旅融合协同发展”“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安岳大足石窟保护利用,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成渝地区柠檬产业集群发展”。
此外,川渝两地政协还计划联合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巴蜀画坛名家作品展”,并召开巴蜀文艺创作研讨会,携手推动文艺创作出精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就业创业活动周本月举行
为推动川渝就业创业领域合作走深走实,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将于3月24日—26日在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巴南区)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以“唱好就创双城记,建设成渝经济圈”为主题,将开展会、展、赛、研等10项活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协同发展峰会是本次活动周的重点活动之一。该峰会将邀请川渝两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开展经验分享和对话交流,并就两地就业规划、政策服务建言献策。
活动周期间,两地还将联手举办职业指导模拟大赛决赛,创业培训教研成果展示会暨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地区选拔赛启动仪式,并举办招聘会和展销会。
届时,川渝两地人力社保部门还将签署《“十四五”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协议》,共同确定就业重点合作项目,强化政策协同、数据共享、项目共建,共同打造西部就业高地和人力资源服务高地。
此外,活动周期间,还将公布2020年度就业人物、年度创业人物、年度就业创业成绩突出集体、年度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年度十大就业创新案例、年度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岗位需求、年度就业创业十件实事等,立体化、全方位宣传重庆就业创业的好政策、好平台、好环境。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梅 综合《重庆日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德阳日报》《资阳日报》整理报道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