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深度】稳岗就业保障群众“饭碗”端稳端好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1-28 09:40:13

责任编辑:周刚



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如何稳岗就业保住群众“饭碗”,无疑是眉山面临的一次大考。

面对挑战,眉山市认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千方百计挖岗位,多管齐下保重点,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农民工务工返岗“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工作被央视关注报道,就业服务工作交出了群众满意的答卷。


阮万均从渔民变身为药店工作人员。

退捕渔民的再就业

阮万均 “丢下老本行,我实现了再就业”

1月15日,在位于青神县城成艺路的一家药店里,阮万均正一边整理药柜,一边清洁玻璃柜;如有顾客前来买药,他又迅速来到门前的隔离台,为他们测量体温……谁能想到,这个动作熟练的药店工作人员,曾是一名“老渔人”。

“我从小就和父亲一起在岷江打鱼,不论刮风下雨都未中断,虽然一年能挣好几万元,但是日晒雨淋十分辛苦。”阮万均说。

去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长江流域全面禁捕退捕工作要求,青神县发布天然水域禁捕公告:岷江长吻鮠国家水产资源保护区永久性禁渔,禁止任何形式的生产性捕捞;其他天然水域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10年禁捕期。

阮万均所在的青神县青竹街道盐关村位于岷江边上,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持证渔民。禁渔后,捕鱼人还能干什么?

像阮万均一样的渔民犯了难。生长在岷江边,捕鱼早已成为江边渔民的生活支撑,除了捕鱼他们也没有其他技术。

“正在发愁时,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说有针对我们退捕渔民的专场招聘会,接下来还有专门的培训班,如果有需要可以考虑一下。”谈起再就业,阮万均说,在相关部门的推荐下,他顺利进入药店上班。“现在工作条件好,收入很稳定,不用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而且还有时间照顾父母。”

“像阮万均这样的渔民有很多,他们大多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除捕鱼外一般不具备其他专业技能。岷江禁渔后,他们都经历了一场结构性失业的阵痛。”青神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启动时,他们就提前介入,开展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意愿调查,积极对接企业,为有就业意愿的渔民量身推荐企业用工岗位,举办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3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5人次;组织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座谈会2场,收集渔民就业需求和困难。同时,完成首批54名退捕渔民种植养殖技能和创业培训。

58岁的渔民吴永健通过技能培训,考取了兽医证,又在政府的帮助下被养殖场聘用,成了转产就业的优秀典型;对岷江有深厚感情,禁渔后仍不愿离开岷江的杨建强,选择了从“捕鱼人”变身为“护鱼人”,在维护河道环境卫生的公益岗位上继续驻守江边……

“为帮助我们实现再就业,政府相关部门不但对我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帮我们找到了工作,还为我们补贴购买养老保险,让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杨建强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青神县145名退捕渔民,在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的133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

为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提升就业能力,有效促进其实现再就业,去年眉山市出台促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八条措施,以“真金白银”助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针对困难群体就业,去年眉山市开发公益性岗位7140个,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5084.72万元,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35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32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人。


通过技能培训,龚永惠成为抢手的育儿嫂。

“金牌”育儿嫂的进阶之路

龚永惠 “培训强技能,雇主给我涨了工资”

持证上岗、科学带娃,会小儿推拿、能英语启蒙,还能带孩子画画……具有这些综合素质的育儿嫂,是很多家庭争抢的“香饽饽”。42岁的龚永惠就是这样一名“金牌”育儿嫂,她的进阶之路与眉山市开展的补贴性技能培训密不可分。

“人到中年工作难找,及时学到技术快人一步,才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龚永惠坦言,她是大专学历,年轻时一直在沿海城市打工,曾做过眼镜店店长、电子厂高级技术员,2017年回到眉山老家从事育儿工作,其间一直想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

“我姐姐从事家政服务10多年了,去年6月,她告诉我政府有补贴,可以免费学习小儿推拿和养老护理,我二话不说就去报了名。”龚永惠说,她很喜欢小孩子,但是以前带小孩都是凭经验,经过技能培训,学到了很多东西。

去年培训结束后,龚永惠便被仁寿一家雇主高薪聘请。“目前带的这个宝宝只有五个月,但是很听话,一哄就安静。”龚永惠说,因为掌握了专业的知识,雇主对她很尊重,在孩子的问题上愿意听她的意见,自己有一种职业成就感。

“雇主对我很满意,目前已经给我加了工资。”龚永惠介绍说,当时跟她一起参加培训的姐妹,有的去了泸州的医院上班,有的在产康中心上班,待遇都不错。

2020年,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眉山市整合家政服务行业资源,以政府出钱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让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免费培训提升技能;成立了家政服务行业协会,设立了扶持家政服务进一线城市工作专项资金,将一批批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苏小妹”送往北上广……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实施,不仅擦亮了眉山家政品牌,更打通了家政扶贫的劳动力转移通道。

“经过培训认证,持证上岗的中级育婴师一般月工资在6000元—7000元;月嫂更高一点,基本上可以拿到8000元—10000元。”市家政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协会共有3619人通过了家政职业培训后持证上岗。

2020年,眉山市以政策为引导,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稳定就业形势,全年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4.6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32243人,完成率居全省第二位。


返乡创业的刘蕊,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新农人”创业带动就业

刘蕊 “做职业农民,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1月26日,在仁寿县彰加镇鑫来家庭农场,23岁的刘蕊正弓着身子掐豌豆尖。“刚冒出来的豌豆尖特别鲜嫩,这两天市场价格不错。”

2020年7月,大学毕业的刘蕊返乡创业,回到仁寿老家流转了110亩土地种果树、蔬菜。农场选址、搜集办证资料、跑审批部门……成立家庭农场的前期工作,她很快就完成了。“这要感谢政府部门的帮助与支持。”刘蕊说,办理营业执照和土地流转证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工作人员都给她开出了清单,只需“照单办事”,她很快就把开办农场所需的手续办齐了。

因为是大学生创业,刘蕊还申请到了1万元的创业补贴。她说,自己创业刚起步,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这1万元的补贴就是雪中送炭。

去年以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眉山市出台八条措施,通过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扩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规模、扩大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人数、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等“组合拳”,切实做好疫情之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以前自己从没种过地,刚开始对种植业比较迷茫,特别是在柑橘苗的栽种上,沟渠怎么开、垒土垒多高、苗木间距要多宽,都没有概念。”刘蕊说,相关部门针对像她这样的新手开展了各种技能培训,慢慢地就上手了。

目前,已通过培训认证、拿到了职业农民证书的刘蕊一门心思做起了农场主。她现在聘请了当地的村民在农场打工,最多的时候有20多名工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新的种植模式,将产业扩大,带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刘蕊说。

2020年,市人社局实名登记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4088人,通过职业介绍、推荐就业见习岗位、提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创业就业政策咨询服务等方式,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4035人,就业率达98.7%。

2020年,眉山市落实创业就业税务优惠5.5亿元,对毕业5年内处于失业状态的高校毕业生及市域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给予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8亿元,帮助1761名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全市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12500户、私营企业2500户。


举办就业双选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