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挺身而出,这是医生的职责。大年初二,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南星社区医务站医生黄莉投入到全区疫情防控工作,负责社区层面的防疫防控。而在年前,黄莉的丈夫邓默吟就接到了相似的任务。 没有犹豫,夫妻两人相互打气,“从医20年,抗击疫情会是我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然而,作为医务工作者,黄莉夫妻俩比一般群众对疫情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投入抗疫一线,最担心的是将病毒传染给家人的风险。”
那么,就将自己与家人隔离起来。投入战“疫”的前一晚,夫妻俩将读初三的女儿送到独居的母亲家——将一老一小两个亲人“隔离”起来。“我们大家庭有七个医生,几乎都投入到抗疫第一线。我们只能将孩子和老人安顿在后方,嘱咐他们相互照顾。”黄莉说。
没了后顾之忧,夫妻俩忘我地投入到防疫一线。在黄莉负责防控的南星社区,有居民1.5万人,是凤鸣街道最大的一个社区。走访返乡人员、宣传防护知识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然而,战“疫”刚打响时,暂时没有防护镜,黄莉和同事找来墨镜;防护衣不够,又找来一次性雨衣……“要把最急需的物资留给真正的一线!但我们也不能等着,自己想办法,给组织减轻负担!”黄莉说。
黄莉的负责片区有七名武汉返乡人员,黄莉和搭档需要每天上门测量体温、筛查症状,加上走访排查工作,常常从早到晚脚不沾地。“每天早上7点出门,回到我们的住所,有时已经晚上了十一二点了,即使回到家,电话也响个不停。”黄莉说。直到1月29日,完成阶段性任务的她才稍稍松下一口气。
战“疫”尚未停歇,夫妻俩的战斗还在继续。可是,对于留守家中的老人与孩子,两人有些愧疚。“大过年的,不仅没有陪到家人,还给妈妈添了负担。”说到妈妈,黄莉有些担心,“十月份的时候,她摔伤了手脚,现在还没完全康复。”
“你们去,把家交给我们,你们放心!”对于女儿的担心和愧疚,黄莉的妈妈李志蓉却给女儿、女婿打气。“虽然快一周没见到他们了,但我知道他们是在为抗疫做贡献。现在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了,肯定要支持他们。”
“爸爸妈妈,我们很好,你们在一线加油,也要保护好自己!”女儿邓婧妤也为黄莉夫妻俩隔空鼓劲、祝福。
在这个“硝烟滚滚”的鼠年春节,眉山市彭山区有2000余名医务工作者,像黄莉一样,作别亲人,奔向各医院、交通要道关口、留观点等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夜以继日地奋战着,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好的,我马上编发推送!”3月3日,眉山日报社新媒体编辑黄馨月接到工作指令后,立马回复道。 “这个时候新闻人就应该冲在前面,我还是一名党员,更应该冲在同事前面。”黄馨月如是说。可她,还有两个特殊的身份,军嫂和二胎孕妈妈。但她仍然选择用网络消息当“枪杆”,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3月4日晚10点多,忙完一天的工作后,黄馨月才抽出时间陪儿子说说话,陪着他入睡。“妈妈,你好久能多陪我玩儿一下哦?”面对儿子的问话,黄馨月笑着说,“快了,疫情过去了,妈妈就有时间多陪你了。”儿子今年三岁,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黄馨月每天都要忙着编发稿件,而丈夫常年值守部队。“妈妈,你不工作了喂,你陪我玩儿一下嘛。”特殊时期,黄馨月在家办公,儿子总是守在一旁一声一声呼唤,面对这样简单的请求,黄馨月却无法满足。“自己玩儿,妈妈忙得很。”安慰一声,便又开始继续编稿,有时候儿子委屈地哭,她也是继续编稿子,没有时间再哄一下他。万般无奈的儿子只能自己找东西玩,最近甚至拿出了理发器,将头发剃出了一条线。当黄馨月发现时,唯有将儿子头发剃成小光头。偶尔回想起这些,黄馨月心里对儿子还是充满了愧疚,会悄悄抹眼泪,也会心里暗暗的想:要是此刻有丈夫在身边搭把手多好。可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强地面对。军嫂不易,军娃也不易。 编辑工作有多忙,黄馨月每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连喝水上厕所都要算时间。为什么?因为稿件一来,马上就要编发,容不得耽误,抢时效就是新媒体的特点之一。从大年三十开始,黄馨月主要负责眉山网、眉山发布微博、眉山日报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代管代建微信公众号编发。最忙的时候要从早上八点开始到晚上十二点甚至一点,单单是眉山网和眉山发布的微博一天就要发一百多条稿件,有时候半夜编发稿件到一点,第二天早上8点照样按时起床继续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疫情期间,她时时刻刻都拿着手机,吃饭看手机,上厕所看手机,生怕错过了任何一条发稿指令。有时候没来得及吃上早餐,等到稿件编完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家人常常开玩笑说:“你是个孕妇,一顿有,一顿没有,娃儿在肚子里都跟着遭罪。” 她却笑着说:“小事情,少吃一顿饭,多编几条稿子也算进行了胎教,以后生出来文字功底好!”这就是敬业、乐观的黄馨月。在第110个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向她致以深深的祝福!
这个春节,面对突如其来新冠病毒疫情,许多人扛起责任,毅然“逆行”,踏上了防疫的征程。她一头齐肩短发,戴着蓝色口罩,步伐矫健,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社区防控疫情和脱贫攻坚的责任。她就是洪雅县止戈镇人民政府机关干部、止戈镇五龙社区第一书记姜开玉。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在前,就要筑牢疫情的防控线。”面对疫情,姜开玉如是说。她第一时间到岗到位,与五龙社区支部书记何轩忠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社区防控工作。五龙社区位于洪雅县城规划区内,有1528户5296人,同时,辖区内有工业园区、机关单位、村民划地自建的安置小区、集中安置房、三峡移民……人员众多,结构复杂,且外出务工人员多,村组道路四通八达,疫情防控形势尤为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社区群众安全,姜开玉每天骑着电瓶车穿梭在五龙社区的乡间田野,走访着五龙社区家庭,排查出了180名外地返乡人员,对群众的聚集、打堆、打牌现象进行疏散。姜开玉还发动辖区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来,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变“被动”为“主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五龙社区主干道设立卡点10个,从询问技巧、登记规范、个人防护及消毒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教会了志愿者们如何测量进出人员体温,对外来人员如何劝返,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筑牢了五龙社区的安全防护网。时间长了,五龙社区的群众有时看见姜开玉,都会“嫌弃”地对她说道:“姜书记你又来了喔!没得人乱跑,也没有打麻将了,你就不要跑那么勤了嘛,我们自己都互相看到在呢。”听着群众打趣的话语,姜开玉反而很开心。她表示,这是大家把社区干部和她的努力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这正是她们放弃休假、舍弃小家,最希望见到的效果。除了是五龙社区第一书记,姜开玉还是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业务骨干。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年,在疫情防控一线,姜开玉也不忘脱贫攻坚工作,随时将贫困户记挂在心中,从初一开始,她就挨个电话联系贫困户,关心他们子女是否回家、缺不缺口罩、知不知道防护知识、外出务工人员是否安全健康……被姜开玉的耐心细致工作所感动,安宁村鲜某主动给志愿者捐献1000元物资,八角庙社区周某主动提出为机关帮扶干部们免费理发,贫困户洪某和牟某主动打电话她向她表示感谢。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姜开玉面对疫情坚持冲锋在前,扎实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五龙社区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守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到了防疫工作群防群治全覆盖,脱贫攻坚工作稳推进。
“我从不觉得女同志就应该被照顾,就要搞特殊,只要肯努力,女同志依然能够撑起半边天!”这是眉山市丹棱县城西社区党委书记沈静原话。连日来,她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逐户排查湖北返乡人员,宣传疫情防控,走访居家隔离对象,一刻也没闲下来。
攻坚克难的“主心骨”
1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接到县、乡镇疫情防控命令后,沈静第一时间召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召开防控工作紧急会议,研究部署社区防控措施及方案。和往常一样紧张的工作状态,让她忘记了这是在春节期间。
根据乡镇指挥部部署,沈静根据实际需要成立了15个临时党支部,分包辖区111个小区5834户11479人的防疫管控、宣传、巡查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筑牢社区防疫墙,让党旗在疫情一线飘扬。不仅如此,沈静巾帼不让须眉,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身先士卒。设卡点值守,按区域划分片区安排专人负责,固定各卡点负责人,立足实际制定值守人员工作职责,把各卡点每日一碰头汇报到临时支部处,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从初三开始,她带头摸排掌握流动人员情况,一天排查一千多流动人口信息;组织网格员开展入户摸底排查;与机关单位抽调人员一起展开防疫宣传、守护小区大门……这是她每天轮轴转的缩影,转眼就盯在防控一线一个多月。“我们书记像打了鸡血一样,总是那么精力充沛,跟着她干工作有主心骨。”这是城西社区工作人员之间的悄悄话。
疫情防控“有管也有爱”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沈静在做实做细防疫工作,向居民发放出入证3938张,口罩4500余个。科学设置三无小区管控卡点49个,确保每个小区管控到位。目前,社区共计落实居家隔离33户87人,解除20户58人,现有居家隔离10户29人。不仅如此,沈静在排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居民防范意识不到位,为此她利用流动喇叭挨家挨户进行“劝导”,逐户上门反复宣讲科学防护知识,渐渐地,社区中的摊贩和店家能够做到戴口罩,不去围堆堆。关于疫情防控,沈静要求自己和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有管有爱”。目前居民大部分需求都是缺口罩,因此沈静每次入户前,都会在兜里多揣上两个口罩,群众缺,她就递上一个。“其实,口罩我们也缺。我们的口罩也是从各种渠道购买或亲朋好友送的。”沈静表示,为了多给群众匀一个口罩,自己和社区工作人员常常想法设想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限,有的往口罩里塞纸巾,有的隔几小时便用酒精消毒。“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辖区居民感觉心里有底,也进一步增强大家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沈静说,社区干部们的“爱”,群众也看在眼里。2月防疫期间,有人主动给她们送来200个口罩,说道:“你们天天在一线,要保护好自己,给你们送点来”。有社区居民主动当起了志愿者,义务跑腿送菜,保证居民每天能吃上新鲜蔬果……“逆行”到抗疫一线 站好最后一班岗

3月2日,气温骤降,寒风嗖嗖。疫情防控的需要,让过去热闹的街道变得非常寂静,依稀有几家商店开门营业,空气中弥漫着消毒药水的味道,三三两两 的来往居民行色匆匆。“大爷,稍等一下,测一下体温才能进去。”东坡区法院的老法官宋文君正在小区卡点值守,对进出小区居民进行体温检测。特别的是,当天是宋文君上班的最后一天,三月份的她正式退休了。
说起宋文君,东坡区法院的工作人员们不陌生,都亲切的叫她“宋嬢嬢”,她是东坡区法院民事庭专门负责家事审判的法官,从1995年3月进入法院工作,有着28年党龄的她在2月10日办理交接完最后一件案件,即将进入三月份就正式退休。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接到疫情防控点位需要党员干部支援的消息后,宋文君主动请缨,第一个站了出来,毫不犹疑选择了和其他党员们一起坚守在防疫一线。“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法官,疫情就是无声的命令,关键时刻就应该冲锋在前!” “当时正给孙子喂饭,接到需要值守的电话后,我就马上联系了亲家,把2岁多的孙儿送了过去。”宋文君刚抵达东坡区通惠街道城南社区苏南路疫情防控点位,她就向社区网格员询问起工作内容,没过多久就熟练掌握了该点位4户居家隔离对象的具体情况,她把“志愿者服务”的红袖章一戴,就迅速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刚开始很多居民都不理解,就更需要我们耐心地解释。”为每一位进出小区人员进行登记、消毒和体温测试,宋文君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封闭式管理要求,耐心细致地叮嘱他们要做好自我防护,上门为居家隔离对象提供服务......在疫情防控点位,宋文君对每一项工作始终保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她的行动,也给周围的年轻党员带去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老同志都不退缩,我们年轻同志在关键时刻也不能掉链子!”“工作虽然有退休,但党员的身份永远不会变。”于危难之际主动请缨,作为党员宋文君不止这一次。近年来,眉山市东坡区法院收案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近两年每年收案均突破了一万件。在一线办案人员严重不足、法官超负荷办案的严峻形势下,即将退休的宋文君没有因为年纪问题跟领导要求退二线,反而主动要求增加自身办案数量,年办案量均超150件。每三天就要办两件案子,为此,宋文君毫无怨言地把更多的休息时间让给了工作,她不为别的,为的都是千方百计消除矛盾,为了让老百姓少一些烦恼,让社会多一些和谐。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勇当先锋的优秀党员,工作中的宋文君胸前始终都戴着一枚党员徽章。“这是我的身份,我一生为此自豪!”宋文君抚了抚胸前的徽章,深情地说:“虽然要光荣退休了,但是我还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