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共担当 捐赠暖人心
2020-02-11 11:23
1
/
袁一为值勤点送来了温暖
爱心企业进行捐赠
爱心企业进行捐赠
黄丰镇丰和村村民自发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送水果
“不愿留名的热心市民”为执勤人员送矿泉水
爱心企业捐赠一行性医用口罩
一杯热奶茶,温暖抗“疫”人
爱心人士捐赠饮料
超市捐赠的牛奶
吃着群众送来的热腾腾泡面,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倍感温暖
村名送可口饭菜
爱心企业送来消毒水
眉山网记者 王莉 文/图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当前,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各种医用物资紧缺、需求量大的情况下,我市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同抗击,一个个暖心故事在眉州大地接连上演。其中,既有本地企业,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百姓......他们捐款、捐物,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持续温暖着这座城市。
爱心企业:铸就疫情防控坚实“后盾”
2月6日,一条接着一条转账短信,发到了青神县红十字会的捐款账号上。这是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丹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眉山德鑫航空设备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自发为抗击疫情奉献的“爱心”。
“我们原本想以现金的方式将‘爱心’送到红十字会,但考虑到眼下严峻的疫情形势,便响应政府‘少外出、少串门’的号召,采取转账的方式捐款。”眉山德鑫航空设备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在捐赠仪式上,该县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感谢这么多爱心企业的善举,我们会尽快根据捐款企业的意愿合理使用资金,真正让“爱心”发挥作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区县红十字会多次收到不同层次爱心人士的善心捐款,各商会、协会和企业千方百计联系货源,捐款捐物,用爱心为一线防控工作人员筑就坚实的“后盾”。
1月25日,在疫情形势严峻、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中鸿国际建工集团总裁代昆向仁寿县捐赠了5万只医用口罩,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2月1日,位于甘眉园区的四川眉雅钒钛钢铁集团负责人分别通过眉山市红十字会和东坡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共捐款150万元,用于定向支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月5号,眉山国为制药有限公司捐赠了2600支治疗成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用于眉山市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眉山市万象创新科技产业园、四川西部药谷孵化器、丹棱电商孵化园、四川田夫农业科技双创孵化园、三人行众创空间等联盟成员单位自发资助数千个口罩,并捐赠上万元为防疫一线人员采购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用温暖守护每位一线防控工作人员;
......
患难之际显担当,一笔笔善款、一箱箱物资犹如涓涓细流汇成一股磅礴的力量,传递着眉山企业的大爱之心。不仅如此,为了降低入驻孵化园中中小企业抗击疫情、延期复工的损失,眉山市科技孵化服务联盟各成员单位主动为入孵企业免除部分租、佣金费用,减轻危机降低压力。同时,在与园区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基础上,三人行众创空间、万象创新科技产业园、仁寿视高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联盟成员单位分别制定《公司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预案,督促员工填写人员流动、走访等情况调查表,实时掌控员工健康情况,积极做好园区已复产企业后勤保障,保证园区及企业消毒环境和个人防护,以实际行动践行抗“疫”使命。
脱贫群众:贡献别样的抗“疫”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党员干部们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消毒、监测、排查……广大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纷纷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支援防疫一线。
1月31日一早,彭山区锦江镇永泉村的张国义走进镇政府大门,为战斗在一线的防疫工作者送上了20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由于政府不接受现金捐赠,我已经在村上吃了两次闭门羹了。这一次说什么都要捐赠出去了!”朴实的穿着、瘦高的身材、微微有些紧张的话语,今年35岁的张国义看到有人拍照,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以前,我们家是精准贫困户,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着渡过难关,又是扶持种植项目、又是给扶持资金,我们的日子才逐渐好起来脱了贫,生活有了保障。现在国家有难,我也想出点力抗击疫情回馈社会。”说到为什么要捐款,张国义很是感慨。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看着党员干部们深一脚浅一脚在泥地里逐一入户排查,寒风冷雨中在村头、路口值勤监测,张国义心中不是滋味,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个时候,口罩应该最吃‘香’!”张国义说,一线人员不能没有口罩,政府在自己最困难时给予了最大的帮助,现在脱了贫,有了工作,能为防疫尽绵薄之力,他感觉十分自豪。
“你帮我脱贫,我助你抗疫。”在眉山,像张国义这样的脱贫户还有很多,他们怀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帮助过他们的社会,凝聚了别样的抗“疫”力量。
2月4日,在仁寿县虞丞乡同意村,脱贫户张仕伟为一线人员和居家隔离户送去了自己种植的价值1.6万元的红果参。“希望你们在排查和防控的时候,能够注意自己的身体。”一句朴实的话语,流淌着浓浓的暖意。
张仕伟曾经是精准贫困户,在他准备种植红参果脱贫致富的时候,是当地党员干部和农技人员帮助他查阅资料、检测土壤、引进技术、协调租地,让他成功种植红果参,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去年,我家增收10多万,日子越过越好。这都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我也想做点事情感谢党和政府的恩,更何况防控这个病毒,是全国人民的事。”于是,张仕伟一大早便起床采摘新鲜的红果参。
当天,听说张仕伟要捐赠红果参给一线工作者,附近的村民们也纷纷结伴而来,当起了义务采摘员。他们相信,最新鲜的红果参,一定能让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解乏解困,也一定能让居家隔离的群众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同样在仁寿县,文宫镇文华社区的72名脱贫人员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组成志愿者队伍,协助工作人员走访排查、宣传防控知识、登记表册录入、卡点设防。
众人拾柴火焰高,疫情无情人有情。从抗疫战打响以来,我市上千名脱贫群众加入到抗击新冠疫情的大潮中,助力防疫攻坚,用实际行动诉说着“感恩”与“担当”。
凡人善举:人人为抗“疫”出一份力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咱得尽一份力。”2月6日,彭山区凤鸣街道城东社区居民张静自发向社区捐赠了消毒防疫物品“84消毒液”120瓶,送给一线防控人员。
捐赠消毒液的张静今年47岁,经营着一家日用百货店。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深入,她家的百货店也暂时停业了,歇业在家的她一直想为大家做点事情。“听说一线防疫人员每天都在奔忙,非常危险,我特意买了消毒液带过来。”张静说:“正因为有一线防疫人员的辛劳付出,我们才能生活的更安全。我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为共同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考虑到社区每天的消杀工作要使用大量消毒液,她多方打听,到处联系销售消毒液、口罩等医疗物资的商家,最终高价买回了120瓶80公斤装的“84”消毒液。消毒液到货后,她将一部分赠送给家人和朋友,剩下大部分捐赠给了社区一线人员。
疫情当前,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抗击疫情的信念和决心。2月2日,一笔1000元的捐款打进了彭山区红十字会的捐款账号,捐款用途一栏写着“新型肺炎防控”,旁边备注上写着“李俊林”。这是一笔来自果园村村民李俊林的特殊捐款。
现年48岁的李俊林,因中年丧子一度导致生活困难,当时的他是刁蛮任性的“上访户”,对政府工作充满偏见和不理解。但在街道党工委的认真疏导下,果园村党总支的关心支持下,他渐渐走上了葡萄种植的道路。“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寻找拓宽销售渠道......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我的日子才慢慢变好。”日子好了,腰包鼓了,李俊林不忘将爱心回馈社会。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李俊林的心也被牵动了。当下,他便联系上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希望为抗击疫情捐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几天村上一直在进行防疫宣传,我知道现在疫情形势严峻,虽然我的条件有限,但是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不会有今天,所以我想尽绵薄之力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尽管我去不了一线救人,我尽力做好后方的支持。”随后,观音街道党工委将收到的捐赠转交给彭山区红十字会,为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添砖加瓦”。
这样暖心的举动在眉州大地上接二连三上演。彭山区锦江镇正华村村支书王雪梅和该村后备干部刘勇拉来自家种的满满两车“爱心牌”草莓,说是大家最近熬夜加班多,坚持要送给大家补充维生素,把坚守一线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心都甜化了;在另一边,毛家渡妇女主任黄艳为疫情防控点的同志送来热气腾腾的红烧肉和米饭,“大家值班辛苦了,这天寒地冻的,吃点热豁的嘛!”话语中满是关切和心疼。
“这样冷坐在这里,怎么行,来,把火生起来。烧完了还有,你们慢慢忙。”在洪雅县柳江镇余沟村,村民袁一把背来的一箱钢碳、火盆和饮用水放在余沟村疫情防控点,还特意嘱咐防疫人员……一瓶瓶消毒液、一颗颗草莓、一桶桶方便面、一杯杯热奶茶……越来越多的爱心捐赠,如涓涓细流不断汇聚成强大的能量,点燃抗击疫情一线逆行者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