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11-15 09:52:11
责任编辑:陈敏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眉山网记者 彭林
森林城市,宜居眉山。(资料图片)
生态环境是眉山最大的财富。我市森林面积530万亩,森林覆盖率49.49%,拥有“三苏故居”三苏祠、“世界最美桌山”瓦屋山、“千岛之湖”黑龙滩等著名景点,是“乖萌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2017年,我市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着力打造青山绿水环抱、满城翰墨飘香的“天府御花园”,不断谱写建设美丽眉山的崭新篇章。
两年已蝶变,成果已丰收。“绿屏环绕、碧水穿城、百园棋布、绿廊相通、千湖镶嵌、林城相依”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高位推动
彰显绿色发展之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写进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印发工作实施方案,纳入综合目标绩效考核。 同时,全市成立以市委书记和市政府市长任“双组长”、市四大家和眉山军分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委书记和区县长以及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高规格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各区县参照市级标准成立区县创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辖区内森林城市建设具体事务。
市四大家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建设难题;市人大、市政协把创森工作列入重点议题和课题开展调研,并专题听取汇报和视察督导,确保全市森林城市建设组织领导、责任落实、要素保障到位,高位推进创森工作。
统筹城乡
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俯瞰眉山,尽是满眼苍翠。
我市坚持把树栽在人群最多处,以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建成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彭山“寿乡水岸·五湖四海”湿地公园等多个大型公园,全市各类公园增至151个,成为远近闻名的“百园之市”。同时,推进城周增绿、见缝插绿、阳台缀绿等“八绿”建设,开展“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小区”“绿色庭院”“绿色阳台”创建等“五创”工作,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万余亩,城郊园区绿地5000余亩,建成绿量充沛、景观优美的绿色单位165家。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突出村镇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浓郁特色,统筹开展六(个)级示范创建活动,形成森林“人家—小区—村庄—乡镇—城市”多级联创、层层支撑的系统化创建体系,不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向基层延伸。近年来,成功创建全国最美森林小镇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3个、省级森林小镇7个,市县级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森林小区、森林人家1705个。去年,我市打造“六有”新乡村建设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专刊刊发、全国推广。
不仅如此,我市还注重以自然山脉、交通干道、河流水系为骨架,通过造林、更新、改造等措施,大力建设“三型”廊道,构筑了森林眉山的生态脉络。新造林14.8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6.2万亩;高水平建成道路生态廊道400公里,并合理配置24个园林景观节点;建成眉州大道绿道、苏堤公园绿道等237公里;共沿岷江、青衣江、毛河等河岸构建森林生态廊道373公里。
三大产业
凸显“两山”实践之效
工作中,我市积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森林生态产业,打造了“眉山竹”“森林康养”“眉山春橘”三大生态产业品牌,充分体现了“生态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生态”的浓郁特色。
推动“眉山竹”走上世界舞台。大力推进“眉山竹”发展,培育壮大了“竹编、竹纸、竹钢、竹桶”四大品牌。“眉山竹编”产品走进广交会、进博会、西博会、北京世园会等大小会展20余次,远销欧、美、日、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眉山竹纸——斑布”健康生活用纸领跑市场,占全国本色纸份额的五分之一;“眉山竹钢”承建北京文创产业园北京坊等多个国内重大项目,在环保建筑领域大放异彩;“眉山竹桶”精采亮相今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受到全球关注。同时,作为国际竹藤组织竹手工艺培训基地,每年坚持实施竹编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共为全球近30个国家培训5000多人。
推动森林康养迈入全国前列。大力实施“森林康养+”战略,统筹推进文化旅游、绿色农业、医疗养生、森林教育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乐高乐园、恒大童世界和养生谷、中日国际康养城、瓦屋山中瑞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厚植生态“绿底”、释放生态“红利”。目前,全市已建成3个国家级森林体验基地、1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湿地和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18个。特别是以瓦屋山、玉屏山、柳江古镇、七里坪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已成为多品牌、多业态支撑的国际森林康养目的地,在业内享有“全国康养看四川,四川康养看眉山”的美誉。
推动“眉山春橘”成为行业典范。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将晚熟柑橘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100万亩基地、100亿元产值、带动100万人增收的“三百工程”,柑橘产业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基地(园区)不断涌现,迅速跻身全国第一方阵。2018年,我市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认定为晚熟柑橘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丹棱桔橙”和“东坡泡菜”“青神竹编”一同跻身2018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百强榜,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文化为媒
激活森林眉山之魂
众所周知,眉山文化积淀厚重。在森林城市建设中,依托地域特色文化,不断促进生态文化发展,激活了森林眉山的文化之魂。
加强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生态文化原生地保护,对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张献忠江口沉银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彭祖养生文化起源地彭祖山风景区等生态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保护与修复完善。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已成功申报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与宣传。精心打造高质量、有特色、文化科技含量高的玉屏山森林博物馆,建成东坡竹园等主题植物文化园6个。推进市树市花在城乡绿化中的广泛运用,栽植市树银杏68.2万株、市花杜鹃120万株。大力开展“森林眉山”宣传教育活动,发动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市民在苏堤公园等地集中认建纪念林,适龄公民自觉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植树1296万株,实现了“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同步推进。
加强生态文化传播和弘扬。我市以生态会节为载体,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眉山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等全民生态(文化)盛会29次,并通过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促进了地域特色生态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同时,市政府与中国摄影报社、中国绿色时报社等联合主办“森林眉山”全国摄影大展,面向全国征集反映眉山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的图片;市创森办会同市教体部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森林城市征文和绘画活动,在学生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种子。
多“动”并举
坚守民生福祉之源
项目为本,投资驱动。以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森林资源支撑保障体系为重点,分类包装打造了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等343个森林城市建设项目,有效确保了“创森”总体规划落地落实。同时,全市坚持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并注重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累计完成森林城市建设投资61.03亿元。
注重结合,多重互动。注重在直联群众中变绿地为福地、在脱贫攻坚中变绿地为财地、在提升园区形象中变绿地为产地,累计建成“绿色基地”2万余亩,建成森林康养人家31家、家庭林场61个,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00个,新增工业园区绿地5000余亩。
强化保护,考核促动。建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目标监督考核机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担任创森监督员,市纪委监委配套出台责任追究方案,强力保障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注重加强建设成果保护,创新开展森林防火“三进六有”示范乡镇和“二三四”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监测预报、严格检疫执法。集中开展亮剑、天网、利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坚决守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洒下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万千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推动了我市绿色发展的进程,使广大城乡居民共享了“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如今,醉人的绿意犹如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在眉州大地上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