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10-06 10:26:35
责任编辑:任枫枫
白驹过隙,时不我待。弹指一挥间,70年的奋发图强换来了新时代的发展新篇章,彭山区正逐渐展示出璀璨的光芒。
2014年12月,彭山撤县设区。彭山区位于“成都平原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层,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彭山区委将2019年确定为“开放发展攻坚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市委“三区协同、竞相发展”战略部署,奋力推动彭山全域开放,高质量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
全面发力融入成都
当发展的东风拂过长寿故里,作为眉山融入成都的北门户,针对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曾经制约彭山发展的问题,站在新起点、迎来新机遇的彭山区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按照市委提出的“彭山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发展定位,该区坚持“南连北融、同城发展,东西并进、全域开放”总体发展思路,明确“132”空间布局,突出“4个先行”,实施“5大工程”,强化“6大保障”,对内形成“支持一带、做强三区、发展两翼”区域发展格局,对外形成“融入成都、全域开放”开放合作新态势,努力把彭山打造成为成都以南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近日,在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府河大桥施工现场,工人和机械都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各项工作稳步进行。
据了解,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工程起于彭山区青龙镇工业大道,止于仁寿县观寺镇接三岔湖旅游环线,全长48.65公里。项目全线通车后,将打通青龙、视高两地交通瓶颈,联通眉山工业大道、岷东大道、天府大道等多条纵向通道,把眉山与成都、资阳紧密连接起来,构建起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内通外畅的交通网络,打通“环天府新区经济带”东西向交通大动脉。
作为成眉同城化发展“桥头堡”与“先行军”,彭山区以成眉新能源新材料园区为载体,以成都及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欠缺的产业链进行突破,延链补链、差异布局,锁定光电显示配套产业,快速切入电子信息产业。两年内,该园区已签约项目中,光电湿电子化学品共24个品类中占据16个品类,市场份额实现从0到50%的裂变,设计产能占据西南地区市场的“半壁江山”,正式跻身全国湿电子产业链最齐全的园区之一。截至目前,彭山区共落户世界五百强企业13家。
不论是快速推进的立体交通建设,还是蓬勃发展的彭山产业新城、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中法农业科技园和正在如火如荼紧张推进的江口水镇和彭祖山,都展示了彭山作为开放发展先行区的担当和作为。
坚持深化改革
成为探索路上“先驱者”
好风凭借力,改革正当时。2014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后,彭山区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放活土地经营权,有力地激发现代农业发展中“人地钱”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科学配置,带动农业蓬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活力焕发,全面催生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据悉,该区先后承担了中央和国家部委批准的农村改革试验任务11项。
“作为彭山人,看到家乡农业发展的大好势头,准备干一番事业。”近日,在彭山区凤鸣镇石家村,眉山果有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德华说,2015年,自己流转了土地530亩,在政府的协调下,通过土地流转公司,顺利拿到了土地、苗木等,并在2017年,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90万元,为公司专注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赵德华的企业发展能够顺利驶入“快车道”,得益于彭山区积极推广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引领。
针对在土地流转中农民怕业主“跑路”、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无限“兜底”的“三怕”现实难题,彭山区创新探索了“三级土地预推——资质审查前置——平台公开交易——出险应急处置”土地流转四步机制,解决了农村无人种地、业主无地可种的“两难”境地,实现了“农民流转有收益,业主投资得效益,政府服务保权益”三方受益的格局,全力畅通流转渠道、全面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全程化解流转风险。
“四步机制、三方受益”土地规范流转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获得中央领导肯定,并写入全国人大修改《土地承包法》意见。目前,该区土地流转面积16.5万亩,流转率高达68.9%,形成了70%现代农业与30%小农经济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带动16万农户增收。
该区不仅全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积极创新探索农村金融体制、乡村引人育才机制和乡村治理与服务群众衔接模式;扎实开展“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6月,牵头“三农”工作创新的彭山区农业农村局被表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是全省唯一受奖的区县级农业农村部门。
放眼未来,这些探索将推动彭山区在成为改革“先驱者”的路上贡献独特的眉山力量。
坚持党的建设
红色先锋引领绿色产业
“种中国最好葡萄。”这是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伟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近年来,果园村党总支坚持党建领航、强村富民,走出了一条以特色葡萄为主的现代都市近郊农业发展之路,把一个传统农业村发展成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设施完善、群众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美丽田园等称号,“果园葡萄”获得中国地理标志及“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0元。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果园村党总支大力发展葡萄种植成为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兴村、产业富民,打造现代都市近郊农业。针对果园村种植葡萄传统悠久、但品种低端不成规模的问题,该村党总支一班人带头尝试种植利润高的美人指、红提、紫提等新品种,主动邀请专家指导,探索开展改良技术,逐步形成了避雨、滴灌、反光膜等种植方法,取得经济效益后,再发动、培养党员和农户大面积种植。目前,该村近一半农户参与葡萄种植。
为让农民从收益不高的传统种植形式中解放出来,果园村还将土地统一承包给有技术、有实力的葡萄种植大户,建成了5200多亩特色葡萄种植基地,辐射周边村1万余亩,打响了产业品牌。组织外出参观,邀请专家指导,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专家评价果园村的种植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探索“支部+合作社”组织设置模式,该村党总支牵头领办自强葡萄专业合作社,牵头开展农资、农技、劳务、销售等“六个统一”,实施标准化生产,每亩降低了800元的生产成本。通过走出去参选、专家请进来认证、“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销售相结合、每年举办葡萄节等方式做响做大葡萄品牌。同时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农业观光游、体验游、研学游,不断拓展农业的效益空间。2019年,果园村葡萄批发价达40元/公斤,最高达360元/公斤,亩产收益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5000元,远销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和泰国等地。
回望风雨路程,细看今昔变化,坚持开放发展的彭山更富裕,坚持深化改革的彭山更和谐,坚持党的建设的彭山更美丽。
眉山网记者 郭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