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厚植生态底蕴 谱写发展篇章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7-13 10:48:56

责任编辑:任枫枫


  

 

 微信截图_20190713101535.png

绿色就是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我市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鲜明提出生态环境是眉山最大的财富,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坚定不移地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旗,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眉山,奋力谱写美丽四川的眉山篇章。

  时下,行走在城市与乡间,处处可见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眉山实践”——积极推动全域清洁能源替代。电能替代、陶瓷行业全面“煤改气”、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抬头可见“眉山蓝”;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全域垃圾治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脚踏皆是“眉山绿”;推进全域污水治理、全域安全饮水、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随处可见“眉山清”。绿色生态成为眉山人最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微信截图_20190713101826.png

仁寿县黑龙滩的青山绿水为绿色旅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绿色发展看举措

  一个水库的“碧色系统”

  “水清了,环境好了,不仅我们喝上了放心水,还有不少人到这里来旅游,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近日,走近黑龙滩水库,连绵的青山环绕着一波清水,家住黑龙滩水库脚下的黑龙滩镇高枞村村民黄月仲感叹道。

  黑龙滩水库位于仁寿县黑龙滩镇,属于人工湖泊,于1972年10月建成投用。水库水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最大库容3.6亿立方米,主要承担仁寿县、乐山市井研县、简阳市91.13万亩农田灌溉及眉山中心城区、仁寿县全域、井研县城区的生产生活用水。1986年,黑龙滩水库获批成为全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1年被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2013年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由于建成早,早期缺乏系统的管控,黑龙滩水库也曾存在沿库乱搞养殖、乱堆垃圾、乱排污水等问题。

  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黑龙滩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严守黑龙滩省级风景名胜区红线、饮用水源保护红线、国家湿地公园红线和国家生态红线“四条红线”,把生态环境保护作首要任务,坚持做加法,增加生态本底,做减法,削减面源污染,做除法,去除居民生活污染入湖风险,做乘法,扩大保护效应,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搬迁了沿湖农户5100余户2.1万余人;关闭、拆迁市、县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建筑物共59处、农家乐16户、农户43户;关闭二级保护区农家乐19户;拆除挤占生态空间建筑物6处并完成复垦复绿;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杨柳、大坝等8处居民集居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投资3亿元,建设总长13.9公里的污水管廊,把西北片区居民生活污染收集到光相污水处理厂处理……”黑龙滩镇镇长李超细数水库整治以来的系列举措。如今,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水质以上。占地约1400亩的观音滩和板厂沟生态湿地,金沙岛800余亩植物公园,邱家堰区域消落带还绿30亩,东风渠两侧30米范围生态涵养廊道,总长13.9公里的污水管廊等与隔一段时间就到湖面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一起形成了黑龙滩水库清水绿岸良性循环的“碧色系统”。

  今年1-5月,据市生态环境保护局监测数据,黑龙滩水库水质与去年同期相比,高锰酸盐指数下降10.3%,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均下降30%以上。

微信截图_20190713101843.png

绿色环抱下的东坡区修文镇。 

  绿色发展看行动

  一个企业的“蓝色生态”

  2018年1月19日,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老厂烟囱成功爆破,标志着该厂使用二十年的燃煤锅炉生产线成为历史。

  当年3月份,该公司新厂区内,一条年产50万吨的元明粉生产线开始试运行。这条生产线采用机械热压缩蒸发技术替代燃煤锅炉,成为国内首个将机械热压缩蒸发技术运用于元明粉生产的“煤改电”项目。

  “‘煤改电’后,厂区再也不像以前使用煤时那么脏乱,整个厂区比以前干净清爽多了。”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煤改电”前,公司主要靠2台75蒸吨燃煤锅炉生产,日耗煤量360吨,年耗煤量达11.8万吨,年排放二氧化硫2600吨、二氧化碳27吨、氮氧化物300吨、粉尘25吨,存在着严重的环保隐患。

  2016年年初,因发展需要,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要搬到城外。在新厂里继续建燃煤生产线,还是建以电为动力的生产线?该负责人坦白,公司内部也曾一度陷入纠结。“用煤的话成本更低,但是环保风险高;用电环保,但成本高。”最终,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的宣传和引导下,公司最终决定用电能替代燃煤。“省上、市上有财政补贴,而且也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现在想来没啥好犹豫的。”该负责人说。

  电能替代燃煤后,该公司实现了大气污染零排放,每年还较之前使用煤炭成本节约了1000余万元。

  “煤改电”是我市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采取的举措之一。据悉,2017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全市工业领域燃煤(油、柴)锅炉“电能替代”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燃煤锅炉“电能替代”工作,并在贯彻执行全省“政府补贴一点,企业付出一点,发电和电网企业让利一点”政策基础上,提出地方财政再安排3000万元进行配套补助,鼓励企业电能替代。目前全市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面清零。

  “厂区再也看不到冒黑烟,闻不到刺鼻的气味了”成为市民和厂区工人的一致评价。“眉山蓝”成为市民抬头可见的生态成效。

微信截图_20190713101608.png

绿色家园。 


  绿色发展看成效

  一个村庄的“绿色底蕴”

  7月10日,走进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只见村内重要道路节点均设置了垃圾收集点。收集点内整齐摆放着标注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红、蓝、灰三色垃圾桶,垃圾桶后还悬挂了展板详细说明垃圾分类知识。

  “玻璃、牛奶盒、塑料、纸张这些属于可回收垃圾,废电池、过期药品、废旧灯管、杀虫剂属于有害垃圾,烟头、一次性餐具、灰土、破旧陶瓷品属于其他垃圾。”谈及垃圾分类知识,正在收集点倾倒垃圾的龙鹄村3组村民黄玉辉随口说道。  

  据了解,2011年开始,龙鹄村便探索推行了“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由村民选出保洁承包人,负责村上的垃圾收集和转运,‘不怕不尽心’;承包费由村民每人每月缴纳一元钱建立村保洁资金库,不够的部分则由村集体经济补贴,‘不怕村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该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言简意赅地总结“龙鹄模式”的独到之处。此后,该村不断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并通过编写顺口溜等形式加大宣传,村民卫生意识、垃圾分类常识显著提高。

  “上海现在开始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处置,没想到丹棱的农村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很了不起。”近日,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成员——中国改革报记者雷茂盛在丹棱采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时感叹道。

  据了解,全市以龙鹄村为试点,在全域推广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市(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运行机制,杜绝垃圾“上山下乡”,推进全市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进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垃圾转运站294个、垃圾收集设施(房、池、箱、库)16万余个,有大型垃圾转运专用车辆570余辆,其中压缩式转运车辆44台,保洁车辆等各类环卫车辆2000余辆;全市农村保洁人员总数达到10000多人,配备保洁人员的行政村占比达到100%。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体系基本完善,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

  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文 雷同 摄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