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江口崖墓出土文物:宋龙泉窑瓷器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3-12 10:31:25      

责任编辑:罗思源


1 (1).JPG

  宋龙泉窑青釉瓷碗。

1 (2).JPG

  宋龙泉窑青釉瓷盏。

  龙泉早名龙渊,到唐武德三年(620),为避高祖李渊的讳,改渊为泉,当时的龙渊乡改为龙泉乡。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龙泉县,县治地在黄鹤镇(今龙渊镇)。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诏天下县镇凡有龙字者皆避,又改名为剑川县。到南宋绍兴元年(1131),复名龙泉县。现在是龙泉市,属丽水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大师欧冶子是越国人,就是在龙泉铸造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剑”,唐时改为铸地之名,叫“龙泉剑”。欧冶子还铸造了5把青铜宝剑:湛卢剑、巨阙剑、胜邪剑、鱼肠剑和纯钧剑,每一把剑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要说与龙泉瓷器关系最紧密的人物,当属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了。明代有记载,说:哥哥烧的是哥窑,弟弟烧的是龙泉窑。龙泉窑以釉色著称,主要是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中国古代烧瓷的高温釉,商代是草木灰釉,商周以后开始使用石灰釉。

  由于釉中含钙少,釉面没有完全熔融,在光线的照射下发生散射,使人看起来整个龙泉瓷器柔和、凝润,这就是龙泉窑异军突起、在南宋达到鼎盛的主要原因。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龙泉窑异军突起。其制瓷技艺融汇南北,从而突破传统,创新胎釉的配制方法,发明了厚釉技术,成功烧制出粉青、梅子青等精美的釉色,把中国的青瓷工艺推向巅峰。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窑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零,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从窑址的瓷片来看产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两大类。其中白胎青瓷约百分之九十几,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质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应是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南宋龙泉窑器型有碗、盘、盆、碟、盏、壶、罐、渣斗、水注、水盂、笔筒、炉、琮、投壶、瓶等应有尽有。

  眉山网记者 马诗雨 搜集整理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