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10-28 10:35:26      

责任编辑:赵娜娜


  眉山网记者 蒋萍 文/图

  观摩书画。

  讲师团合影。

  自2017年9月起,过去的一年中,东坡文化讲师团这个名字,在眉州大地上逐渐响亮起来。这个团队由我市最杰出的苏学专家,以及东坡区29位精英教师组成。他们以传承东坡文化为己任,以大众化的课堂为阵地,为我市在校师生、市民群体宣讲苏东坡的人生历程。在此,便让我们一同走近东坡文化讲师团的台前与幕后。

打造弘扬东坡文化的骨干力量

  早在2017年5月,东坡区教体局从全区5000余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遴选29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成为“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培训班首批学员。2017年9月,“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培训班正式开班。

  据东坡区教体局教育团工委副书记、讲师团领队江霞介绍,培训班依托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对讲师团学员进行为期2年的培训,旨在通过研究学习、讲座学习、参观学习等方式,使讲师团学员会讲故事、会背诗词、会唱诗词、会读专著、会写论文、会写游记、会作指导、会搞活动、会作讲座,使其成为该区教体系统弘扬东坡文化的骨干力量,进而引导全区教育体育系统乃至社会大众大力传承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

  培训班开班以来,知名苏学研究专家王影聪、刘小川、王晋川、刘川眉、刘清泉等都应邀为学员们进行了数场高质量的东坡文化专题讲座,围绕三苏生平、作品和思想进行讲解,将他们自己的三苏文化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员们。

  为了让讲师团学员们更加走近苏东坡,去年11月,学员们还来到陕西凤翔(苏轼初为官之地)开展“苏轼遗址遗迹”地游学活动。今年,学员们还走进山东诸城、蓬莱等地,与当地苏学专家详细介绍和交流。

  培训班还将29名学员分为东坡诗词文赋、家训家风、为官为人、书画艺术、饮食文化5个小组,每个小组对接1名东坡文化专家,在集体学习之余,分别在专家指导下开展小组研讨活动。今年年初,讲师团各小组已经形成了《洒满阳光的午后》《风景在近处》《三苏家风 泽润眉州》《茶香袅袅话东坡》《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等研讨体会。

  “请进来教,走出去学,还要沉下去做。”讲师团团长、苏学专家刘小川介绍,经过学习,从今年3月起,讲师团学员开始依次实习,把自己研究的课题做成演讲课件,在专家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打磨讲课内容,让课件内容、形式精益求精,最后将成果面向社会举办“东坡文化讲堂”,展示讲解东坡文化。截至目前,已经有15位学员作了实习演讲,社会反响也非常不错。

  说起对培训班未来的发展和展望,刘小川很兴奋,信心满满。他说,当前全市上下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东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全社会营造了空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下,“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培训班应运而生。从明年开始,讲师团学员们将带着自己的课题,深入到全市各中小学校园,为学生们做东坡文化的讲座,弘扬东坡文化。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讲师团,孜孜不倦传承、传播东坡文化,必将影响千千万万的师生和家庭。

从专家到学员 从学员到大众 立体式弘扬东坡文化

  “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培训班开班一年多来,已结合多种方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

  在专家的引领下,学员的东坡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他们苦练内功,面向社会展示东坡文化。从专家到学员,从学员到大众,立体式的传播方式,让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专家指导 提升学员文化素养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知名作家、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川眉在台上侃侃而谈,将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背景、地位、赏析、书法成就娓娓道来,为台下29名“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学员们带来了生动一课。

  传承、传播东坡文化,离不开学习。而学习,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引领。

  开班以来,我市知名苏学研究专家王影聪、刘小川、王晋川、胡正清、刘川眉、刘清泉、李润、刘劼等已分别为讲师团开展了东坡文化专题、东坡为官之道、东坡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意义、东坡爱情诗词、苏轼寒食诗帖赏析、三苏家风、概说东坡诗词、东坡书画艺术及影响8次专题讲座,精彩的讲座,让学员们获益匪浅。

  苏东坡的足迹遍及全国多地,讲师团学员们在导师带领下,走进陕西凤翔、山东诸城、蓬莱等地,寻访“苏轼遗址遗迹”,与当地苏学专家详细介绍和交流,行读中解密东坡为人为文为官之道。

  为了提升学员的东坡文化素养,讲师团还将29名学员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对接一名东坡文化专家,分别聚焦东坡诗词文赋、家训家风、为官为人、书画艺术、饮食文化等五个方面,开展小组研讨活动。学员们所形成的《洒满阳光的午后》《风景在近处》《三苏家风 泽润眉州》《茶香袅袅话东坡》《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等一批研讨体会受到苏学专家好评。

  一系列的专家讲座和游学,将活生生的东坡形象植根在学员们心中。学员们对东坡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学员们都说,越是走近苏东坡,越是发自肺腑地爱上了这位千年英雄。

学员苦修 只为东坡文化传承

  苏东坡有哪些方面堪称第一?“中秋月亮词第一”“悼亡词第一”“豪放词第一”“西湖词第一”“庐山诗第一”“世界千年英雄,亚洲第一”“北宋文字狱第一人”“宋朝贬儋州第一人”……近日,在眉山悦读坊,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讲座在此如期举行,能容纳200人的讲堂内,座无虚席。

  这是东坡区“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学员面向社会开展的 “东坡文化讲堂”的现场。此次的主讲人是讲师团学员苏文军,他讲的是“乌台诗案 九死一生”,一开场就抛出了苏东坡创造了哪些好的和遭遇了哪些坏的“第一”,与观众互动。两个小时的讲座,没有一点乏味,气氛十分热烈。

  “为讲好苏东坡,我们只有苦练内功。可以说,每堂课都汇聚了我们的心血。”苏文军介绍,讲师团每位学员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每年至少阅读6本东坡文化专著,每位学员每学期完成三苏名篇背诵20篇(首)、读书笔记3篇。同时,为讲好苏东坡,学员们用了大量时间,广泛阅读相关书籍,精心制作课件,在苏学专家的指导下,不断磨课,易稿十几次。

  这只是“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学员宣讲东坡文化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已经有15位学员进行了实习宣讲,课题按照苏东坡的成长轨迹,从少年成长到外出求学、为官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同时将他的思想变化以及作品产生的背景贯穿其中,全面系统地讲解苏东坡。

  东坡文化讲堂开设半年多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学生都自愿来参加讲堂,场场必到,还有不少同学把父母也带到了讲堂听课,甚至还有东坡区三苏乡一对87、83岁的老夫妇特地赶来听讲。

  “传承和传播东坡文化,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希望东坡文化讲堂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走出眉山,走出四川,让全国更多的人认识苏东坡,了解苏东坡,关注苏东坡。”“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团长刘小川说。

专家专访 让东坡文化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当前,全市上下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东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全社会营造了空前浓厚的学习氛围。很多苏学专家也为东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培训班也汇聚了很多苏学专家的支持,苏学专家们对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培训班有什么看法和评价,对于东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怎样的期许,听听苏学专家怎么说。

  三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作家刘小川

  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也是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的职责。多年来,三苏文化研究出了不少成果,但苏东坡却没有走向民间。说到底,还是传播得不够。

  去年,由我主讲的东坡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在东坡区40多所初中以上学校开讲,惠及了东坡万余师生。同时,我也发现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训更多的骨干教师,让他们去播撒火种,东坡文化才能成燎原之势。

  现在,“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培训班第一届骨干学员有29人,以后会有第二届、第三届,乃至更多。这么多的东坡文化骨干教师,孜孜不倦传承、传播东坡文化,必将影响千千万万的师生和家庭。

  我相信,有市、区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和教体局的共同努力,东坡文化讲师团的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总结、创新、提炼,希望这样一种创新的文化传播形式,能在东坡区、眉山市乃至全省、全国起到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做骨干讲师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以点带面,让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化传播事业,引导学校常态化学习传统文化,让文化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苏学专家 著名作家刘川眉

  “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培训班是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非常好的形式之一。

  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都要靠我们的下一代,需要从学生抓起,从娃娃抓起。讲师团学员都是中小学教师,他们面对的是上成千上万的中小学学生。

  通过讲师团培训班,老师们通过培训、听讲座、游学、自学,用东坡文化武装自己,并带到课堂中,也将东坡文化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让弘扬东坡文化后继有人,让苏东坡精神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苏东坡去过的地方,现在他去过的很多城市都在打“东坡牌”,而且效果很好。眉山是苏东坡的家乡,是苏东坡成才的摇篮,是苏东坡文化的发祥地,是苏东坡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的发轫地。作为苏东坡老家,眉山有义务也有能力扛起承继苏东坡精神、弘扬苏东坡文化的大旗。

  希望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下,眉山的东坡文化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苏学专家刘清泉

  “传播大于研究”,研究不是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传播、普及、传承。记得1984年邓小平说过一句话“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套用此话来讲“东坡文化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就必然从中小学生抓起,从学校抓起,从教师抓起,然而学校教师的东坡文化素养不够却成为东坡文化传播的瓶颈。那么,如何突破瓶颈呢?2017年由东坡区教育体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骨干教师的东坡文化专项培训,他们联合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开办东坡文化讲师团培训班,这是继“东坡学校与东坡文化传播交流活动”之后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以为,东坡文化在东坡学校传播的理念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的熏陶渐染。为此我认为,东坡文化发扬要注意传播的可接受性,要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年龄阶段不同的特点和接受程度,来调整东坡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要注意传播的可活动性。把传播衍化成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天职”;把传播衍化成活动,因为活动是学生的最爱;把传播衍化成文学,因为文学是形象的载体。游戏、活动和文学的传播形式,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接纳、传播,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东坡文化的浸润、影响。

学员专访 传承东坡文化 要有主人翁意识

  自2017年9月“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培训班开班,一年多来,讲师团已结合多种方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讲师团学员们有什么样的收获,怎样看待和评价讲师团,对于东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怎样的期许,让我们走近几位讲师团学员,且听听他们怎么说。

  苏南小学教师徐晓亚

  去年看到学校通知,区上要成立“传承东坡文化”骨干讲师团,其中有诗词歌赋这一板块,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因为我一直热爱古诗词。

  其实说实在的,以前只是关注东坡的诗词,知道东坡是咱眉山人,一生跌宕起伏,豁达乐观。至于其他的,比如东坡出任过哪些地方,贬谪到过何处,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他的家风如何,他在书法绘画以及他的发明创造,都不甚知之。走进东坡文化讲师团,听了刘小川、刘清泉等苏学专家的讲解,我对东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陕西凤翔和山东密州的游学,我们重新走在东坡当年走过的路上,让我们更加走近东坡,了解东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在所教的班级中坚持与孩子们一起背诵积累古诗词。尤其是走进了东坡文化讲师团后,我更爱和孩子们分享东坡的诗词,和东坡故事。比如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背后是怎样的故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他在杭州是怎样做官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创作于他遭到诬陷被贬谪时,在人生的低谷处他又是怎样面对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学起诗词来更兴味盎然了。

  我时常在想,传承东坡文化就是实实在在地让我们的孩子们喜欢东坡,爱上东坡,做一个像东坡先生那样的人。只要我们人人尽力,人人宣讲,东坡文化一定会走进人们心中,永驻人间!

修文镇龙兴中心小学校长苏文军

  在我看来,学习和传承东坡文化是眉山人的义务,苏氏后裔更是责无旁贷。加入骨干讲师团,走近学习研究先贤,我感到非常幸运!

  以前对苏东坡的认识是模糊和肤浅的,对东坡文化的了解也是很贫乏的。因为加入了讲师团,感觉责任重大。要上台讲解东坡文化,对人物事件的理解要到位,不能有偏差,这就要求我们要去学习,补充我们的知识。

  讲师团队的导师治学严谨、著述宏富、孜孜不倦求学,他们倾注了全部心血,穷尽所有办法提供尽可能的机会让学员展示交流。讲师团的学员都沉住气静下心认准专攻方向海亮阅读,慢慢积淀发酵,对苏东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心得。有人将身边有关苏轼的书籍全部读完,有人背诵了几百首东坡诗词,为上台讲课有学员准备了两个月易稿几十次,有学员整个暑假呆在家里只为讲好苏轼。在这样的团队精神的鞭策下,我也奋蹄直追。

  近年来全市上下非常重视弘扬东坡文化,但是任务还很艰巨。希望更多人远离牌桌,靠近书桌,有主人翁意识,多开展多参与三苏文化有关的活动交流,肩负起传承弘扬东坡文化的责任。

苏祠中学教师孙文华

  在讲师团,每一次导师授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现了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东坡。把东坡带入当下成为现实。每一次授课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对未知的领域的认知。除了研学,还有游学,追寻苏东坡的足迹。“道不尽的东坡”让人迷恋,我们每一个学员都想一探究竟,都想去挖掘这无尽的宝藏。

  同时,学员的试讲也是精彩连连,好戏连台。他们精心准备,只为在一两小时的展示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我们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在我看来,东坡是眉山的一张名片,让东坡文化深入人心,让东坡精神深入骨髓,弘扬东坡文化,践行东坡精神,是东坡儿女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唯有走进东坡,亲近东坡,我们才可能将其精神发扬光大。

  如今,讲师团活动正搞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其影响必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希望一粒东坡的种子,必将在更多东坡学子、东坡人心中植根,开花,结果!东坡文化、东坡精髓必将成为引领东坡人成长、行进的曙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