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把“眉山好声音”讲给世界听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10-21 10:44:01      

责任编辑:罗思源


  把“眉山好声音”讲给世界听

  我们也能“玩”出这样的100万+

  眉山网记者 王丽

QQ图片20181021102754.png

  在洪雅,有一位“倔强”的乡村教师,他扎根深山42年,为的是让大山里的孩子们能学到知识、走出深山,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在青神,有一对“时髦”的新婚夫妻,他们不图金钱名利,坚持传播环保理念、共建文明社会,树立年轻人正确的婚姻观、爱情观。

  在彭山,有两位“可爱”的百岁老人,她们言语虽少、真情满怀,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传承邻里和睦的眉山家风。

  ……

  或许,很多人会质疑:一个普通人,一件平凡事,能上新闻?能做头条?能有人看?然而,对于眉山日报的媒体人来说:他们就是我们的头条!我们的新闻需要这样的温度、热度、高度。

  “小事情”覆盖“大人群”,我们把“眉山好声音”讲给世界听!这就是眉山日报在媒体融合时代,给自己的准确定位。

  题材

  有盐有味 如何把新闻做得活?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这对新闻从业者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个性化、高标准。“在融媒体时代,一支笔、一个采访本就能‘打天下’?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都需要转变思路、迎合创新,有图、有视频、有动画、有故事、有情节…这才能炒好新闻‘这盘菜’!”近年来,眉山日报社曾多次在员工大会、业务培训会等场合,提出新要求。

  思想创新、思维进步、业务提高,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人。今年9月3日,新学期伊始,在距洪雅县城约110公里,瓦屋山脚下的沙湾小学,年过六旬的伍万银老师,有序组织学校仅有的6名学生,唱国歌、举行升旗仪式。

  简而言之,这个题材就是: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老师,默默奉献多年。如何把他的故事讲得“有盐有味”,如何把新闻做得活?针对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眉山网编辑和前去采访的两名记者多次沟通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可以适当弱化他的艰辛和奉献,把重点放在开学第一天,1位乡村老师组织6名学生升国旗……”

  文图搭配,视频冲击!当天,眉山日报下属的新媒体平台(眉山网、眉山在线客户端、眉山网微博、眉山日报微信等)以“开学第一天!关注一个老师和全部六个学生的升旗仪式”为主题,通过不同形式报道了伍万银老师的故事。

  发稿后,这个新闻话题受到不少网友关注,广大网友纷纷转载。9月4日,中国新闻网客户端以眉山日报社稿件为基础,推出了文字加视频的详细报道。9月5日,人民日报微博以《致敬!这是一位老师和6名学生的开学典礼》为题报道了该事件。短短几天时间,文章浏览量达322万次,视频观看次数达到220万次,转发数、点赞数上万。9月11日,新华社客户端以《深山里的“非常6+1”》为题报道了此事,短短几天时间,浏览量达90余万次。

  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为什么上了“头条”?究其原因:题材丰满有故事,有盐有味很鲜活,社会需要正能量,网友共鸣齐点赞。

  采编

  有情有感 如何把信息传得远?

  俗话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而婚姻,正是爱情开花结果的最佳归宿。

  10月5日是青神县一对年轻夫妻喜结良缘的大好日子。其实,在很多人看来,这对新婚夫妇既不是明星,又不是“大腕儿”,怎么也不可能成为新闻。然而,他们的“低调‘炫富’”“高调共享”,却真正流露出了有情有感。

  低调,是他们作为社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炫富”,是他们以数十辆共享单车作为婚车,低碳环保,回头率爆棚;高调,是他们大声地说出爱,大声地向社会传递环保理念;共享,是他们把原本属于彼此的这份小爱,变成大爱,传遍大街小巷。

  婚车很拉风,回头率爆棚,幸福浪漫可以这样“共享”!一则有温度、有内涵的新闻在眉山日报各新媒体平台发表后,眉山网编辑再根据新华社现场云平台的发稿特点,再次精编细作,并推送发表。仅仅16个小时,该报道的浏览量在现场云平台的点击量就突破了100万;新华社海外媒体分部平台采用了这则新闻稿件,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早知天下事”也关注了此新闻稿件……

  “无论是采集新闻素材,还是编辑新闻初稿,都应该带着感情去完成。先感动了自己,才可能感动别人,也才可能尽最大努力去把每一条信息做得更好、传得更远!”事后,参与这次宣传报道的记者和编辑们也有一番自己的感悟。

  平台

  有大有小 如何把重点把得准?

  “家和子孝,才能长寿。祝永远健康,万事如意!”“两位老奶奶好可爱,从表情就看得出来,她们很幸福。”“祝两位老人身体健康,福寿绵绵。”……

  10月17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如期而至。如何才能让这个重阳的宣传报道不重样,让“孝老敬亲”在网络上享有一席之地?眉山日报将镜头聚焦在身边的老人,以贴近生活的故事,让新闻“活”起来。

  《101岁侄女摔了一跤,102岁婶婶去探望,听她们唠唠长寿的秘诀》这则关于彭山区两位百岁老人的“拉家常”的新闻,在眉山日报新媒体平台上率先刊发,随后被新华社现场云平台播发,浏览量近110万。紧接着,腾讯、一点资讯、趣头条、今日头条和微视等平台,也转发了此稿。无论是眉山日报的本级新媒体,还是更高一级的新媒体平台,对正能量、好声音的新闻作品,都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和热情。

  “100万+”虽然只是一个数字,但它却折射出受众对我们的期待: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作为党媒,如何把重点把得准?眉山日报将紧贴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把“眉山好声音”讲给世界听,努力为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全面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