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黑龙滩:河长制 让生命之水常清长流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7-20 10:27:32      

责任编辑:罗思源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1.JPG

  黑龙滩水质更优,库区环境更美丽。(资料图片)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环境,就是把民生福祉工程落到实处。我市全面启动河长制后,吹响了打造绿水青山的号角,同时也为全市的江河与水库的治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作为我市的重点饮用水源地,黑龙滩的保护刻不容缓。为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改善水库周边环境,实施河长制以后,我市对黑龙滩饮用水源保护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全面开展黑龙滩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现了黑龙滩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该水库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率保持100%。

  有效保护

  建章立制夯基础

  “水库的水是越来越好喝了。”7月19日,黑龙滩水库脚下的仁寿县黑龙滩镇高枞村村民黄月仲坐在屋内,品尝着新茶,“没有这么好的水,也就泡不出这么好的茶了。”和黄月仲一样,如今我市百万居民每天都能享用黑龙滩水库供给的优质水源。

  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黑龙滩水库,以其清洁的水质被水利部门评为“一级水源地”。“水源地的保护很重要,因为它涉及群众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后,便着手完成了黑龙滩水库污染源调查,编制完成了《仁寿县黑龙滩水库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此外,成立了黑龙滩水库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河长制,使景区各局办、黑龙滩镇进一步厘清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目前,黑龙滩水库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基本消除沿库乱搞养殖、乱堆垃圾、乱排污水现象,黑龙滩水库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确保黑龙滩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Ш类水质。”该负责人介绍。

  “都快中午了,湖面上还有穿着救生衣的环卫工人在收集湖面垃圾。不得不说,库区的治理,除了让水质更优,库区环境也更加美丽。”来自东坡区的游客谢正国表示,黑龙滩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景色实在美得没话说。

  如今,漫步在黑龙滩水库环湖路上,路边的树木交错排列,杨柳摇曳生姿,远山含黛,倒映在水库中勾勒出一幅迷人的山水田园画,被誉为“川西第一海”和“成都后花园”。

  九大行动

  强化水源地保护

  保护饮用水,事关群众健康,事关长远发展,容不得一点疏忽大意。在黑龙滩的保护中,我市除了出台《眉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外,还大力推进“九大行动”,确保管理保护成效。

  深入推进“清河行动”,对黑龙滩库区可能存在的污染源进行认真排查。黑龙滩水库巡逻队伍和保洁队伍及时打捞处置水库来水和水面、库岸、岛屿垃圾及干、支渠漂浮物600余吨,实现黑龙滩库面清洁,水面岸坡无垃圾。

  实施饮用水源保护行动,取缔搬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共搬离农户、农家乐59户。

  开展巩固景区综合治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关闭黑龙滩镇辖区范围内大小养殖户220户和小散乱企业4家,8家小散乱停产治理,取缔东风渠沿线及水库上游集雨面积肥水养鱼59户、1000余亩规模养殖鱼塘。

  实施污水收集,分片治理行动,修建完成杨柳片区和高店片区污水收集管网,集中收集处理辖区周边农户污水,正在建设大坝片区、五里桥片区、分水片区等村民聚居点污水收集管网,全面收集黑龙滩水库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实现污水不下库。

  整治黑龙滩库区“三无”船只行动,依法收缴库区内无船名、无船号、无船籍的三无快艇12艘、钢质自用船7只和自用船非法安装挂机15台,并进行了集中销毁。

  开展沿湖农家乐专项治理行动,对沿湖农家乐按照“三有”(有化粪池设施、有污水去向、有油烟净化装置),“两无”(无偷排漏排、无炭火烧烤)和“两好”(废弃物处理好、环境卫生好)标准开展检查,对钓鱼山庄等23户不符合要求的农家乐发出停业整治通知书。

  开展黑龙滩水库禁泳行动,巡查组定期和不定期对重点地段开展巡逻检查,并在市县取水口、9个重点地段设置了围栏1300多米,安装禁泳警示标志26个牌。

  开展库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理黑龙滩环湖西路主干线沟渠30余公里,清理干线两旁杂草50余公里;规范场镇管理,整治店招店牌50余个,整治摆摊设点150余个,规范停车位200余个。

  开展消落带治理行动,为减少消落带农业面源污染,从2017年10月1日起,对海拔484米以下消落带全面禁种,对取水口饮用水源保护区农作物进行清除。

  “接来下我们将形成长效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开展,切实践行‘一保一潭清水、二保一片青山、三保政策红线、四保项目推进、五保民生福祉、六保安定和谐’的路径,切实保护好黑龙滩饮用水环境安全。”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