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上午,话剧《苏东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
本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姚永亮 段小锋)3月3日、4日晚上,由眉山市和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联合出品的话剧《苏东坡》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3月5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眉山市文广新局在京举行话剧《苏东坡》专家研讨会。
研讨会上,中国戏剧教育家、中国剧协第四届副主席徐晓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中国儿艺副院长冯俐,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术辑刊主编冷成金,作家、学者、艺术学博士、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等专家一一发言,对话剧《苏东坡》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大家表示,苏东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体现,民族优秀文化的折射。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四川省也推出了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话剧《苏东坡》的创作,必将推动东坡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扬,吸引各方力量形成研究苏东坡、传承东坡文化的局面,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
研讨会上,专家们还围绕话剧《苏东坡》的文化内涵、艺术表现形式、舞台效果等进行了讨论。专家们认为,剧中创造性地融入了川剧的“帮腔”和“串场人”,使戏剧与戏曲完美融合,造成新奇的舞台效果,也让整部戏更富有现代气息;在艺术语言表现上,《苏东坡》也有所突破,话剧中不仅有苏轼诸多脍炙人口的书面化诗句,还加入了苏东坡故乡眉山的方言俚语等四川元素,让观众在观看时多方位感受苏东坡有喜有悲的人生,有声有色的诗词,有情有义的故事,彰显了巴蜀地区的人情风貌和四川人特有的诙谐和幽默。整台话剧还利用戏剧的“假定性”创作,通过苏东坡一生的气象和诗意,带给观众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