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9-22 16:40:46
责任编辑:李泓莹
王玉华将发酵后的有机肥用于果树、茶叶施肥。
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文/图
村道宽敞,产业连片,房屋整洁……走进丹棱县张场镇岐山村,到处都是一幅美丽新村的画卷。这个昔日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居住环境差的省定贫困村已经旧貌换新颜,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日,艳阳高照,岐山村4组某养羊场内,村民王玉华正在清扫羊圈。王玉华今年44岁,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党的十八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王玉华一家发展了40亩茶叶、7亩多猕猴桃,还养了40只存栏种羊,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羊,种植茶叶、猕猴桃,每年收入能有6、7万。”2016年6月,他被评为了村里的脱贫示范户。
近年来,丹棱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全县党员干部党性原则强不强、为民情怀深不深、工作作风实不实、工作能力强不强的试金石,以决战决胜的信心抓脱贫,以攻坚拔寨的拼劲抓脱贫,成效显著。2016年底,丹棱率先在全省、全市完成脱贫任务,并成为全市唯一受省委、省政府表扬的片区外脱贫攻坚先进县。据了解,2016年全县GDP实现54.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68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丹棱精准识别最终认定贫困户2804户8065人。丹棱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受益最大的是像王玉华这样的8065名曾深陷贫穷泥沼的老百姓。
张场镇廖店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内,曾丽琼一家正忙着张罗午饭。房屋内家具家电齐备,十分舒适温馨。今年春节前,曾丽琼一家搬进了新家,在新家里过了一个热闹的春节。“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住上了安全的新家,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曾丽琼感激不已。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引领下,曾丽琼还积极参加“农民夜校”培训,熟练掌握了脆红李种植技术,发展了10余亩脆红李,长势良好,明年就要开始挂果了。有了持续增收的产业,曾丽琼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促进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奔康,增强已退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省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据了解,今年以来,丹棱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防返贫、促奔康”为目标,以创建“四好村”为抓手,持续发力,着力实施产业奔康提升、旅游奔康提升、村集体经济提升、易地搬迁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社保扶持提升、环境氛围提升、信息档案提升“九大提升行动”,巩固成效促奔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