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将秸秆放到集中堆放点。
余静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文/图
5月12日上午,洪雅县中保镇义公村4组村民王月全,开着三轮车,载着一车秸秆驶入该村一秸秆堆放点。“以前基本上就直接在地里处理了,现在设了集中堆放点,离田近,而且这种处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都愿意把秸秆运到堆放点。”王月全说。
与去年不同的是,秸秆堆放在指定地点后,不直接运走,而是由洪雅某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投放腐化剂,让秸秆慢慢腐化后,再集中运送到该企业车间。“这样做可以减少秸秆的运输成本。”该企业总经理史小兵介绍。据悉,企业还在该县洪川镇、中山乡设置了秸秆集中堆放点。
当日,记者在中保镇宋安村祥云奶牛专业合作社看到,牛舍干净整洁,只有零星的几坨粪便,整个养殖场也没有牛粪堆放点。原来,该合作社的牛粪也被这个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目前,合作社有400余头奶牛,每天能产生12吨粪便,企业每隔10天来对粪便进行清理、运送。

该企业有机肥包装车间。
收集来的秸秆、粪便怎么办?
“公司将秸秆打碎后混入牲畜粪便,再加入生物菌种和活性物质,通过腐熟、发酵和过筛等程序,最后制成有机肥。”史小兵介绍,一个月能处理上千吨粪便,“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养殖面源污染,而且有机肥的推广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还减少了水污染等。”
据悉,洪雅县1万吨有机肥生产扩建试点项目于去年落户该企业,项目总投资944万,其中政府补贴420万,建设目的是为逐渐解决该县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我们设计产能为每年生产1万吨生物有机肥,处理消化5万吨粪污,3万亩油菜秸秆。”史小兵介绍,将争取在三年内打造1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1万亩高品质茶叶基地,1万亩高品质水稻基地。在打通农业产业循环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县农业和环保等相关部门,为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洪雅县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引进了不少环保科技公司,有效遏制了全县秸秆焚烧,并以“五型”(设施型、生态型、风味型、观光型、效益型)畜牧业为抓手,积极推进现代绿色养殖。与此同时,洪雅还坚持“种养平衡、循环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完善“牛-沼-茶”、“牛-沼-草”等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已建成现代牧业种养循环示范区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