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仁寿雷鸣村:脚踏实地步步到位 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5-15 15:47:39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郭侨 文/图
 
热浪中伴有凉风,绿野里金色硕果满枝。正值枇杷丰收时节,5月12日,走进仁寿县玉龙镇雷鸣村,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采摘的身影,他们有说有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雷鸣村属于典型的“插花式”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93人,目前已脱贫42户161人,2017年预脱贫12户32人,实现全面脱贫。
         
吕智(左一)和村支书一起与李艳母亲坐在新房里交谈。
夯实基础建设 提供脱贫保障 
 
从以前的土墙草房搬到如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雷鸣村4组贫困户李艳一家人已开始新的生活。“没有扶贫的好政策就没有如今的好生活,住在易地搬迁自建的新房子里,一定会好好珍惜,自立自强。”李艳母亲动容地说。
 
“全村共有20户贫困户享受易地搬迁政策,2016年实施完成4户14人,2017年的16户48人正在加紧自建。”雷鸣村第一书记吕智介绍,对于贫困村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要解决基本的住房问题,更要从宏观上夯实基础。
 
2016年,该县国土局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到雷鸣村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土地400余亩,修建及硬化道路4.5公里,修建山粪池12口。争取其他项目资金整治山坪塘2口,治理渠道1.3千米,硬化道路1.2千米。今年,县扶贫移民局、县农机局将陆续投入资金280余万元,完善雷鸣村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提灌站1个,修建及硬化道路2公里,整治渠道5公里,修建山粪池45口,整治山坪塘3口。
 
“以往受到交通条件的制约,我们的好枇杷卖不出好价格。”吕智说,希望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广阔的销售市场。他也憧憬着,在不久的将来能依托处于清水河流域的地理优势,融合本村枇杷、柑橘和邻村油用牡丹等产业,进一步打造村里的旅游产业大道。
 

吕智(左一)和村支书帮助黄建群采摘枇杷。
聚焦产业发展 催生内在动力
 
“如果手脚麻利体力好的话,一天可以摘一两百斤果子。”接近中午,在雷鸣村10组的一处枇杷地里,59岁的贫困户黄建群正顶着烈日忙着采摘。
 
今年的枇杷行情不错,前来雷鸣村统一收购的商家对于优质果能给出6至8元的批发价。“我家的枇杷零售时,最高卖过12元一斤。”黄建群喜滋滋地说,目前家里有一亩地的枇杷已挂果,预计能卖出4000元。不等不靠不要,黄建群依托产业扶贫政策,继续发展种养殖业,新种植了2亩枇杷和3亩柑橘,还养起了10头山羊和鸽子、鸡、鸭等家禽。
 
据悉,为了催生内在发展动力,雷鸣村积极发挥“党建扶贫、双百示范”项目作用,依托全村千亩果树种植的良好基础,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联系纽带和龙头作用,由一户贫困党员同步带动发展多户精准扶贫户进行种养殖业。创新农村发展模式,2016年将农产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了枇杷在京东网上销售6000公斤,并因网络效应吸引外地客商来本地采购枇杷20000公斤。
 
为了进一步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雷鸣村积极引进业主发展规模种植业。目前,共实施土地流转500余亩,达到了资源优化配置,充分释放了土地“红利”。以雷鸣村2组的贫困户胡金辉为例,不仅出租了自己5亩土地给业主,其爱人还常年在业主的果园务工,一年能实现务工收入上万元。
 
   “今年全村预计能销售枇杷80万斤,收入可达到240万余元。”吕智说,当前,雷鸣村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要继续做好产业扶贫过程中跟踪指导服务,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算好细账,确保2017年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