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2-05 09:36:50
责任编辑:
春节逛东坡城市湿地公园
记者 陈燕利 肖倩 文/图
【核心提示】
过年好,好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所有节日中最传统、最热闹、最喜庆的一个节日。面对春节七天大假,该怎么过才能让这个节日更有意义?是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犒劳一年的辛苦,是与亲朋好友在一起庆贺一年的成就,还是与家人享受闲暇的时光迎接新一年的开始?不管怎么个过法,平平安安、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始终都是过年的主题。
民俗活动、灯会庙会、旅游景区……春节期间,我市各地精彩活动接连不断,各种吃喝玩乐样样有,这些不但增添了浓浓的年味,也吸引广大群众热情参与其中,大家在“红红火火过大年”中体味幸福,感受温暖,展望美好未来。
洪雅县槽渔滩镇罗坝古镇上的牛儿灯巡街表演
看
造春节文化大餐
过年过出“文化”味儿
既有高水平的高雅文艺演出,又有贴近市民的社区文化活动;既有猜灯谜、赏字画等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又有体现眉山本土特色的牛儿灯、抬工号子等非遗展示表演……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伴随眉山市民度过了一个充实的长假。
1月28日,大年初一。东坡区启贤广场上洋溢着喜庆气氛,猜灯谜玩游戏等一系列春节文化惠民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参与。当日,主办方一大早就挂出了精心准备的2000条谜语,五彩缤纷的谜条与蜂拥而至的市民相映成趣,人们或驻足围观,或冥思苦想,或兴奋解谜。“辜负香衾事早朝,打七言千家诗,应该是‘共君今夜不须睡’。”、“一步一滴泪,一行一折柳,打一春秋人,整个应该是‘少正卯’”……刚来一会儿,16岁的陶立川就和妈妈一起“拿下”3条灯谜,并收获了包括牙膏、香皂、纸巾等几样小礼品。“有关苏东坡的很多故事,都跟灯谜有关,作为东坡故里的一分子,我当然也知道一些。”陶立川说,每年初一,父母都会带他来三苏祠参加猜灯谜的活动,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领到奖品,非常开心。
冥思苦想猜灯谜
与此同时,广场一旁的“幸福一家·趣味游乐活动”游戏一开场,便吸引了众多群众的目光,现场很快被小朋友和家长团团围住,无敌风火轮、愤怒的小鸟等比赛有条不紊地进行,小朋友也是越来越欢喜,都纷纷拉着家长参与活动,赢取奖品。“这个节日的氛围真好,一家大小都有玩的。”难得外出的九旬老人赵国兴边走边看,并连连感慨好热闹,好有过年的味道。
东坡区这边人声鼎沸,青神县那边同样热闹非凡。当天,该县第十七届竹编艺术节开幕,来自四川、湖南、陕西、吉林等地的民间艺术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精彩的民俗艺术表演。
杂技、反串、民族舞蹈等节目一个接一个,精彩的节目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围观,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将舞台包围的水泄不通。几名专程从乡下坐公交车来看戏的大妈大伯乐呵呵地说:“特意乘了汽车来的,他们表演得真是好,给我们增加了不少节日气氛。”一名站在外围远远观望的年轻姑娘不时举起手机拍下台上表演的精彩瞬间:“演员的一歌一舞,家人的一颦一笑,都值得记录,这些开心便是过年的味道。”
在这个春节,眉山各处都像东坡区、青神县一样,文化惠民活动红红火火。2017年春节期间,我市各区县大力度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请民俗进城、送文化下乡,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多元、覆盖面广、年味浓厚。如洪雅县槽渔滩牛儿灯巡街拜年、仁寿非遗展示表演、彭山春节惠民电影放映等等,这些活动既满足了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化“盛宴”的心愿,又让大家体会到新春的喜庆祥和,更是共享到了我市文化发展的喜人成果。
音乐喷泉魅力大,夜游市民乐开怀。 赵娜娜 摄
【玩】春节不必走远 眉山照样耍得巴适
“我在这里猜灯谜,你在哪里?”农历新年假期里,我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广大的市民积极参与,各个活动现场人潮如流。不仅如此,人头攒动的场景同样出现在七里坪、老峨山和进行水舞声光秀表演的湿地公园等旅游景地。
大年初一19时27分,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的音乐喷泉景点周边已经围满了市民。3分钟后,随着第一个音符的响起,美妙绝伦的音乐喷泉表演正式上演。有的市民专心致志地看着美丽的盛景,移不开目光;有的拿出手机,记录下此时的湖光水色;有的兴奋地跟身边的亲友讨论起来……
音乐喷泉表演结束后,大学生张闫将拍下的图片发到朋友圈,配上“逛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赏音乐喷泉是眉山人的过年标配”的文字。很快,他各地的同学纷纷留言,表达对这一美景的向往。“我计划这次春节陪家人在眉山慢慢转悠,好好领略家乡美。初一这天,我们逛了苏辙公园、东坡竹园、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眉山这几年越来越漂亮,城区内各处公园特色鲜明,处处花木扶疏,水清景美。”
近年来,我市以“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天蓝水碧家园美的新眉山让眉山人尽享生态宜居生活。这个春节,走进我市的各个公园,处处可见人们休闲、娱乐、陪伴亲朋的场景。
初二到初五,张闫和父母计划了一场康养眉山游,七里坪、槽渔滩这两个景点,让他们体验了各有特色的休闲游。槽渔滩既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如古老的娑罗树群,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张闫一家在那里玩得相当尽兴。在七里坪,张闫和父母到玉屏山野鸡坪度假营地,体验了森林骑游。“这可比在家蹲着看电视、打麻将舒服,不仅耍得高兴,还锻炼了身体,明年我们还来。”张闫母亲非常满意这个到眉山各处玩耍的春节。
初六,张闫一家开启了他们春节的最后一段旅游——怀古眉山游。中岩寺、柳江古镇、彭祖山三处景点皆是一方文化的圣土,藏着引人入胜的美景。“我们在柳江古镇住了一晚,夜晚的柳江灯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情,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张闫说。
“十二五”以来,我市加快建设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强力推进旅游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七里坪、瓦屋山、洪雅幺麻子藤椒博物馆等一批精品景区打造提速,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等资源快速向旅游商品转变;东坡泡菜、青神竹编等旅游商品上档升级,吸引着八方游客;农家乐、乡村酒店设施、服务不断改善,乡村旅游景点特色鲜明,成为我市旅游的一大亮点。
如今,眉山市民身边有公园,家门口各色旅游景点好玩、好耍。这个春节,许多眉山人跟张闫一家一样,省去了旅途的颠簸、劳累,享受了一把好玩眉山游。
家的味道。
【吃】难忘是家乡味 寄托难舍故乡情
春节,“吃”往往会成为大部分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这可以算是过年的最大特点之一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似乎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更加显得入情入理。
1月29日早上8点,天光刚刚亮透,东坡区崇礼镇白马村的胡阿姨就骑上三轮,准备到菜市场采购年夜饭的食材。今天,她远嫁山东的女儿李娟要回家,与母亲吃上一顿团圆饭。
青翠欲滴的本地蒜薹、饱满新鲜的豌豆、嫩黄软糯的玉米……胡阿姨将女儿衷爱的蔬菜一一放入菜篮子中。与相熟的肉贩打一声招呼,她接过对方早已为自己备好的猪蹄、排骨、鲜肉。很快,胡阿姨的三轮车车斗中便塞得满满当当。她一看手机,已经10点,立刻给丈夫打电话,让他赶快到眉山东站接女儿,自己则马不停蹄地往家赶。
10点30分,胡阿姨正忙着将采购的食材拿到厨房中,女儿熟悉的声音在屋外响起。她立即放下手中的袋子,快步走到大门处,只见女儿牵着外孙女正朝自己奔来,外婆、女儿、外孙女一下子笑呵呵地搂在了一起,胡阿姨丈夫提着女儿的行李箱,笑呵呵地看着这团圆的场景。
为团聚干杯
“你们母女俩这个点才回来,时间来不及,中午就煮点腊肉来吃,晚上再吃大餐。”胡阿姨从房梁上取下腊肉、腊鸡。为了这一年一次的相聚,胡阿姨从去年11月就开始准备。她精心挑选了10斤上等臀尖肉,又将家里养了半年的两只土鸡杀好,经过腌制、烟熏、风干,胡阿姨的腊肉、腊鸡泛着诱人的油光。
哔哔啵啵的柴火燃烧声很快在农家厨房中响起,十几分钟后,锅中的水开始沸腾,蔬菜的甜香味混合着腊肉特殊的香气,勾引着李娟心里的馋虫。“腊肉里还煮了娃娃青菜,我妈晓得我喜欢吃,年年都要腾出两分地种这个菜。”虽然已经离家近十年,李娟的眉山话还是相当娴熟。
一家人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后,李娟父亲忙着挂红灯笼、贴对联,李娟和母亲则为年夜晚忙活开来。
在哗哗的水声中,李娟一边清洗着蔬菜,一边和母亲聊起了自己在婆家的生活。外孙女在旁边奶声奶气地搭话,她山东味儿的普通话逗得胡阿姨大笑起来。
舞龙舞狮受欢迎。记者 彭林 摄
18时许,16个菜准时端上桌,一家人坐到桌前。李娟父亲拿出泡了一年的枸杞酒,要女儿陪自己喝一杯。看着父亲这样高兴,李娟拿起父亲给自己准备的小酒杯,轻轻抿了一口。“小时候,老汉儿就喜欢用筷子沾酒给我尝。不管离家多远、多久,家中的饭菜香都是我忘不了的味道。”
“姑娘家家的喝啥子酒,别理你老汉儿,吃菜、吃菜……”胡阿姨夹起一块红烧猪蹄放到女儿碗中,又给孙女的小碗里加一勺豌豆肉末。碗筷碰撞声、欢歌笑语声在农家小院里回荡开来。屋外有村民点燃了鞭炮,年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温暖着李娟和每一个回家过年的眉山人的心房。
故乡的味道牵引着游子心,他们把思乡之情寄托于腊肉、腊肠、泡菜等家乡食物中。每到春节,不论路途多么遥远,他们总要回家,与家乡的父母、亲人坐下来,品品家乡味,说说故乡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