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聚焦世界目光
——眉山市发展理念创新观察(下)
记者 张守帅 文铭权 袁丽霞
12月初,眉山投资促进部门设立5个招商工作组,集结兵力,重点突击5个有望成长为千亿的产业。
产业是城市根基,培育千亿产业是每个城市的梦想。但眉山逐梦,却遭遇严峻的现实:建市晚、面积小,一头牵成都一头连乐山,“夹心”小城面临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保持定力、专注发展的眉山,在2016年末走到聚光灯下。
总投资400亿元的黑龙滩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工,投资量刷新该市单个项目引资额纪录。此前的西博会上,眉山还一口气签下41个项目,总投资434.53亿元。
就连美国知名独立经济智库米尔肯研究所,也给出“最佳表现”的评价。其公布的2016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中,有一个“三线城市组”,眉山在苏州等227个城市中列第八位,较上年提升76位。
国内外目光聚焦眉山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条发展线:眉山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连续8年居四川第二位,是四川市州中除成都外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
接轨国际
世界500强“接踵而至”
世界500强企业甲骨文与陶氏化学进驻眉山的节奏,称得上“接踵而至”。
10月底,位居世界化学工业界第二名的美国陶氏化学,启动眉山工厂项目建设;一个星期后,信息业巨头甲骨文宣布入驻彭山。陶氏化学称项目要“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甲骨文则要建立辐射全国范围的完整人才与信息产业生态链。
两个项目都不乏引领产业高端的使命感。
眉山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王世林说,世界500强企业选址谨慎,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眉山的后发起步,选择了做强生态,持之以恒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就连园区内也要穿插绿地,形成“绿珠”。
这种绿色发展理念,为眉山创造了接轨国际的机遇。亚马逊中国区负责人来眉山考察时,看到东坡湖上的皮划艇训练,那一汪碧水让他“一见倾心”。
世界500强无疑具有“标杆效应”。亚马逊公司眉山运营中心投用后,苏宁云商、海尔物流等企业也相继落户。
“环境是软实力,服务更是。”眉山市委书记李静说,突出“成都区位、眉山服务”,眉山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大格局。
一批眉山特有的“名词”诞生了,如“六驾马车”“五个‘千亿产业’招商组”“七个驻外经合局”等。“六驾马车”是指整合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外侨台办、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和市贸促会职能,组成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形成招商合力。眉山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对招商引资承诺的事实施台账制,“一月一研判、一月一预测、一月一分析、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
随着“眉山服务”深入人心,各级干部心中烙下一份日历表:每年2月至3月是“助企解困月”,5月是“无会月”,要走下去解决企业稳增长问题……
联合利华(四川)全球生产基地,用实践证明投资眉山是值得的: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
截至目前,入驻眉山的世界500强企业达48家。值得一提的是,眉山固定资产投资近八成来自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方阵。
果断“拒签” 拒出千亿产业雄心
自2012年开始,眉山招商引资频现项目“拒签门”。
作为后发地区,眉山对引进大项目虽如饥似渴,但为保绿水青山,眉山市委市政府态度明确:落后的项目,投资量再大也不引进;污染环境的企业,利润再高也不要。
岷东新区产业新城,坚持不引进“要冒烟”的企业,转向专注于发展科教文化创意旅游类产业。经过“三年成框架,五年见成效”,“中国樱花第一城”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眉山先后4次大规模集中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03家。2014年,东坡区13家造纸企业被全部关停,共淘汰落后产能22.9万吨。随着腾笼换鸟,该区全速打造“西部药谷”,吸引30家生物医药及相关企业入驻。仁寿汪洋镇60多根烟囱被成功爆破,“小而散”的67户耐火材料企业整合成14户。
对工业格外严格,并不意味着眉山放弃了工业。相反,眉山坚持工业强市,并作为首要战略。发展工业,关键是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断腕”后的眉山,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眉山每年拿出3000万元,奖补创新驱动企业,组建专家咨询组,为企业转型升级把脉。
青神环龙新材料公司,生产出的“斑布”纸供不应求。该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通过技术攻关,研制出竹生态原浆纸,走出无污染的造纸生态路,打破传统造纸企业的环保瓶颈。
在岷东新区,随着四川工商学院等多所学校入驻,已形成涵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产业布局。今年7月,投资10亿元的华为大数据中心入驻。
今年前三季度,眉山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排名第四。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坚定了眉山绘制五个千亿产业长卷的雄心。
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及制品、“东坡味道”、现代服务业,被寄望构建五大千亿产业“巨舰”,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竹编成为四个百亿产业“奇兵”。
强农富民 人人参与有动力
绿色与产业和谐发展,绿出了“金色”,振兴了眉山。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群众得到了什么?
眉山决策层意识到,绿色生态要转化为让老百姓直接受益的财富,老百姓才会真心拥护,青山绿水的生命力也才能长久。
10月12日、10月31日,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第八届中国泡菜博览会相继在眉山开幕。许多人对泡菜、竹子不屑一顾,眉山却把它们培育成发展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去年,“东坡味道”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83亿元,带动21万农户增收8.6亿元,带动2.5万户农民就近务工,实现工资性收入5.3亿元。
千禾味业是生产酱油和醋的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品质提升,产品占领了大市场,企业成功在主板上市。
泡菜的想象空间有多大?眉山市提出,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以上,将一坛泡菜彻底泡成大产业。
眉山竹林种植面积108万亩,青神县“人人用竹编,户户都会编”,被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该县设立竹编产业园区,鼓励产业向园区聚集,实现年产值15亿元。
如果说,泡菜向规模化挺进,竹子则在精细化道路上深耕。
青神县竹编产品《清明上河图》不足300克,卖到106万元。竹编大师张德明和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合作,创新出的竹编花瓶售价3万元。按照规划,“十三五”末眉山要实现竹编产业产值100亿元、从业人员达100万人“两个一百”目标。
为让“活树”加快变成“活钱”,洪雅县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股权量化到村民,林地通过流转后,农民年年可获得收入。
看得见的生态效益,推动着产业理念的嬗变。洪雅县中保镇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把奶牛的粪便制成沼液,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田里灌溉,田里种植草料再反过来喂养奶牛,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循环模式。
就连法国人也看好眉山的农业发展,选择在那里共建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区。眉山农民种树植绿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比全国高26.5个百分点。
今年10月,眉山被亚太旅游协会评为亚太地区2016年(二三线城市)首选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