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八届中国泡菜博览会开幕之际
眉山网记者 李幸
眉山蔬菜产业基地。(市委宣传部供图)
“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四千年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孕育了丰富的蔬菜品种资源。远古之时,古蜀先民盐渍蔬菜产生了泡菜的雏形;三千多年前,寿星彭祖在彭山腌渍泡菜做养生食补;九百多年前,苏东坡用家乡泡菜烹制“东坡肘子”“东坡鱼”,此等人间美味与东坡名句一同千古流芳……
如今,眉山人考究食材,珍视传统,承袭文化,将创新、高科技与高标准运用于泡菜之中,凝结成“东坡味道”。它上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端上过人民大会堂国宴餐席,世界各地也有它的“粉丝”。它造就了眉山的百亿产业。
一碟小菜,传承千年,誉享世界。10月31日,第八届中国泡菜博览会将在眉山盛大启幕。期间,“东坡泡菜”品鉴餐叙、泡菜展示展销、东坡美食文化与川菜发展研讨会、寻找“东坡泡菜”文化遗产传承人、“东坡味道”美食美景金秋精品游等19项活动,一起寻找美食与舌尖的邂逅。
文化与情怀“浸泡”出百亿产业
眉山拥有悠久的泡菜历史,“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更是将泡菜推广发扬。生活窘迫的时候,一撮盐、一碟泡萝卜、一碗米饭的“三白饭”是他的食物;生活富裕的时候,他用咸菜、泡椒、泡姜等配料,发明了“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肉”等美食。家乡的泡菜,随着苏东坡的宦居、游历的足迹,流布全国并远播海外。
受到“三苏文化”浸润的眉山人,对生活永远保持热情,对吃非常讲究,煎烤蒸烹都是学问,选材切割如诗如韵。百姓家中一坛坛东坡泡菜,呼吸吐纳着博大精深的东坡文化,席上的二金条辣椒,也因有了北纬30°的阳光和岷江雪水,日晒夜露,散发出无可取代的川味。
可是,将这种无可取代的川味,从家庭的自给自足走到工厂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却是不容易的事。而眉山靠着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摸准市场脉搏,成就了百亿泡菜产业。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眉山泡菜便开始由作坊式加工向工厂化生产转变。眉山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泡菜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潜力,不断加大对泡菜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泡菜产业逐步做大做强。2005年10月,市委作出《关于加快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蔬菜产业化正式列入全市农业领域重点扶持的四大产业之一,并配套制发了《眉山市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打造“中国泡菜之乡”的实施方案》。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四川东坡泡菜产业园建设方案》等7个配套方案。
2010年之后,眉山又启动中国泡菜城建设,作为推动泡菜产业发展的龙头。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国泡菜城泡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先后成立了东坡泡菜产业推进领导小组,设立市泡菜产业推进办公室、中国泡菜城管委会、东坡区泡菜产业局,作为指导泡菜产业发展的机构和部门。2015年,眉山市、东坡区两级党委、政府作出了打造“东坡味道”食品产业的战略部署,印发了《眉山市“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决心用5年的时间打造包括“东坡泡菜”产业在内的“东坡味道”千亿食品产业。
104.92亿元、121.77亿元、136亿元,从2013年眉山泡菜产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后,三年来,眉山泡菜产业销售收入一直“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1—9月,该产业销售收入已达121.96亿元,全年预计将突破150亿元。
“美国人可以把一杯水做成世界五百强,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一碟菜也做成世界五百强呢?”眉山已定下目标,并朝着目标昂首迈进!
产业链凝结科技与创新
东坡区崇礼镇光华村,地处中国泡菜城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核心区域,近年来,泡菜产业给村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土地流转出去种植泡菜,老人和妇女收取土地租金,又在工厂打工,土地撂荒问题解决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当地村民伍晓勤说。
现在,崇礼镇的万亩蔬菜基地里一派绿意融融,再过不久,蔬菜成熟,这里将是一番忙碌景象。
“每年到了12月份至第二年的1月份,全村人就忙得热火朝天。村里较大的蔬菜业主就有4个,一个业主一天会聘请100多个工人,进行收割、削皮、装车……”伍晓勤说。村里的土地经营业主向峰表示:“我们集中采收,新鲜蔬菜主要卖给泡菜城里的泡菜生产企业,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卖出去400至500吨,大概一年下来也要销售5000吨左右的鲜菜。”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蔬菜种植,既让蔬菜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也让农户和业主吃了一颗“定心丸”。
忙碌的不只崇礼镇的田间地头,在中国泡菜城诸多企业生产车间内的标准化生产线上,拌料、装袋、封口、冷却、装箱……工人们也有条不紊地忙碌。“聚居”在中国泡菜城的泡菜企业,几乎每家都拥有自己的标准化生产线。“我们不久前从国外引进的一套泡菜生产设备已投入生产,这条生产线目前在国内是最领先的。”四川省惠通食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这条生产线上,记者看到已经深加工的泡菜通过传送带送到一个机器人处,由机器人为一袋袋泡菜封口。
科技无疑是整个“东坡泡菜”发展的内生元素,科技的背后,是研发与创新的强力支撑。依托“一中心六基地”,我市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2013年,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眉山揭牌成立,该院拥有一支固定的专家团队,团队研发的核心技术设备已投入企业生产;同时,该院还不断加强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此外,全市泡菜企业每年也致力于研发新型生产技术和新产品。
“东坡味道”走向国际
10月31日—11月4日,眉山将举行以“三千年泡菜·中国人味道”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泡菜博览会。
随着第八届中国泡菜博览会的来临,吉香居食品公司的高级研发员贺德瑞和团队成员又开始忙碌了。去年,他和助手制作的“东坡养生泡菜”以食材新颖、汤色明亮、传统与养生相结合、现场制作的泡菜口感酸爽等拿下泡菜制作大赛金牌。而去年,吉香居生产的泡菜母料水和酵母菌“五分钟还原妈妈的味道”,也获得了消费者好评。今年,该企业将拿出近期研发上市的新品推广展示。
不只是本地企业,本届博览会参展参会企业还有来自韩国、日本等6家国际知名泡菜企业,届时“东坡泡菜”将与国际对话,增强博览会国际化程度。同时,家乐福、永辉、乐天玛特、塔吉特百货等全球十大零售商将出席开幕式和“东坡味道”招商推介与签约仪式,进一步拓展“东坡泡菜”国际市场。除了惯有的泡菜、调味品企业,此次博览会将增加生鲜类、调味品原料类、酒水饮料类等参展企业,力争满足参会经销商“一站式购齐”的要求。
从2009年到2016年,每一届泡菜博览会都是“东坡泡菜”的华丽转身,都能展现“东坡泡菜”异常清晰的发展脉络,都能看见“东坡泡菜”走向国际的坚实脚印。
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东坡。目前,我市亿元以上产值企业有8家,已拥有“吉香居”、“乐宝”、“味聚特”、“惠通”、“川南”和“恒泰”等6个中国驰名商标,69个国家绿色食品,17个有机产品,8个四川省著名商标和四川名牌。眉山的红油泡菜系列,占全国销售市场的80%;鱼酸菜和酸菜鱼佐料,占全国销售市场的70%。“东坡泡菜”除摆上全国各地的餐桌,还跨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坡的味道,中国的情怀。”正如市委书记李静所言,穿越千年的“东坡泡菜”,已不再安于坛瓮,匿于乡野,成为四川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典范。
“三千年泡菜·中国人味道”,今日,且看眉山。
扫码关注第八届中国泡菜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