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眉山蓝”是怎么炼成的?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8-17 08:02:43      

责任编辑:


 

——聚焦“眉山蓝”系列报道之二

眉山网记者 刘娟

这个夏天,蓝天白云恋上了清秀的眉州大地。只要掏出手机随手一拍,便是一张精美图片。以各种姿态出现的蓝天白云让人赏心悦目。有人发出感叹:“以后看蓝天白云不用跋山涉水,在家门口就可实现,眉山越来越美了。”

这背后,凝聚了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的心血。“三大工程”建设以及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关停并转高污染企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夯实环保基础带来的最直接成果,便是今天的“眉山蓝”。

干净入驻

从源头上防止高污染企业

“企业要进来,必过环保关。”8月11日,正在为一家企业进行环保综合评估的青神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该县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他们对入驻企业实行了严格的环保准入制,环保要达到标准才能准入。

因为不符合产业准入标准,被我市拒绝的大项目不在少数。曾经,广东一家卫浴生产企业打算在眉山投资2亿元,因为一道电镀工艺不符合环保要求,吃了“闭门羹”。

“作为一个新建市,我们迫切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项目。但我们更加清楚,眉山需要的是符合产业发展、适应产业结构需要的项目。不能因为发展需要,就给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提供生存土壤。”市委书记李静多次这样说道。

要发展,更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由量向质、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由一般化招商向专业化招商”转变,瞄准“高、精、尖”和新兴产业进行招商。

任何企业都要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严格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所有重大项目首先征求环保部门意见,对不符合环保政策和选址规定的项目,国土、工商、税务、供电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发改和经信部门不予立项和备案。“只有从源头上防止高污染企业进入眉山,才会更好地留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转型升级

减少污染提升天空“透明度”

如何减少工业企业污染、降低能耗,夯实环保基础?早在2014年,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工业企业的相关支持资金将每年增加1000万元,达到3000万元。这是继当年7月出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二十六条”后,专门又面向全市各区县,尤其是天府新区片区的相关部门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的工业领域方面细则。

“这样的奖励力度创下了眉山新高,能让转型发展的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支持与诚意。”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了金象化工等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清洁生产示范园区。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严格控制过剩产能。2015年度,我市未审批、核准和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目前我市境内没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也没有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

为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我市还结合实际,针对建材、造纸、钢铁等重点污染行业,反复筛查列出了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目前,已淘汰落后产能44家。同时,积极鼓励、推动中心城区13家工业企业“退区入园”、“退二进三”。目前,全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无钢铁、石化、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极大地提升了天空的透明度。

三大工程助力

实现蓝天白云常态化

眉山能有今天的蓝天白云,“三大工程”建设功不可没。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仁寿县中央水体公园内,各类乔木、灌木和栈道、平台搭配适宜,市民在公园里悠闲地谈天说地。在洪雅县“引青入城”项目现场,园林小道曲折蜿蜒,青衣江水穿城而过,与河岸游步道、景观树、休憩沙滩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山水画卷……

2012年以来,我市就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得益于“三大工程”建设,眉山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优势成功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全市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130多家,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二位。

通过“三大工程”建设,目前,我市已新增公共绿地2.6万多公顷。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0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我市还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已完成“千湖之城”重点项目141个,占规划目标的96%,水域面积新增和恢复80.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由6.85%提升至8%,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倍。建成了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苏辙公园、仁寿中央水体公园、大雅堂公园等多个公园。采访中,不少市民纷纷表示,有了“三大工程”助力,蓝天白云一定会常驻眉山。

短评:权衡舍与得 才能实现“生态梦”

近段时间,眉山因为有了蓝天白云而变得更美了。不少眉山人都在微信、QQ里晒图,展示自己的家乡美。其实,眉山能有今天的蓝天白云,与党委政府不断夯实环保基础密不可分。在权衡舍与得中,眉山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对大项目时也毅然对其环保指标进行综合考评,不合格者坚决拒之门外。

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这样的“魄力”不是谁都有。一些地方考虑最多的依然是GDP和企业的税收贡献率。眉山敢于对大企业、大项目说“不”,是长远目光的体现,更是对群众负责的体现。

有舍才有得!舍得不达标的大企业、大项目,终究会赢得比GDP和税收更具价值的东西,那便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这才是所有眉山人的中国梦、生态梦、幸福梦。

>>>更多精彩见视觉眉山:看见 留住“眉山蓝”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