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走访最可爱的人: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使命担当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07-31 10:04:27      

责任编辑:




武警官兵的训练现场。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严丹玫

  【核心提示】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风采,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样子。在历史上,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的样子;上甘岭战役,“钢少气多”、一往无前是志愿军的样子;雷锋“做革命的螺丝钉”,代表着和平时期军人的样子;而当代军人的样子,又是什么?

  洪涝灾害,他们冲向前;地震救援,他们冲在前;百姓需求,他们冲在前;国家有需要了,他们冲在前……他们用行动,不断诠释着当代军人的精神——“责任与担当”。

  【不畏艰险】洪水来袭冲在一线

  7月以来,我市多次遭遇强暴雨袭击,东坡、洪雅、丹棱等部分地区相继被淹,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各种灾害事故频发,造成房屋受损,群众被困。在这危难时刻,我们总能见到消防官兵的身影。

  7月5日18时30分,洪雅县公安消防大队的值班室里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来自于止戈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由于受暴雨和上游水电站泄洪的影响,青衣江的水位逐渐上升,到18时左右通往小岛红橘林的道路已被水淹没,还有7名村民被困孤岛,无法取得联系,为此请求救援。

  接到电话后,消防官兵迅速奔赴现场。一到达现场,消防官兵就迅速侦查现场地势,寻找适合救援的阵地,制定救援措施。“我们尝试用冲锋艇直接登岛救援,但水流又大又急,冲锋艇无法达到河对岸。”中队长文滔说,只能被迫改用横渡的办法实施救援。“被困人员和我们的距离,刚好可以用救生抛投器把绳子打过去,做横渡的支点,消防员上岛后再把被困人员一个个带过来。”


消防队员横渡进入江心孤岛

  时间就是生命,洪水还在上涨,救援形势越来越紧迫,但想找个支撑点固定救生抛投器却并不容易。此时,被困人员情绪也开始焦燥起来,试图强行到达对岸。经过再三尝试,20时55分,消防官兵终于将救援绳索固定好,并完成救援通道的搭建。

  通道搭建好后,30岁的抢险班班长陈月海主动拦下了横渡的任务。“班上队员们的年龄太小,怕他们出意外,我是老大哥、有经验,理应打头阵。”陈月海说。虽然有经验“傍身”,但横渡任务还是惊险万分,由于雨一直下,救生绳被淋湿,导致摩擦力减小,极易打滑,再加上湍急的水流,情况十分危险。

  “三十几米的距离,平常花费不到一分钟,这次我花费了三四分钟。”陈月海说,所幸最后安全到达小岛实施救援任务。

  22时,一名被困人员被成功营救。

  22时30分,第二名被困人员安全转移到岸上。
  ……

  6日凌晨1时许,经过近7个小时的紧急救援,7名被困村民全部被营救上岸送回家。而参与抢险救援的消防官兵们,依然在忙碌着:设立危险标示,收拾救援工具……此时,已分不清他们脸上淌着的是雨水还是汗水。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果有群众被困,我们第一时间、不顾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得把伤员、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的区域,这就是我们消防军人能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事情。”文滔说。

  抢险一波连着一波,战斗一场接一场,救灾现场,也是军人们的战场,是他们,给洪灾中的人们带来希望。


救助七名被困群众现场

  【有勇有谋】托起强国强军梦

  不仅是抗洪救灾,无论什么危险,他们都不畏死亡,冲在一线。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颤动让许多人陷入了恐慌之中,当大家都还在热议着这次地震的种种,武警眉山支队的一支队伍已经紧急赶赴了灾区雅安。

  为了给最需要的地方带去帮助,他们决定进入重灾区宝兴县,可进去的路已经被塌方和泥石流堵住了,车辆无法前行,只得徒步。在负重徒步了5个小时后,武警眉山支队抵达了宝兴。

  为了争取多一丝的希望,他们顾不上自身的劳累,立马展开了救援行动,抬伤员、搬物资,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跟时间赛跑,和死亡竞争。

  令参加救援行动的一名武警战士卫星记忆犹新的,是去救下困在宝兴附近的一座山上三名80多岁高龄的老人。上山途中,因为泥石流滑坡,路十分难走,卫星和另外一名武警战士左右两边开道,不料路太滑卫星一直往后滑,旁边就是河流,幸而被一块石头拦住,最后有惊无险。

  “上了山,老人一直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感谢。”卫星说。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为了让老人顺利下山,卫星他们一行9人,2人在前面开道,中间3人将自己和背上的老人捆绑在一起,后面4人拉着绳子保护其安全,一脚一个坑,把老人背下了山。

  问及有没有考虑过自身安危,参与救援的武警都表示,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百姓渴求救援的眼神,他们没理由不上。


训练时。
 
  这些武警官兵身上充满的能量和勇敢,不仅来源百姓对他们的信任和依赖,也离不开平时艰苦的训练。

  今年22岁的武警贾雄超,回顾自己的军旅生涯,最让他收获丰厚的,是每一天的训练。

  “每天10个小时的锻炼,风雨无阻,看得到自己身上的变化。”他想起最初刚入伍没多久,在一次行动中没多久就觉得手软,整个人有些无力,那时他便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训练提升身体素质。

  他说,没有什么不能坚持,受了伤咬牙也能继续,每天进步一点,积少成多,未来需要的时候,才能不拖后腿,为国家和百姓效力。

  除了大灾大难面前的“勇”,当代军人的身上更要有“谋”,如今已是武警眉山支队第三中队队长的卫星,更多担当起每一次行动幕后的参谋。

  “没有部署就像是一盘散沙,就不会有圆满的行动。”卫星说,在许多次配合公安干警的抓捕行动中,他要提前沟通协调,了解犯罪份子的特征,再根据行动任务部署兵力,再上报审批,这其中的环节都需要他亲力亲为,不能出一丝纰漏。

  革命先烈用豪情和热血,创下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业;当代军人用自己的赤诚和奉献,有勇有谋地托起强国强军的梦想。


训练时。
 
  【甘于奉献】退伍不退优良作风

  2015年8月的一天,李洪伟接到一通电话,有人要跳湖自杀,那时他正和自己的岳父小酌,他端起酒杯饮尽杯中的酒,轻声跟岳父说了句,“爸,我有事,出去一会儿。”

  跟随那位要跳湖女子的脚步,李洪伟来到湖边,还未来得及拦住,该女子就纵身跳了下去,顾不得多想,李洪伟也跟着跳了下去。女子轻生意念强,李洪伟几次想要抓住她都被她甩脱,情急之下,李洪伟朝女子左脖的大动脉一掌下去砍晕了,可没过两分钟女子醒来又开始在湖里闹腾。

  “一个人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你不想活,你想想桥上的父母和两个孩子,你一个人让我们这么多人为你的生命奔走,你就应该觉得自己值得活下去。”或许是在湖里折腾地久了没了力气,也或许是被他的一番话感动,女子终于安静了下来,救援部队这时也赶来了,将其救上了岸。

  李洪伟上岸后正欲离开,该女子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扑通”一声给他跪下来,老人家不停地说着“感谢你救了我的女儿”,李洪伟赶紧将老人家扶起,想起一把年纪还承受这样的痛,他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

  而整个过程,李洪伟全然没有想过自己的安危,万一湖里暗坑深,万一女子拉扯过程中两人一起沉了下去,万一……他自己也上有老下有小,怎么给亲人交待?“可是那个时候真的考虑不到那么多了,作为一名从军16年的战士,即便现在退伍了,一遇到紧急情况就立马行动的习惯已经刻在了我的身体里。”李洪伟说。

  当兵16年,李洪伟参加过98年抗洪救灾、汶川地震驰援、玉树地震驰援等等,在灾难面前,他义不容辞,展现了当代军人甘于牺牲奉献的面貌,退伍后,他依旧保持着部队里的优良作风,他说,部队给他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思想上和信念上的成熟,别人不愿意管的事,别人不愿意担的责,他都会第一个挺身而出,第一个肩负责任。

  李洪伟从部队回到眉山两多半的时间里,创立了酷跑团,让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动中来;经常做些公益活动,不图回报;一遇到有人求助,二话不说就上……“可能我付出了,别人不一定认可,可是只有我付出了,才有可能去感染别人,就冲这点,我就必须坚持。”

  一顶军帽,顶的是责任;一身戎装,穿的是庄严;一双军鞋,走的是神圣;一个军人,看的是军魂,担的是使命!即便脱下了那身军装,李洪伟依旧把它穿在了心上。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