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11 17:14:41
责任编辑:徐茜
9月1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市委书记黄河主持会议并谈认识体会。他强调,要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更加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笃行实干中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推动眉山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会前,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学习主题认真开展自学,撰写心得体会;会上,大家结合思想认识和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标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高度,展现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雄韬伟略,彰显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坚定,体现了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胸怀担当,与前四卷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也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教材。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前四卷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融合起来一体贯彻,确保眉山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考量,牢记“国之大者”,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第五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记录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壮阔。这一时期,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寄予深切关怀的地方,我们更要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要筑牢绝对忠诚,不折不扣完成好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要增强大局意识,深入谋划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要狠抓政治执行,把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规律认识,更加注重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眉山发展的内生动能。改革与开放是一体两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作出新的深刻阐释,更加注重问题导向,更加强化系统观念,更加突出制度引领。我们要聚焦聚力“兴产聚人”,坚持小切口撬动,真正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有感有得的实事,用好市场化手段,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上来,强化跨区域联动,更好实现资源共享、要素共用、市场共赢。
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指引,坚持投资、创新双轮驱动,奋力推动眉山发展站上新台阶。自2023年在地方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重大概念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重要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及其实践要求、方法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近年来,在这一重要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指引下,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我们要深化思想认识,从有效需求入手,摸清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公共服务、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推动投资精准发力、真正见效;从转化需求出发,紧盯创新主体在成果转化中的难点痛点,在设备设施、项目融资、用地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最大程度实现创新成果在眉山低成本、高效率转化。
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构建与千载诗书城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让眉山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向不是“GDP崇拜”,而是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跃升;不是“物的堆砌”,而是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办一件是一件,办一件成一件。要抓科学布局,把人口数据、产业布局、城市更新结合起来,完善科学选址和动态调整机制。要抓优质供给,持续提升办医办学水平,继续引进更多优质资源落地眉山。要抓普惠民生,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扩大托育服务网络,让眉山幸福成色更足。
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重要要求,喊响激情担当作为,着力营造党风正、政风勤、民风淳、干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克服一般政党普遍存在的权力腐蚀、精神懈怠问题,能够不被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所裹挟,关键在于敢于刀刃向内、激浊扬清。历经百年,我们党始终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的党,靠的就是一股革新求变的精神力量。作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要带头激情干事,带头廉洁从政,带头严管所辖,更好带动和激发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奋斗热情、昂扬斗志,把自我革命转化为激情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气象新局面。
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