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11-19 13:36:11
责任编辑:赵娜娜
“赶场小站”工作人员为柑橘装箱。
电商准备发货。
眉山网记者 钟烨 文/图
“加购物车、付定金、凌晨买买买……”这样的场景想必多数人都已不再陌生。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十年间,“双十一”从“光棍节”演变成如今的“全民购物狂欢节”。
今年“双十一”电商大战后,本报记者专程前往仁寿县物流网点与“赶场小站”平台总部,探访“双十一”背后的仁寿故事。
物流高峰到来
快递小哥一天送300件包裹
“双十一”购物狂欢结束以后,另一场“战斗”随之悄然打响,快递物流企业迎来了包裹投递“高峰期”。随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与往年相比,今年不少市民都明显感受到,包裹来得更早了。
“今年‘双十一’的送货速度确实很快,昨晚刚买的手机,今天就收到了。”11月12日下午4时,家住书院路的胡莉正在自家楼下从快递小哥手中签收包裹。她在“双十一”当天不慎摔坏手机后,于当晚8点在京东下单购买了一个新手机。订单物流信息显示,胡女士下单后,手机在4小时内拣货、打包、扫描完成,从京东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货仓发出,直到胡女士收到包裹,仅用了20个小时的时间。
14日,记者在城区一处快递分拨中心看到,两辆大型卡车停在门外正在卸货,宽阔的场地上包裹按照投递区域堆成一座座小山,工作人员在其中来回穿梭,忙着卸货、扫描、分拣、装车。不时有快递小哥驾驶着投递一空的车辆回到网点,在同事的帮助下再次装满一车包裹,继续出发开始下一轮投递。
“‘双十一’高峰期间,不仅我们站点50余名员工在全力奋战,还额外调拨了投递车辆、招聘了临时工,为的就是尽量减少包裹的滞留时间,尽快将包裹送到消费者手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3日一天,网点就派送了14000余个包裹,收发近2000个包裹,分拣工和快递员忙得脚不沾地。通过采取先下车先派送、分批次派送等措施,包裹派送速度有效得到了提高,包括乡镇快件派送在内,近两年已不再出现快件堆压滞留现象。
14日晚上8点,快递员周伟仍在派件路上奔波,他在去年“双十一”前加入了这个行业,这是他经历的第二个“双十一”。一年的时间,他派送了包裹近4万件,经历路途近2万公里,加起来能绕行赤道半圈。当天早上6点,周伟就赶到网点,7点准时出发派件,来回6次派送包裹370个,工作量比平日的2倍还多。他要持续工作到23时才能将一天内的包裹全部派送完毕,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还将持续到本月下旬。
“双向流通”服务
电商走入农民生活方方面面
“多亏‘赶场小站’帮忙,我们农民在村里就能网购,买的东西直接送到家门口!”11月15日下午,仁寿县钟祥镇碾米村村民杜仕君从“赶场小站”配送专员邹宇的手里接过了自己的一个大包裹,包裹里是他趁着“双十一”商家促销,为即将出生的女儿提前储备的纸尿布。
而与此同时,仁寿县城西南网贸港“赶场小站”平台总部,工作人员正忙着将一筐筐来自新店乡,还带着绿叶与露水的“爱媛38号”橘橙从货车上卸下,挨个剪去多余枝叶,套上塑料泡沫网袋,装进定制的精美纸箱中,等待稍晚后统一发往全国各地。
这是仁寿县依托“赶场小站”县域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对县内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乡镇村级服务站点功能,探索出“双向流通”农村电商服务模式的一处缩影。得益于这项服务,无论是农产品上行还是工业品下行,电子商务的便捷与高效正逐渐得到全县农民的认同,走入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以1个县级物流仓储分拣中心、15个物流区域配送中心为重点,规划了6条物流配送路线,形成了完整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实现了乡镇农村服务站全覆盖。”平台渠道部经理万红说,“双十一”期间,发往全县各乡镇的包裹最多达平时的3倍。配送专员从早上6点开始整理包裹,随后出发派送,跑完一条路线最长需要8个小时,包裹最多的路线需要同时派出3台配送车辆。
而在农产品上行上,“赶场小站”实行订单式采摘,即为全县各乡镇的规模化果园签订供货协议,分别建立台账掌握水果生长情况,按成熟周期在各大电商网站发布订购链接,并按照前一天订单上午到果园采摘,下午完成发货,确保水果以最为新鲜的状态到达消费者手中。双十一期间,仅爱媛橘橙一种水果就在京东仁寿特产馆接到了5000余单订单,销售额达到了26万元。
“农村电商的繁荣程度,不仅仅是看包裹多少,更多的是要看订单广度,现在农村群众连电瓶车、跑步机都能在网上购买,这都能说明电子商务确实深入人心。”该平台负责人魏毅告诉记者,近两年,全县农村群众网购的商品从原本的日化家用,扩展到大件电器、智能产品、生产物资,甚至是代步车辆,这是农民网络意识日渐增强的体现。今后,平台将持续配合全县有关工作,对“双向流通”模式进一步进行完善,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多功能、优服务,确保让农村电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