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仁寿县

>

新闻中心

访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提名奖获得者杨克能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11-15 10:33:32      

责任编辑:罗思源


  退休不退责 关爱展风采

  ——访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提名奖获得者杨克能

1 (1).JPG

  杨克能与青岗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11.JPG

  和孩子们一起打乒乓球。(资料图片)

2 (1).JPG

  杨克能与孩子一起阅读。(资料图片)

  石艳琨 眉山网记者 梁昊 文/图

  11月8日,在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颁奖仪式上,来自仁寿县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杨克能作为“十佳五老”12名提名奖获得者之一,现场接受颁奖。

  杨克能2011年退休后,开始担任该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县家长学校总校校长,他到学校、单位、乡镇、村(社区)讲课140多次,听众达10万人次。2014年,杨克能主抓的家长学校、假日学校、青少年谈心站三项工作经验在民政部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推广。2017年他撰写了宣传关工委工作的调研、理论探讨、人物通讯和信息文章100余篇,多次被四川省关工委,眉山市关工委,仁寿县委、县政府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创新方式方法 让留守儿童不孤单

  自退休到县关工委“再就业”后,杨克能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退休不退责,一心一意把爱播撒在下一代身上。

  上午8点从仁寿县城出发到钟祥初中为1200名家长、学生讲课。讲课结束后,又到家长学校钟祥片区讲课。下午2点,他出现在城北初中的讲台上,为4000多名家长、学生讲课。3点半,他又赶往坝达初中为1500名家长、学生讲课。

  这是杨克能担任仁寿县家长学校总校校长以来,普通又忙碌的一天。

  为创新家长学校的办学方式,杨克能提出“巩固、提高、创新、拓展”的办学方向,提炼出“十大特色”,总结出“十多十少”的办学效果。他还主持编写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多本教材,每学年招收家长新学员4万人。他撰写了《承传统 树美德 让未成年人在良好家风熏陶下健康成长》等五个专题教材,对家长学员进行家规家训家风教育。

  为使暑期儿童不失教、不失管,留守儿童不孤单,2013年,杨克能提出在全县乡镇、村、社区办“假日学校”,将暑期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集中起来进行学习,不收一分钱。

  为办好“假日学校”,杨克能倾注了大量心血,组织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回乡度假的本地大学生、“五老”志愿者、村(社区)干部当辅导员。自2013年起至今,“假日学校”累计服务学生6万人次。办学中,杨克能制定了“假日学校”办学制度,并冒着酷暑到每所学校了解情况,和学生一起参加文娱活动,教学生打乒乓球、绘画等,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一致好评。

  2013年,杨克能推广新店乡关工委建立青少年谈心站的做法,在该县乡镇、学校、村(社区)推动建立了815个“青少年谈心站”,制定了《青少年谈心站工作制度》。1500余名“五老”志愿者、教师每年与上万人次学生谈心。为提高“五老”志愿者、教师的心理辅导技能,杨克能请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佳秋对该县60个乡镇青少年谈心站负责人进行心理知识培训。“青少年谈心站”的建立和运营,为青少年去了烦恼,解了忧愁。

  奔走部门单位 常态化开展关爱活动

  关爱在校学生,是杨克能的职责之一。为开展好关爱事业,杨克能常牵头关工委与教育、民政等系统合作。

  2018年,杨克能冒雨到满井镇初中讲授了自己撰写的《圆梦新时代 永做红色基因传承人》讲课材料。这是县关工委与县教体局联合开展的红色基因教育工作之一,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此外,在杨克能的牵头下,县关工委与县教体局联合开展了该县136所高中、初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当地民政局合作,摸清了该县留守儿童人数。在调研摸查过程中,杨克能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一起,为全县232名失亲儿童落实了生活补贴,同时对贫困学子制定励志扶智方案,让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选择继续读书或接受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后就业。

  2013年,投资200多万元、面积达31920平方米的仁寿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成。建成后,每年都有40多所学校选派学生到基地参训,参训学生累计达7万名。

  为落实“基地共建、资源共享”,杨克能奔走于多个部门和单位,修建完善了模拟法庭、禁毒体验室、科技馆、警示教育基地、法治教育长廊、“仁和家风”长廊等教育设施,使基地具有更多功能。基地的建成运营得到了省关工委、省政法委的肯定,被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四川省法制教育基地”。

  如今,杨克能已经67岁了。在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始终把青少年记挂在心头,脚踏实地开展工作,持续在青少年关爱事业中发挥余热。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