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9-04-08 10:29:01
责任编辑:罗思源
李勇军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文/图
科研人员和果农在实验田里查看“不知火”生长情况。
春日暖阳下,走进彭山区黄丰镇丰华村柑桔基地,“花果同树”的奇景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柑桔林挂着红彤彤的果子,空气中弥漫着柑桔花香。“这是我们实验新技术‘多肽叶面肥’的基地,味道巴适得很。”黄丰镇果品协会理事长罗明均摘下几颗“不知火”,一边邀请大家品尝,一边介绍起了协会提质增效的技术经。
罗明均介绍,柑桔产业是黄丰镇的主导产业,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推广普及新技术是协会提升果品品质的重要举措。2017年,黄丰镇果业协会通过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牵线搭桥,接触到了“多肽叶面肥”这一新兴技术。
据四川农业科研生物工程中心主任张文华介绍,“多肽叶面肥”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农业生物研究中心合作研制的专利技术,该技术合成多种氨基酸,兼备防病、抗虫、调节植物生长三种功能,可减少农药施用量30%,减少化肥施用量10%,提高农作物产量达10%以上。
百闻不如一试。罗明均表示,果业协会渴望运用新技术提质增效,但他们也不敢贸然激进,必须要“摸着石头过河”。在权威专家推介的基础上,该镇果业协会采取先行试点、扩大试点、逐步推广新技术的稳妥推进方式。
2017年,该镇果协选取了“不知火”品种进行了两组2批试验。罗明均介绍,施用“多肽叶面肥”的“不知火”红、黄蜘蛛密度明显减少,无介壳虫发生,果子大小匀称,果皮、果型较好。产量上两组2批试验果树均30株,1组施“多肽叶面肥”果树30株收果2338公斤,对照果树30株,收果2020公斤;2组施“多肽叶面肥”果树30株收果2182公斤,对照30株,收果1905公斤,2组增产率均在12%以上。实验果树的果子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3.5和13,对比果树果子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和12。实验数据表明,使用“多肽叶面肥”后,果子品质和产量都有明显提高。
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后,该镇果业协会在2018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黄丰镇18个行政村进行施用“多肽叶面肥”多点示范。罗明均介绍,目前从各示范户反馈的采收数据和反映来看,施用“多肽叶面肥”的果树,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提升,尤其是该技术成本低、用量小、易操作的特性,获得了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罗明均介绍,黄丰镇果品协会对“多肽叶面肥”新技术的实验和运用,引起了多方关注和肯定,目前眉山市果业商会也正在跟进该技术的推广普及。罗明均表示,黄丰镇果协将积极配合新技术在全市的推广,提供实验参数,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眉山柑桔产业“三百工程”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