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洪雅县

>

新闻中心

洪雅县复兴村:小山村的幸福“转身”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8-15 09:10:00

责任编辑:雷尧


1.jpg

  航拍茶山。(资料图片) 

2.jpg

  《羌寨人家》。方云凯 摄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一座座独具川西特色的小楼坐落在青翠的群山环抱之中;一条条山间道路随形就势,蜿蜒至远方;路旁、院前,鲜花嫣然绽放,树木蓊郁苍翠;雅女湖更是巧夺天工,湖畔花木倒映水中婆娑摇曳……这是位于洪雅县瓦屋山镇的复兴村,眼前如画的景象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高寒阴湿区的小山村。


  几十年间,复兴村依托本地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农村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庄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村,吸引着众多画家、摄影家、户外玩家、生态旅游者的踏访。如今,拥有“第一批全国生态文明村”“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等美誉的复兴村,成了更多人向往的地方。


  乡村名片

  复兴村位于洪雅县瓦屋山镇,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既有古老村落的朴实,又有现代花园的韵味,是镶嵌在瓦屋山下、雅女湖畔的一颗“绿色明珠”。传说,复兴村是青衣羌族后裔在大山繁衍至今的古村,更是一个男女老少都热爱歌舞乐器的青羌人集聚地。村上十分重视羌风楚韵的传承,修建了青羌民俗博物馆和观光台广场,并组建了青羌艺术团,发掘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羌风楚韵。“复兴响器”和复兴山歌更被誉为是“楚国遗音”,“复兴耍锣鼓”被列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完善基础设施

  村庄发展迎新机遇


  8月13日9时许,记者驱车前往洪雅。到达洪雅县,往西南走,过柳江古镇后,便是一段崎岖狭窄的山间水泥路。沿着山路一路前行近两个小时,便看到路边的石头上刻着“复兴村”三个字,又沿着山路继续向前走了一千米,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复兴村。


  初到复兴村,环顾四周,只见群山环抱、山溪流淌。该村人口700余人,土地面积3000公顷,森林面积288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6.5%,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化村。


  从复兴村村委会沿着水泥缓坡而上,可至山顶,将村子全貌尽收眼底。此刻山雾弥漫,阳光透过云层环绕在村庄周围,像极了一个世外桃源。不曾想,几十年前,要走这样一条水泥马路,却是一件奢侈事。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村没有水泥路、没有电灯,群众出行只能徒步或少数靠自行车和二轮摩托车来实现。”复兴村党支部书记尹成静说,到了21世纪初,复兴村里修起了村主干道,泥泞的路面“换了脸”,这也让坐落在雅女湖边的复兴村村民受了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村民都是靠打笋或种些农作物来维持生计。”尹成静说,每年一入夏,村民便会在山上搭一个竹棚,待山上的竹笋成熟后,举家前往山里做笋干,一待便是一个月,等笋干晒完后再一担担挑回家,卖给前来收购的客商。由于道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年到头辛苦做笋干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而今,道路的修建,不仅为当地村民出行带来了便捷,也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运输发展和复兴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复兴村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沉淀,传承着独特的羌风楚韵文化,走进这里,便走进了青羌历史。”尹成静表示,作为一个汉羌杂居的村落,复兴村有着许多文化历史典故和不老传说的古村落,这中独特的羌风楚韵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复兴村。


  独特文化资源

  乡村旅游热火朝天


  白墙灰瓦,木制的鱼状装饰物悬挂在屋脊两端,这是复兴村统一装修设计的农家乐。在47岁的村民毛建洪的农家乐屋内,几个游客正在大快朵颐地吃着农家饭。他乐呵地告诉记者,2015年将自家的房屋进行改造,贷款30万元建起了农家院,和大多数村民一起搞起农家乐。


  “对面那座平山就是瓦屋山,远远看去,烟雾缭绕,像神仙居住的地方。冬天下雪的时候,瓦屋山被雪覆盖,也很漂亮。”毛建洪告诉记者,复兴村是三山旅游环线(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上不可多得的休闲驻足地,尤其是夏天,前来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


  “现在不靠打工,靠咱这好山好水,夏季天天爆满,一年下来能赚好几万呢。”谈起自家的收入,毛建洪笑得合不拢嘴。今年瓦屋山的雨季提前到来,给农家乐经营带来很大影响,但农家乐依然每天都宾客满座,热闹非凡,生意异常火爆。


  “老板,再来一碗石磨豆花!”“好勒!”……店里的叫卖声、谈笑声,给这个小店带来了人气,带来了商机,更带来了财富。


  作为全国第一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如何使这块牌子更加响亮和名副其实?“文化兴村、旅游富村、产业强村”的“兴村纲领”,让复兴村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依托丰富的文化历史典故和不老传说,以及独特的羌风楚韵文化底蕴,复兴村于2015年修建了“青羌民俗博物馆”,同时成立了复兴青羌艺术团,发掘抢救“耍锣鼓”“复兴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投资修建了大田坝旅游观光道路,保护和发展严道故城遗址。


  如今,“复兴耍锣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羌文化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一家家民宿客栈、乡村驿站应运而生。“2010年以前,村上仅有一家农家乐,2012年,通过新农村改建,新增到了10多家。而到了2015年,全村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已有60多家。”尹成静说,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6000元。


  开发保护并重

  复兴文化“活起来”


  复兴遗胜迹,王河留楚声。登瓦屋山,游雅女湖,看羌风楚韵表演,吃生态农家饭菜……复兴村成了文化内涵深厚的康养和避暑胜地。


  乡村旅游搞起来了,村子“复兴”了。依托旅游,复兴村迅速走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快车道,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几百户村民正在切身感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近几年真的是越来越好了,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干净,很多城里人还羡慕我们家家户户都有个院子。”说起复兴村近年来的变化,村里人脸上尽是自豪之情。


  而不断改善的物质生活,实实在在的旅游收入,也让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了村里人的自觉行为。


  “2016年,复兴村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我们邀请了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其保护进行设计规划,该规划以‘保护+发展’为规划理念,对复兴村传统村落现状、保护、发展作了详细规划。”尹成静介绍,《规划》提出了“活保护”的概念,对复兴古居实现活态保护,以保证居民参与和保护规划同步,实现复兴文化的动态传承。


  据悉,目前,复兴村正以复兴传统村落为主体积极打造青羌楚韵文化旅游产业,以林木培育和竹笋、茶园种植为基础发展特色种植业。依托已经形成的复兴广场、情歌路、雅女湖岸、农家餐饮住宿等休闲度假小屋,结合现状特色传统建筑风貌,注重打造青羌楚韵人文旅游文化,展示地方特色。


  立足生态优势,借力康养旅游,通过发展民宿经济,大打农耕文化品牌,而今的复兴村成功转型,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通过保护与发展,老建筑留下来了,老手艺留下来了,农耕文化留下来了。更重要的是,村子有人气、有生机了。”尹成静说,希望随着开发与保护的升级,让复兴村这座小山村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