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东坡区

>

新闻中心

构筑温馨港湾 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7-05 11:03:58      

责任编辑:雷尧


1副本.jpg

  孩子们在绘画。

2副本.jpg

  孩子们品尝自己亲手完成的水果西米露。

3副本.jpg

  一名小男孩正在画自己心中的夏天。


  见习记者 罗端 文/图


  一直以来,东坡区都把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青少年之家建设是该区“十大民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项目之一,目前已建成青少年之家13个,包括5个“童伴计划”项目。


  近日,记者走访东坡区青少年之家、“童伴计划”项目实施地,探访少年儿童在此的生活。


  青少年之家:少年儿童乐享校外多彩时光


  6月23日,一堂美食制作课在为民巷社区青少年之家热闹开展,20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制作夏日甜品西米露,孩子们专注、认真地做手工,组成了一幅幅欢乐、生动的画面。


  家住为民巷社区的李春媚周末只要有空,都会带5岁的儿子来社区青少年之家参加活动。“以前周末,我家孩子就一个人在家玩,现在都会带他到青少年之家,在老师的带领下看书、做手工、绘画,还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李春媚向记者说道。


  向秋燕是东坡区青穗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她自今年1月开始负责该青少年之家的活动,提供课程策划、资料收集等服务。据悉,这是团区委购买青穗志愿者协会社会服务,创新青少年之家运行模式之一。


  “我们每周周六下午都会开展活动,每月一个主题,同时结合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少年儿童可以在这里做手工、做美食、绘画、听故事等,所有的活动都是免费的。”该社区青少年之家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为民巷社区青少年之家设有图书阅览、多功能活动、手工制作等功能区,可同时容纳40名青少年开展活动。自建立以来,已为社区各类青少年提供服务16次,参与人数超过500人次。


  “童伴计划”:做实关爱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


  6月24日早上8点半,白马镇对坡村的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来到当地的“童伴之家”,熟练地从储物箱里翻出各式玩具、画笔、书籍等。“童伴妈妈”邹洋叮嘱孩子注意安全后,便坐在他们身旁指导绘画。


  邹洋今年27岁,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已做了一年的“童伴妈妈”。不是亲生母亲,却担起了“妈妈”的角色,一年来,她陪伴对坡村的留守儿童玩耍、做游戏,除了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还定期进行家访和开展爱国教育、安全自护等主题活动。


  母亲过世7年,父亲不知所踪,对坡村10岁女孩甜甜自幼随外公外婆长大。自从甜甜来到“童伴之家”,邹洋得知她喜欢跳舞,便特意在网上自学舞蹈,然后周末教甜甜跳舞。邹洋的关爱温暖着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的甜甜,小女孩感受到久违的母爱,常对邹洋说,“如果你是我的妈妈就好了。”


  在一次绘画课上,甜甜用蜡笔描绘着她和邹洋手拉手笑着走在一起在画面,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的“妈妈”两个字,深深地温暖了邹洋的心。“我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陪伴,让孩子们感觉不孤单。希望能有一天儿童不再留守,妈妈不缺席他们的童年。”她说。


  团区委:推进校外关爱 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不管是为民巷社区的青少年之家,还是白马镇对坡村的“童伴之家”,都是东坡区青少年之家建设的一个缩影。


  青少年之家建设是东坡区“十大民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3个青少年之家,包括5个“童伴计划”项目。“童伴计划”在每个试点村(社)设有“童伴之家”,配备玩具、图书、电视等,既作为“童伴妈妈”办公之地,也作为全村儿童接受培训、阅读、玩耍和交流的平台。全区共计约300名留守儿童在“童伴之家”得到了长期关爱。


  据悉,青少年之家是原有“童伴之家”模式的“升级版”。团区委通过整合关工委、妇联、科协以及乡镇等部门资源,在村(社区)原有阵地的基础上,通过装修打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活动场所。


  “青少年之家在阵地使用上注重‘共建共享’,儿童、青年、妇女各类群体都能依靠阵地开展丰富的活动,使村级阵地成为群众有获得感的综合服务中心。”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运行方式上,根据不同青少年之家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实际需求,采取“童伴计划”、购买社会服务、引入青年志愿者等形式开展常态活动,如假期陪伴、作业辅导、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等,使青少年之家真正成为少年儿童校外的学习之家、快乐之家、关爱之家。


  【短评】


  长久以来,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社会各界也做了不少努力。


  东坡区青少年之家开展的各类活动,在提高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区成立了青少年活动室、留守儿童关爱室,也开始有了心理辅导老师,一些地方还有“爱心妈妈”,这些都是新尝试。


  悉以为,在关爱青少年成长的问题上,需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做好青少年、留守儿童本身的工作,也要做好父母的工作。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同时,整合社区各种资源,构建青少年社区服务网络,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参与、课余托管、兴趣发展等服务。充分发挥青少年之家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学习、娱乐活动,让青少年之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成长的阵地”。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