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6-22 08:48:39
责任编辑:罗思源
唐信红 聂仕权 眉山网记者 李勇军 文/图
东坡志愿者向群众散发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宣传单。
自2017年9月以来,东坡区在抓好市级试点村西湃村和白马、复兴、万胜、多悦、秦家等5个区级试点乡镇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基础上,今年全域推行了农村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分级减量化运输、就近无害化消纳”治理模式。该区强补垃圾分类短板,纵深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和质量获得明显提升。目前,该区22个乡镇已经启动70个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有效处理工作,配套完善分类垃圾桶2万余套、分类运输车辆60多辆。
弘扬首位担当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东坡区委、区政府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行动列为“干净乡村”“美丽乡村”重要建设载体,确立了“政府统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思路,并在总结试点村镇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分类资源化利用、分级减量化运输、就近无害化消纳”的基本操作模式。
“两次四分”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法
该区按照中央、省市相关要求,结合白马镇、复兴乡等分类试点情况和江浙治理经验考察心得,提出采取“两次四分”分类法,以农户为单位,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就地资源化分类利用。
首先,农户只需要认准垃圾“能否腐烂”这一简明特征,将垃圾分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两大类,进行分类投放。同时,必须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直接投放到就近的公区分类垃圾桶。
其次,保洁员在农户分类基础上,对其他垃圾中再次分拣“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离出来后单独投放。
“两次四分”,便民简易,从而确保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村民自治开展分类设施建设
该区坚持“源头分类、就地处置、资源利用”原则,采取村(居)民自治、一事一议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启动工作进行总体宣传动员。对卫生处理费收支,保洁、清运员聘用、考核、奖惩,农户分类垃圾桶购置费用资金来源,农户分类情况考核评比奖惩办法等事务,进行了公正公开透明宣传,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并组织实施,形成生活垃圾分类良好群众基础。
白马镇探索形成了“二次分类先行,三个自治先立,四个到位先定”的“234”工作模式。一个日处理量2吨、转化有机肥0.5吨的易腐垃圾有机肥生产站已建成投运,大大提升了该镇产生量最大的烂水果、烂蔬菜等垃圾资源化转化利用水平。
复兴乡依托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有毒有害垃圾收集中心、大件生活废品拆解中心、建筑垃圾临时堆放中心、绿色公民培训中心,强力推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阵地建设,对引领群众积极投身垃圾分类有效处理行动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党建引领务求垃圾分类实效
各乡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实行党员干部联片包户制度,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政策宣传、分类指导、巡查监督和考核评比工作,指导督促农户正确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共同承担奖惩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部分乡镇把环境治理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环境卫生荣辱榜”制度,实行积分量化考核奖励机制,每月公布农户垃圾分类得分,对搞得好的农户实行“红榜表扬”,对搞得差的农户实行“黑榜警示”,促使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从目前垃圾分类减量效果看,全区平均减量达30%左右,其中秦家镇生活垃圾减量达到了60%。
强保障建机制,构建垃圾分类全民参与体系
该区以提升垃圾分类有效处理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分级减量化运输、就近无害化消纳”治理模式常态化运行。
优化上下联动机制。该区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分类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乡镇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
优化宣传动员机制。采取召开坝坝会、印发宣传年画、分类知识手册、播放宣传视频、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最美家庭”“优美农家”“文明卫生户”评比创建活动、志愿者行动、“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层层进行分类知识宣传培训,普及分类知识,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动手、全民参与。
优化考核评比机制。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该区对乡镇实行一月一检查考核,建立考核工作台账,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卫生保洁员待遇相挂钩,实行重奖严惩。
目前,东坡区正在加紧配套管理制度,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区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有效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