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区:“双向评价”激发内在动力 干群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6-01 13:27
1
/
赵贵君正在检查小鸡苗鸡食。
眉山网见习记者 王琴 文/图
“新引进的这批小鸡苗品质如何?停笼消毒结束了吗?”5月23日,东坡区尚义镇观音村7组村民赵贵君正在10平米不到的房间里来回穿梭,忙着给新引进的1200只小鸡苗投食。前来“家访”的对口帮扶干部蒲永强,站在一旁询问赵贵君的近况。
这样的家访情景,不知出现过多少次。正是因为有了一次次的交流,蒲永强才掌握了赵贵君家的实际情况,为他指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养鸡之路。如今,赵贵君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到2万余元,收入翻了几倍。
闪亮数字的背后是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之间双向努力的成果,更是东坡区自2016年7月以来,在脱贫主体(贫困户)和工作主体(帮扶干部)之间,开展“双向评价”机制的生动实践。
在上一次“双向评价”测评会上,蒲永强综合得分96分。与此同时,赵贵君也在测评会上被评为脱贫“先进典型”,还领到了“光荣券”,感到十分“有面”。
作为观音村的计生专干,蒲永强负责该村2个组的3户贫困户。“更加努力用心为贫困户服务,这次一定要把扣的4分挣回来。”距离第三次测评会还有1个多月时间,蒲永强信心满满。
激发内生动力
“双向评价”助力脱贫致富
四年前,观音村属于区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如何开展脱贫,如何摘帽……一系列问题摆在该村扶贫干部面前。
据该村村主任高菊花介绍,领到扶贫任务后,各扶贫干部分组逐一走访调查,摸清致贫情况,因户施策,对贫困户提供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支持等服务和支持。
当时赵贵君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前,他家有4口人,母亲身体不好长期吃药,儿子早产,出生时医疗费用花了10多万元,“当时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连儿子的奶粉都是在育婴店赊账。”那时赵贵君对以后的生活简直失去了信心,一家人整天以泪洗面。
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蒲永强多次走访沟通,经过连续几天上门谈心,赵贵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喜欢养殖,但现在家里欠债10多万元,想养鸡却没有本钱。”
“只要你肯干,其他我来负责想办法。”蒲永强说,赵贵君很勤奋,想要脱贫的决心很强烈,我们帮扶也干劲儿十足。
说干就干,蒲永强赶紧给他联系养殖专家,免费开展培训,并为他申请了小额贷款3万余元,于2015年初正式启动养鸡。从最初的60平方米的鸡棚发展到如今1500平方米的厂房,最高峰时存栏量达到6000只,销售收入达到50万元。
“真的很感谢蒲干事,要不是因为他,我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赵贵君笑着说,转身拉起蒲永强的手连声感谢。“双向评价会上,我一定要给蒲干事打满分。”
苦练“内功”
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与赵贵君积极向上态度截然相反,尚义镇中心村48岁的赵明清是村里的“老光棍”,也是该村远近闻名的脱贫“困难户”。村里多次找他商量脱贫的事情,他总是以自己身体有病,母亲年龄大为由,拒绝改变。
2014年赵明清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负责对口帮扶他的村干部赵学如三番五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与他沟通,最终打开了他的心结。赵明清表示愿意按照帮扶计划,奋斗脱贫。
赵学如按照“一户一策”扶贫政策,通过传授科学种植技术让赵明清家的果树通过品种改良全部由脐橙变成不知火。目前,赵明清家共有10亩地800余株不知火果树,今年摘果1.5万公斤,收入10多万元。
赵明清的脱贫之路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中心村经常在全村大会上以赵明清为脱贫攻坚典型进行表扬,号召其他贫困户学习,摒弃“等靠要”思想,以实际行动脱贫致富。
“感谢帮扶的干部们,不但组织技术能人教我种果树,还给我提供资金支持,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随着收入不断提高,赵明清的生活也大变样,经过左邻右舍的积极撮合,他顺利“脱单”交上了女朋友,除了果树增收,他趁着空闲时间到工地上打工,每天干劲儿十足,生活有了新奔头。对于他的对口帮扶干部,他打了99分。“剩下的1分是对自己的鞭策。”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双向评价”机制功不可没。这一机制通过双向打分,有力解决了个别帮扶干部“挂名”“走读”等问题,增强了帮扶干部扶贫主动性和压力感,变“假扶贫”为“真扶贫”,同时,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自信心,解决个别贫困户不愿脱贫、依赖“等靠要”等问题,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有力破解了扶贫内生动力欠缺的难题。
“双向评价”机制加上全区3000余名真情帮扶干部和贫困户自身努力,2017年东坡区脱贫3384人,目前全区贫困人口已实现全部脱贫。